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中考数学专项分类提分训练(天津专用)
考点21-2 圆的计算 角、扇形及弧长等-2022年中考数学专项分类提分训练(天津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21-2 圆的计算 角、扇形及弧长等-2022年中考数学专项分类提分训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考点21-2圆的计算角扇形及弧长等解析版doc、考点21-2圆的计算角扇形及弧长等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1—2圆的计算—角、扇形及弧长等
1.△ABC内接于⊙O,I为其内心,AI的延长线交⊙O于D,连OD交BC于E.
(1)求证: OD⊥ BC;
(2)若∠BOC=∠BIC,求∠BAC的度数;
(3)①若DE=2,BE=4,①求⊙O的半径r.
②当点A在优弧BAC上移动时,OI是否有最小值,如有请求出最小值,如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60°(3)①5 ②
【分析】
(1)延长DO交⊙O于P,则DP是⊙O的直径;连接OB、OC,则OB=OC,根据等边对等角证得∠OBC=∠OCB,根据内心的性质可得∠∠BAD=∠CAD,根据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可得∠BOD=∠BOC,进而证得△BOE≌△COE,继而得BE=CE,根据垂径定理即可求证结论;
(2)连接BO、CO、BI、CI,根据内心的性质可得∠BIC=90°+∠BAC,根据圆周角的性质及其推论可得∠BOC=2∠BAC,由∠BIC=∠BOC可知90°+∠BAC=2∠BAC,继而求解即可;
(3)①根据题意可得:BE=4,DE=2,OB=r,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r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②由I是△ABC的内心可知,DB=DC=DI,由勾股定理可得,继而得DI=DB=BC=,分析题意可知,当A点移动到使A、I、O、D四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时,OI有最小值,继而求得OI=OD-DI=5-.
【解析】
(1)延长DO交⊙O于P,则DP是⊙O的直径;连接OB、OC,则OB=OC
∴∠OBC=∠OCB,
∵I是△ABC的内心,
∴AI平分∠BAC,
∴∠BAD=∠CAD,
∴∠BOD=∠BOC,
∴△BOE≌△COE(ASA),
∴BE=CE,
∴DP⊥ B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即OD⊥ BC,
(2)连接BO、CO、BI、CI,
∵I是△ABC的内心,
∴∠BIC=90°+∠BAC
∵∠BOC=2∠BAC,∠BIC=∠BOC
∴90°+∠BAC=2∠BAC,
∴∠BAC=60°
(3)①∵BE=4,DE=2,OB=r
∴OE=OD-DE=OB-DE=r-2,
∵OD⊥BC,
∴∠BEO=90°,
在Rt△BO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解得:
故⊙O的半径;
②∵⊙O是△ABC的外接圆,I是△ABC的内心,且AI的延长线交⊙O于点D,
∴DB=DC=DI,
∵BE=4,DE=2,∠BED=90°,
由勾股定理可得:,
∴DI=DB=BC=,
当A点移动到使A、I、O、D四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时,OI有最小值,
此时OI=OD-DI=5-.
【点睛】
本题考查主要垂径定理、三角形内心的性质,涉及到动点问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和三角形内心的性质.
2.如图,是以为直径的上的一点,于点,过点作的切线,与的延长线相交于点,点是的中点,连结交于点
(1)求证:是的切线;
(2)求证:;
(3)若,且的半径长为,求.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
【解析】
【分析】
(1)要证AF是⊙O的切线,就是要证明∠FAO=90°,连接AB,根据BE是⊙O的切线和直角三角形的等量代换,就可得出结论;
(2)根据切线判定知道EB⊥BC,而AD⊥BC,从而可以确定AD∥BE,那么△BFC∽△DGC,又点F是EB的中点,就可得出结论;
(3)点F作FH⊥AD于点H,根据前两问的结论,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和勾股定理,可以求出BD的长度.
【解析】
(1)证明:连结,
∵是的直径,
∴.
∵是斜边的中点,
∴,
∴,
又∵,
∴
∵是的切线,
∴
∵
∴是的切线;
(2)证明:∵是的直径,是的切线,
∴.
又∵,
∴,
∴,,
∴,,
∴,
∵是斜边的中点,
∴,
∴;
(3)解:过点作于点,
∵,,
∴.
由(2),知,
∴.
由已知,有,
∴,即是等腰三角形.
