![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8962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8962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8962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89624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89624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89624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89624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89624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训练习题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侯王,主父偃,嫡长子,无为而治,董仲舒,五铢钱,见习题,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1. 背景:西汉初,______势力强大,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2. 实施:汉武帝接纳__________的建议,颁布“推恩令”。3. 内容:诸侯王除以__________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4.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__________的控制。
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背景:西汉初,统治者实行“__________”的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影响中央统治。2. 提出:汉武帝接受_________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 内容:把__________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4. 其他措施:汉武帝在长安兴办______,教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5.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__________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3 盐铁专卖
1. 背景: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________手中,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2. 内容:(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__________、专卖。(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 作用: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__________基础。
知识点4 北击匈奴
1. 背景: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__”。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2. 概况:汉武帝时,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派大将__________、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大胜而归。3.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开始进入________时期。
1. 【河北石家庄期中】下面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A. “削藩”——汉景帝 B. “推恩令”——汉武帝C. 休养生息——汉武帝 D. 分封制——周武王
2. 【河北邯郸期末】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汉武帝的微信好友最有可能是( )A. 齐桓公 B. 嬴政C. 曹操 D. 主父偃
3. (易错题)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的最高学府——太学,你能在这里学习到下列哪部典籍( )A. 《诗经》 B. 《墨子》C. 《孙子兵法》 D. 《论语》
【点拨】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诗经》是五经之一,其他都不是。
【易误警示】儒家的“五经”不包括《 论语》。
4. 【河北承德期中】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推恩令”“五铢钱”“盐铁专卖”的资料,他们研究的是下列哪个历史人物( )A. 秦始皇 B. 汉武帝C. 汉景帝 D. 汉文帝
5. 【河北石家庄期中】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指出,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 统一货币 B. 轻徭薄赋C. 平抑物价 D. 盐铁专卖
6. 【河北保定期末改编】某学者指出:“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之主,很想内兴文治,外耀武功。于是立五经博士,表彰六艺,______。又北伐______, 西通西域。一时文治武功,赫然可观。”横线处应为( )A. 罢黜百家 匈奴 B. 盐铁官营 匈奴C. 罢黜百家 岭南 D. 实行推恩 匈奴
7. (易错题)如果下图中的抛物线代表着西汉王朝的兴衰,“①”处应该是哪位皇帝在位时( )A. 汉高祖 B. 汉文帝C. 汉景帝 D. 汉武帝
【点拨】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易误警示】西汉鼎盛时期不是“文景之治”时期,而是汉武帝时期。
8. 【河北石家庄期中】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的酎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其爵位,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重农抑商 B. 加强中央集权C. 掠夺贡金 D. 增加国库收入
【点拨】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词是“根本目的”。据材料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剥夺诸侯王的爵位,根本目的是借此打击诸侯,加强中央集权。
9. 【河北保定月考】命名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成为民间主要的命名资源。这种情况表明( )A. 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正统思想 B. 民间以儒家思想为命名的唯一参考C. 忠孝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D. 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点拨】据材料可知,古代命名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成为民间主要的命名资源,这些字来自于儒家的基本思想。所以材料体现了当时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正统思想,为人们所接受。
10. 【河北唐山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嫡长子以外的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由皇帝颁定列侯封号,诸侯王无权更改。汉武帝加强礼制建设,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精通儒家经典成为求取功名利禄的主要资本。——摘编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汉武帝在政治、思想和经济上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点拨】根据材料一“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嫡长子以外的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据“汉武帝加强礼制建设 ,重视儒学,重用儒生”可知,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加强思想统治。根据材料二可知,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
【答案】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主的问题;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兴儒学教育,加强思想统治;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
材料三 汉武帝继位之初,他所继承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社会现实。要讲到正面的现实,首先表现为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整个社会呈现出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家讲坛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2)依据材料三,分析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点拨】由材料三“要讲到正面的现实,首先表现为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整个社会呈现出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可知,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包括历史条件、具体措施(采取的政治、经济、思想措施)、历史影响等,以此作答即可。如:社会经济繁荣,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大一统局面的
【点拨】形成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汉武帝吸取了前几代皇帝执政的经验教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合理适时地调整了统治政策,西汉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
【答案】汉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汉武帝吸取了前几代皇帝执政的经验教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材料四 秦代焚书坑儒与汉代独尊儒术均是为了统一思想,但采用的手段却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人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3)结合材料四,说出秦始皇与汉武帝采取治国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两者在手段上的差异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点拨】根据材料四中“秦代焚书坑儒与汉代独尊儒术均是为了统一思想”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采取治国措施的共同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自主学习,“推恩令”的实施,探究新知,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制,材料研读,图片一,图片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示范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2课课堂小测,经汉武帝之世,“五铢”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授课ppt课件,共1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