∵,
∴,
∵,
∴,
即,
∵,,,
∴四边形是矩形,,
∵,易证,
∴,
即.
∵的半径长为,
∴.
∴,
解得.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和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
3.(1)如图,直径是50cm圆柱形油槽装入油后,油深CD为15cm,求油面宽度AB的长.
(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过点C作CF∥BE交DE的延长线于F,连接CD.
①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
②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和字母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与△BEC面积相等的所有三角形(不包括△BEC).
【答案】(1);(2)①详见解析;②△FEC、△AEB、△ADC、△BDC.
【分析】
(1)根据垂径定理求解;(2)根据菱形的判定求解.
【解析】
解:(1)AB=
(2)①证明:∵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BC=2DE.
∵CF∥BE,∴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
∵BE=2DE,BC=2DE,∴BE=BC.∴▱BCFE是菱形;
②①∵由(1)知,四变形BCFE是菱形,∴BC=FE,BC∥EF,
∴△FEC与△BEC是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S△FEC=S△BEC.
②△AEB与△BEC是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则S△AEB=S△BEC.
③S△ADC=S△ABC,S△BEC=S△ABC,则它S△ADC=S△BEC.
④S△BDC=S△ABC,S△BEC=S△ABC,则它S△BDC=S△BEC.
综上所述,与△BE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FEC、△AEB、△ADC、△BDC.
【点睛】
考点:垂径定理,菱形判定.
4.附加题,已知:矩形,,动点从点开始向点运动,动点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以为对称轴,把折叠,所得与矩形重叠部分面积为,运动时间为秒.
(1)当运动到第几秒时点恰好落在上;
(2)求关于的关系式,以及的取值范围;
(3)在第几秒时重叠部分面积是矩形面积的;
(4)连接,以为对称轴,将作轴对称变换,得到,当为何值时,点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1)第2秒时;(2);(3)第4秒时;(4)=1或4
【分析】
(1)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图1,根据题意和轴对称的性质可判定四边形为正方形,可得BP的长,进而可得答案;
(2)分两种情况:①当时,如图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进而可得y与t的关系式;②当时,如图3,由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可推出,设,然后在直角△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x与t的关系,进一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y与t的关系式;
(3)在(2)题的基础上,分两种情况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得结果;
(4)如图4,当点在同一直线上,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进一步可得,进而可推出,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结果.
【解析】
解:(1)当点恰好落在上时,如图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四边形为矩形,∴,
∴四边形为正方形,∴,
∵动点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
即当运动到第2秒时点恰好落在上;
(2)分两种情况:
①当时,如图2,,由折叠得:,
∴;
②当时,如图3,由折叠得:,
∵,∴,∴,∴,
设,则,
在直角△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
∴,
综上所述:;
(3)①当时,,则(舍去),
②当时,,解得:(舍去),,
综上所述:在第4秒时,重叠部分面积是矩形面积的;
(4)如图4,点在同一直线上,由折叠得:,
∴,
∵,∴,
∵,∴,
∴,∴,解得:,
∴当=1或4时,点在同一直线上.
【点睛】
本题是矩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与折叠问题、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和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属于试卷的压轴题,正确画出图形、灵活应用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5.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过O点作OP⊥AB,交弦AC于点D,交⊙O于点E,且使∠PCA=∠ABC.
(1)求证:PC是⊙O的切线;
(2)若∠P=60°,PC=2,求PE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4-.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C,由OB=OC及已知可得∠PCA=∠OCB.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有∠ACB=90°,从而可得∠OCP=90°,所以PC是⊙O的切线;(2)在Rt△PCO中,利用∠P的正切和正弦分别求得OC、OP的长,再根据PE=OP-OE计算即可.
试题解析:(1)连接OC. ∵OB=OC,∴∠ABC=∠OCB. 又∠PCA=∠ABC,∴∠PCA=∠OCB.∵AB为⊙O直径,∴∠ACB=90°. ∴∠ACO+∠OCB=90°,∴∠ACO+∠PCA=90°,即∠OCP=90°,∴PC是⊙O的切线;
(2)在Rt△PCO中,tan∠P=,∴OC=PCtan∠P=2tan60°=,sin∠P=,∴OP===4,∴PE=OP-OE=OP-OC=4-.
考点:圆的综合题.
6.已知梯形的四个顶点都在上,.的半径为5,,,求.
【答案】当、在圆心异侧时, ,当、在圆心同侧时, .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 当、在圆心异侧时和、在圆心同侧时分别求解即可.
【解析】
①当、在圆心异侧时,
过点O作OF⊥CD于点F,反向延长OF交AB于点E,连接OC,OB,如图,
∵AB∥CD,
∴OE⊥AB,OF⊥CD,
∴BE=AB=×6=3,CF=CD=×8=4,
∵⊙O的半径为5,
∴,,
∴S梯形ABCD=(AB+CD)•(OE+OF)=×(6+8)×(4+3)=49.
同理可求,当、在圆心同侧时,梯形的高为,
所以此时.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已知:如图,点M为锐角∠APB的边PA上一点.
求作:∠AMD,使得点D在边PB上,且∠AMD =2∠P.
作法:①以点M为圆心,MP长为半径画圆,交PA于另一点C,交PB 于点D点;
②作射线MD.
(1)使用直尺和圆规,依作法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P、C、D都在⊙M上,
∠P为弧CD所对的圆周角,∠CMD为弧CD所对的圆心角,
∴∠P=∠CMD( )(填推理依据).
∴∠AMD =2∠P.
【答案】(1)作图见解析;(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分析】
(1)按提示作法依次作图即可得到答案;
(2)由分别是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再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从而可得结论.
【解析】
解:(1)如图,即为所求作的角,
(2)证明:∵P、C、D都在⊙M上,
∠P为所对的圆周角,∠CMD为所对的圆心角,
∴(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
故答案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倍,同时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已知,,是上的点,为外一点,连结,,分别交于点,,.
(1)求证:;
(2)若,,的面积等于,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2)
【分析】
(1)连接AB,证明即可得PA=PB;
(2)由得为等边三角形,由得,连,,作于,可求,根据的面积等于可求出圆的半径,从而可得结论.
【解析】
解:(1)连接AB,如图,
,
,
,
,
.
(2),由(1)知为等边三角形,
,
,
连,,作于,则∠AOC=30°,
,
设的半径为,的面积等于,
,
,
【点睛】
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如图,为⊙O的直径, D、T是圆上的两点,且AT平分∠BAD,过点T作AD延长线的垂线PQ,垂足为C.
(1)求证:PQ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2,,求弦AD的长.
【答案】(1)见解析;(2)2.
【解析】
分析:(1)连接OT,只要证明OT⊥PC即可解决问题;
(2)作OM⊥AC,易知OM=TC=,OA=2.在Rt△OAM中,求出AM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1)连接OT.
∵OT=OA,∴∠ATO=∠OAT.
又∠TAC=∠BAT,∴∠ATO=∠TAC,∴OT∥AC.
∵AC⊥PQ,∴OT⊥PQ,∴PQ是⊙O的切线.
(2)过点O作OM⊥AC于M,则AM=MD.
又∠OTC=∠ACT=∠OMC=90°,
∴四边形OTCM为矩形,∴OM=TC=.
在Rt△AOM中,AM═=1,
∴弦AD的长为2.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0.在⊙O中,弦AB与弦CD相交于点G,OA⊥CD于点E,过点B作⊙O的切线BF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I)如图①,若∠F=50°,求∠BGF的大小;
(II)如图②,连接BD,AC,若∠F=36°,AC∥BF,求∠BDG的大小.
【答案】(I)65°;(II)72°
【解析】
【分析】
(I)如图①,连接OB,先利用切线的性质得∠OBF=90°,而OA⊥CD,所以∠OED=90°,利用四边形内角和可计算出∠AOB=130°,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1=∠A=25°,从而得到∠2=65°,最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BGF的度数;
(II)如图②,连接OB,BO的延长线交AC于H,利用切线的性质得OB⊥BF,再利用AC∥BF得到BH⊥AC,与(Ⅰ)方法可得到∠AOB=144°,从而得到∠OBA=∠OAB=18°,接着计算出∠OAH=54°,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DG的度数.
【解析】
解:(I)如图①,连接OB,
∵BF为⊙O的切线,
∴OB⊥BF,
∴∠OBF=90°,
∵OA⊥CD,
∴∠OED=90°,
∴∠AOB=180°﹣∠F=180°﹣50°=130°,
∵OA=OB,
∴∠1=∠A=(180°﹣130°)=25°,
∴∠2=90°﹣∠1=65°,
∴∠BGF=180°﹣∠2﹣∠F=180°﹣65°﹣50°=65°;
(II)如图②,连接OB,BO的延长线交AC于H,
∵BF为⊙O的切线,
∴OB⊥BF,
∵AC∥BF,
∴BH⊥AC,
与(Ⅰ)方法可得到∠AOB=180°﹣∠F=180°﹣36°=144°,
∵OA=OB,
∴∠OBA=∠OAB=(180°﹣144°)=18°,
∵∠AOB=∠OHA+∠OAH,
∴∠OAH=144°﹣90°=54°,
∴∠BAC=∠OAH+∠OAB=54°+18°=72°,
∴∠BDG=∠BAC=7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
11.如图,在矩形中,过对角线的中点作的垂线,分别交射线和于点,连接,.
(1)求证:;
(2)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以证得,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解答;
(2)可以根据已得的一些条件先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四边形是菱形.
【解析】
解:(1)因为四边形是矩形,
所以.所以,
因为O为AC中点,所以OA=OC
在和中,因为,,,
所以,所以.
(2)由(1),得,,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因为,所以四边形是菱形.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判定的综合应用,根据已知条件灵活应用有关知识证题是解题关键.
12.如图,E为□ABCD中DC边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连接AE,分别交BC、BD于点F、G.
(1)求证:△AFB≌△EFC;
(2)若BD=12厘米,求DG的长.
【答案】(1)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BAE=∠FEC,∠ABF=∠ECF,再结合CE=CD可得AB=CE,根据“ASA”,即可证得结论;(2)8
【分析】
(1)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BAE=∠FEC,∠ABF=∠ECF,再结合CE=CD可得AB=CE,根据“ASA”,即可证得结论;
(2)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再结合BD的长即可求得结果.
【解析】
解:(1)在□ABCD中,AB//CD
∴∠BAE=∠FEC,∠ABF=∠ECF
∵CE=CD
∴AB=CE
∴△AFB≌△EFC(ASA);
(2)∵AB//CD
∴
∴
∵
∴厘米.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90°,点A(2,1).
(1)求点B的坐标;
(2)求经过A、O、B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3)在(2)所求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B(-1.2);(2) y=;(3)见解析.
【分析】
(1)过A作AC⊥x轴于点C,过B作BD⊥x轴于点D,则可证明△ACO≌△ODB,则可求得OD和BD的长,可求得B点坐标;
(2)根据A、B、O三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
(3)由四边形ABOP可知点P在线段AO的下方,过P作PE∥y轴交线段OA于点E,可求得直线OA解析式,设出P点坐标,则可表示出E点坐标,可表示出PE的长,进一步表示出△POA的面积,则可得到四边形ABOP的面积,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其面积最大时P点的坐标.
【解析】
(1)如图1,过A作AC⊥x轴于点C,过B作BD⊥x轴于点D,
∵△AOB为等腰三角形,
∴AO=BO,
∵∠AOB=90°,
∴∠AOC+∠DOB=∠DOB+∠OBD=90°,
∴∠AOC=∠OBD,
在△ACO和△ODB中
∴△ACO≌△ODB(AAS),
∵A(2,1),
∴OD=AC=1,BD=OC=2,
∴B(-1,2);
(2)∵抛物线过O点,
∴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
把A、B两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
∴经过A、B、O原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
(3)∵四边形ABOP,
∴可知点P在线段OA的下方,
过P作PE∥y轴交AO于点E,如图2,
设直线AO解析式为y=kx,
∵A(2,1),
∴k=,
∴直线AO解析式为y=x,
设P点坐标为(t,t2-t),则E(t,t),
∴PE=t-(t2-t)=-t2+t=-(t-1)2+,
∴S△AOP=PE×2=PE═-(t-1)2+,
由A(2,1)可求得OA=OB=,
∴S△AOB=AO•BO=,
∴S四边形ABOP=S△AOB+S△AOP=-(t-1)2++=,
∵-<0,
∴当t=1时,四边形ABOP的面积最大,此时P点坐标为(1,-),
综上可知存在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最大的点P,其坐标为(1,-).
【点睛】
本题为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涉及待定系数法、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以及方程思想等知识.在(1)中构造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在(2)中注意待定系数法的应用,在(3)中用t表示出四边形ABOP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14.如图:是的直径,是弦,,延长到点,使得.
(1)求证:是的切线;
(2)若,求的长.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连接DO,由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DOC=∠C=45°,故有∠ODC=90°,即CD是圆的切线.
(2)由(1)可得O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C的长,再根据BC=OC﹣OB即可.
【解析】
(1)证明:连接DO,
∵AO=DO,
∴∠DAO=∠ADO=22.5°.
∴∠DOC=45°.
又∵∠ACD=2∠DAB,
∴∠ACD=∠DOC=45°.
∴∠ODC=90°.
又 OD是⊙O的半径,
∴CD是⊙O的切线.
(2)连接DB,
∵∠ACD=∠DOC=45°, ∴CD=OD
∵直径AB=2,
∴CD=OD=,OC==2,
∴BC=OC﹣OB=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切线的判定,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判断出△OCD的形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看图计算,求下面组合图的体积.
【答案】32π
【分析】
本题中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把数据带入公式解答即可.
【解析】
解:π×22×6+π×22×6×
=π×4×6+π×4×2
=π×4×8
=32π
答:组合图形的体积是32π.
【点睛】
本题考查组合图形的体积.熟记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
16.在下列解题过程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推理理由或数学表达式:
如图,在△ABC中,已知∠ADE=∠B,∠1=∠2,FG⊥AB于点G.
求证:CD⊥AB.
证明:∵∠ADE=∠B(已知),
∴DE∥BC( ① ),
∵ DE∥BC(已证),
∴ ② ( ③ ),
又∵∠1=∠2(已知),
∴ ④ ( ⑤ ),
∴CD∥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B=∠FG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FG⊥AB(已知),
∴∠FGB=90°(垂直的定义).
∴∠CDB=90°
∴CD⊥AB(垂直的定义).
【答案】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1=∠DCB; ③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④∠DCB=∠2 ;⑤等量代换.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
【解析】
∵∠ADE=∠B(已知),
∴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DE∥BC(已证),
∴∠1=∠DCB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已知),
∴∠DCB=∠2(等量代换),
∴CD∥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B=∠FG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FG⊥AB(已知),
∴∠FGB=90°(垂直的定义).
∴∠CDB=90°
∴CD⊥AB(垂直的定义).
故答案为: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1=∠DCB; ③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④∠DCB=∠2 ;⑤等量代换.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17.如图,是的内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过点作直线.
(1)判断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在上取一点使,求证:是的平分线;
(3)在(2)的条件下,若,,求的长.
【答案】(1)直线与相切,理由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
【分析】
(1)如图(见解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圆周角定理得出,再根据垂径定理得出,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最后根据圆的切线的判定即可得证;
(2)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再根据角的和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从而可得,最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证;
(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由此计算即可得.
【解析】
(1)直线与相切,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
∵平分
∴
∴
∴半径
∵
∴
∴直线与相切;
(2)∵
∴
∵,
∴
由圆周角定理得:
∴
∴是的平分线;
(3)∵,
∴
∴,即
解得.
【点睛】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综合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记各定理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18.如图,在△ABC中,AC=BC,以BC为直径作⊙O,交AC于点M,作CD⊥AC交AB延长线于点D,E为CD上一点,且BE=DE.
(1)证明:BE为⊙O的切线;
(2)若AM=8,AB=8,求BE的长.
【答案】(1)详见解析;(2)15
【分析】
(1)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CD=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ABC,∠D=∠DBE,推出CB⊥BE,于是得到结论;
(2)连接BM,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M⊥AC,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M==16,BC=20,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解析】
(1)证明:∵CD⊥AC,
∴∠ACD=90°,
∴∠A+∠D=90°,
∵AC=BC,BE=DE,
∴∠A=∠ABC,∠D=∠DBE,
∴∠ABC+∠DBE=90°,
∴∠CBE=180°﹣90°=90°,
∴CB⊥BE,
∴BE为⊙O的切线;
(2)解:连接BM,
∵BC为⊙O的直径,
∴BM⊥AC,
∵AM=8,AB=8,
∴BM==16,
∵AC=BC,
∴CM=BC﹣AM=BC﹣8,
∵BC2=BM2+CM2,
∴BC2=162+(BC﹣8)2,
∴BC=20,
∴AC=BC=20,
∵BM⊥AC,AC⊥CD,
∴BM∥CD,
∴∠MBC=∠BCE,
∵∠BMC=∠CBM=90°,
∴△BMC∽△CBE,
∴,
∴,
∴BE=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相似的判定与性质,题目比较综合,难度较大,是中考常考题型.
19.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BC=2,将一块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斜边AB的中点M重合,当三角尺绕着点M旋转时,两直角边始终保持分别与边BC、AC交于D,E两点(D、E不与B、A重合).
(1)求证:MD=ME;
(2)求四边形MDCE的面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
【解析】
【分析】
(1)连接CM,根据∠BMD=90°﹣∠DMC,∠EMC=90°﹣∠DMC,可证明∠BMD=∠CM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MCA=45°.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可得CM=BM,即可证明△BDM≌△CEM,然后即可证MD=ME;(2)利用三角形全等可知四边形MDCE的面积等于△CMB的面积,即可得答案.
【解析】
(1)证明:连接CM,在Rt△ABC中,M是AB的中点,且AC=BC,
∴CM=AB=BM,
∠MCA=∠B=45°,CM⊥AB,
而∠BMD=90°﹣∠DMC,∠EMC=90°﹣∠DMC.
∴∠BMD=∠EMC.
△BDM≌△CEM(ASA).
∴MD=ME
(2)∵△BDM≌△CEM,
∴S四边形MDCE=S△DMC+S△CME=S△DMC+S△BMD=S△BCM=S△ACB=××2×2=1.
∴四边形MDCE的面积为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同时要注意对三角形面积求法的掌握.
20.如图,AB 是⊙O 的弦,半径OE⊥ AB ,P 为 AB 的延长线上一点,PC 与⊙O相切于点 C,连结 CE,交 AB 于点 F,连结 OC.
(1)求证:PC=PF.
(2)连接 BE,若∠CEB=30°,半径为 8,tan P =,求 FB 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FB=4-2.
【解析】
【分析】
(1)证明∠PFC=∠PCF,即可得出PF=PC;
(2)连结BC,OB,过点B作BG⊥CP于点G,可得△OBC为等边三角形,即BC=8,∠BCP=30°.在Rt△CBG中,求得BG=4,CG=4,根据,可得PG=3,PB=5,PF=PC=3+4,进而可求得FB的长.
【解析】
(1)∵OE=OC,∴∠OEC=∠OCE.
∵PC切⊙O于点C,∴∠PCE+∠OCE=90°.
∵OE⊥AB,∴∠OEC+∠EFA=90°.
∵∠EFA=∠CFP,∴∠PFC=∠PCF,∴PF=PC.
(2)连结BC,OB,过点B作BG⊥CP于点G.
∵∠CEB=30°,∴∠BOC=60°.
∵OB=OC,圆的半径为8,∴△OBC为等边三角形,∴BC=8,∠BCP=30°,∴BG=4,CG=4.
∵,∴PG=3,PB=5,PF=PC=3+4,∴FB=PF-BP=4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切线的性质.
21.如图所示,射线AM交一圆于点B,C,射线AN交该圆于点D,F,且BC=DE,求证:AC=AE.
【答案】见解析
【分析】
作OP⊥AC于P,OQ⊥AE于Q,连接OB、OD、OA,通过证明Rt△OPB≌Rt△OQD,从而有OP=OQ,再证明Rt△OPA≌Rt△OQA,有AP=AQ,从而结论可证.
【解析】
证明:作OP⊥AC于P,OQ⊥AE于Q,连接OB、OD、OA,则PB=BC,DQ=DE,
∵BC=DE,
∴PB=DQ,PC=QE,
在Rt△OPB和Rt△OQD中,
∴Rt△OPB≌Rt△OQD(HL),
∴OP=OQ,
在Rt△OPA和Rt△OQA中,
∴Rt△OPA≌Rt△OQA(HL),
∴AP=AQ,
∴AP+PC=AQ+QE,
即AC=A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垂径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掌握直角三角性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已知,满足,求以,的值为两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周长.
【答案】30或.
【分析】
首先根据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意义得出,,然后分类讨论,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解析】
∵,根据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意义,得
,,
∴,,
当12是直角边时,斜边,
三角形周长为;
当12是斜边时,直角边,
三角形周长为;
三角形周长为30或.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意义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交轴于点,,交轴于点,且抛物线的对称轴经过点,过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点是该抛物线上一点,连接,,,.
(1)求直线及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试问:轴上是否存在某一点,使得以点,,为顶点的与相似?若相似,请求出此时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是直线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过作交直线于点,以为直径作,则在直线上所截得的线段长度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1) ;(2)相似,或;(3)
【分析】
(1)由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B点坐标先求出点A的坐标,代入中求出AD的解析式即可,再将A、B点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结合对称轴联立方程组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
(2)先计算出 ,此时AD∥BE,再分情况讨论P点在B点左侧和P点在B点右侧时的情形.
(3) 设在直线上所截得的线段为NK,过K点作KI⊥x轴于I点,NJ⊥x轴于J点,PK⊥NJ于P点,设M点的坐标为(),将N,K坐标分别用m的代数式表示,最后利用即可求解.
【解析】
(1)由题可知,对称轴:,点
则点
得
直线
由题可得
解得,,
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点在抛物线上
即
易求得直线
由题可得:
直线交抛物线于点,
可知,
则:
,,,
,,
设
①若点在点左侧时
(i)当时
则
即:
即:点
(ii)当时
则
即:
即:点
②若点在点右侧时
,
又
此时,与不相似
(3)在直线上所截得的线段长度的最大值等于,如下图所示:
设在直线上所截得的线段为NK,过K点作KI⊥x轴于I点,NJ⊥x轴于J点,PK⊥NJ于P点,
设M点坐标为()
∵BE⊥MN,∴,且
∴
∴直线MN的解析式为:,与直线BC联立方程组:
解得N点坐标为
∵MN是圆O的直径,∴∠MKN=90°
∴MK⊥BC,即,且
∴直线MK的解析式为:,与直线BC联立方程组:
解得K点坐标为
由图像可知,
∴
∴当时,最大值等于.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圆的相关性质及圆周角定理等,属于一道综合题,最后一问比较关键的一点是要将NK表示成NP的代数式,最后利用N点和P点的纵坐标差求解.
24.如图,在等腰梯形中,AC∥OB,OA=BC.以O为原点,O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已知,B(8,0).
(1)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2)设为的中点,以为圆心,长为直径作⊙D,试判断点与⊙D的位置关系;
(3)在第一象限内确定点,使与相似,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
【答案】(1)C(6,)(2)点在⊙D上(3)(6,2),(8,8)(8,)
【解析】
解:(1)C(6,);....(3分)
(2)连结AD.
∵AC∥OB,即AC∥BD.
又D是圆心,∴DB=OB=4=AC.
∴ACBD是平行四边形. ∴AD=CB=AO.
过A作AE⊥OB于E.
在直角三角形AEO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O=4.
∴AD=AO=4=OB.
∴ 点在⊙D上.....(7分)
(3)∵ 点在⊙D上,OB为直径,∴ ∠OAB=900. 即△OAB是直角三角形.
故 符合题意的点M有以下3种情况:
① 当与△BAO相似时(如图),则有.
∴M1B=AO.
∵CB=AO,∴M1B=CB. ∴点M1与点C重合.
∴此时点的坐标为(6,2);....(9分)
② 当与△OBA相似时,即过点作的垂线交的延长线于(如图),
则有.
在直角三角形△OAB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4.
∴B=8.
∴ 此时点的坐标为(8,8).....(11分)
③ 当与△BOA相似时,即过点作的垂线交的延长线于(如图),
则有.
∴B=.
∴ 此时点的坐标为(8,).....(13分)
(1)已知四边形OACB是等腰梯形,则根据A,B的坐标及等腰梯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点C的坐标.
(2)连接AD,根据已知可推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过A作AE⊥OB于E,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注得AO的长,从而可判定点A在⊙D上.
(3)点A在⊙D上,OB为直径,则可知△OAB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分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25.已知△ABC内接于⊙O,过点A作直线EF,
(1)如图1,若AB为直径,要使得EF是⊙O的切线,还需要添加的条件是(只须写出两种不同情况)① 或② .
(2)如图2,若AB为非直径的弦,∠CAE=∠B,试说明EF是⊙O的切线.
【答案】(1)①EF⊥AB,②∠EAC=∠B;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添加条件EF⊥AB,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添加条件∠EAC=∠B,根据直径推出∠CAB+∠B=90°,推出∠EAC+∠CAB=90°,根据切线判定推出即可;
(2)作直径AM,连接CM,推出∠M=∠B=∠EAC,求出∠EAC+∠CAM=90°,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解析】
(1)添加的条件是①EF⊥AB,
理由是∵EF⊥AB,OA是半径,
∴EF是⊙O的切线;
②∠EAC=∠B,
理由是:∵AB是⊙O的直径,
∴∠C=90°,
∴∠B+∠CAB=90°,
∵∠EAC=∠B,
∴∠EAC+∠CAB=90°,
∴EF⊥AB,
∵OA是半径,
∴EF是⊙O的切线;
(2)
作直径AM,连接CM,
即∠B=∠M(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EAC=∠B,
∴∠EAC=∠M,
∵AM是⊙O的直径,
∴∠ACM=90°,
∴∠CAM+∠M=90°,
∴∠EAC+∠CAM=90°,
∴EF⊥AM,
∵OA是半径,
∴EF是⊙O的切线.
【点睛】
考查切线是判定方程,圆周角定理等,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是的直径,是的一条弦,且于点,连接,,.
(1)当时,求的度数;
(2)若,,求的半径.
【答案】(1)65°;(2)3
【分析】
(1)根据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可得∠OBC=,然后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求出∠ADC,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垂径定理即可求出CE,然后设OB=OC=r,则OE=BE-OB=4-r,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结论.
【解析】
解:(1)∵OB=OC,
∴∠OBC=
∴∠ADC=∠OBC=25°
∵
∴∠AED=90°
∴=90°-∠ADC=65°
(2)∵是的直径,,
∴CE=
设OB=OC=r,则OE=BE-OB=4-r
在Rt△OCE中,OE2+CE2=OC2
(4-r)2+2=r2
解得:r=3
即的半径为3.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掌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7.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格点三角形,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A(1,1)、B(﹣3,1)、C(﹣3.﹣1)
(1)若△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P,则点P的坐标为_____.
(2)如图所示,在11×8的网格图内,以坐标原点O点为位似中心,将△ABC按相似比2:1放大,A、B、C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得到△A′B′C′,在图中画出△A′B′C′;若将△A′B′C′沿x轴方向平移,需平移_____单位长度,能使得B′C′所在的直线与⊙P相切.
【答案】(1)(﹣1,0);(2)图见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做出外接圆即可得到结论.
(2)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做出图形,再根据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及切线的判定即可得到平移的距离.
【解析】
(1)△ABC的外接圆⊙P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点P的坐标为(-1,0).
故答案为(-1,0);
(2)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P的半径为PB= = .
∵C′(-6,-2),B′(-6,2),∴点P到直线B′C′的距离为5,当B′C′所在的直线与⊙P相切时,点P到直线B′C′的距离为.故将△A′B′C′向右平移5-或5+个单位B′C′所在的直线与⊙P相切.故答案为5-或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切线的判定、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注意一般的位似变换有两种方法,结合图形判断是否存在两种情况.
28.如图,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点C,D,求证:PC=PD.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
由OM是∠AOB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利用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到而则,然后根据“AAS”可判断△PCE≌△PDF,根据全等的性质即可得到
试题解析:证明: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
∵OM是∠AOB的平分线,
而
在△PCE和△PDF中,
∵
∴△PCE≌△PDF(AAS),
29.在中,,点为边上的一点,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弧与相切于点,交于点,连接.求证:平分.
【答案】见解析
【分析】
连接,根据得出,再根据内错角相等和为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出证明即可.
【解析】
证明:连接,
∵以为半径的圆弧与相切于点,
∴.
∴.
∴.
∴.
又∵,
∴,
∴.
∴平分.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对平行的证明,以及对内错角和等腰三角形中等量代换进而得出答案即可.
30.(1)解方程:;
(2)解不等式组:.
【答案】(1);(2)
【分析】
(1)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即可;
(2)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的解,再求交集即可.
【解析】
解:(1)
或
解得:或
原方程的解为:;
(2)
分别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得:,,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22-2 方位角-2022年中考数学专项分类提分训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考点22-2方位角解析版doc、考点22-2方位角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20 统计概率-2022年中考数学专项分类提分训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考点20统计概率解析版doc、考点20统计概率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21-1 圆的证明 圆的切线性质等-2022年中考数学专项分类提分训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考点21-1圆的证明圆的切线性质等解析版doc、考点21-1圆的证明圆的切线性质等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