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
展开沪粤版八年级物理 第7章 《运动和力》 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课本来说,下列各组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课本的重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B. 课本的重力和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C. 课本的重力和桌子的重力
D. 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2.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
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
3.小丽同学通过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图所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 )
A. 保持静止状态 B. 继续来回摆动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做匀速圆周运动
4.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 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
5.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6.深汕高铁开通几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列车启动后,如图所示,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 (选填“前”或“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__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7.如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明乘坐电梯的s-t图像。则他搭乘垂直电梯时受到的支持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搭乘自动扶梯时受到的支持力;小明随自动扶梯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小明在垂直电梯内 (选填“有”或“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8.下班高峰期,象棋桥附近路面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部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如图所示,汽车B撞到汽车A;观察汽车A的尾部向上翘起,说明力能够使物体产生________;此时对汽车A中的司机起保护作用的是 ,此时对汽车B中的司机起保护作用的是 (选填“安全带”或“ 汽车头枕”)。
9.如图甲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上面的棋子由于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______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如图乙所示,在军事演习中,轰炸机应在目标上空_________(选填“A”、 “B”或“C”)处投弹才能击中目标。
10.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文化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坐车。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 段,小刚家到文化广场的路程为 m,车的速度为______m/s。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1.如图所示,天花板上悬吊的重物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12.如图为一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匀速向右运动,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
1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 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和_____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___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B、C、D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4)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如图E所示,此方案中,由于卡片重力远小于拉力的大小,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14.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小车实验.
(1)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________相同。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__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速度减小得________(选填“越快”或“越慢”)。
(2)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运动。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________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以前学过探究 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
五、计算题(12分)
15.一辆小车的总质量为500kg,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问:(g=10N/kg)
(1)小车静止时,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小车,小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大?
(2)当水平拉力为多大时,小车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3)当小车受到的水平拉力为350N时,小车所受的阻力是多大?此时小车做什么运动?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2分,共8分)
16.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
① ;
② .
(4)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B 5.C
二、填空题
6.后,车窗,静止;
7.等于,匀速,没有;
8. 形变,汽车头枕,安全带;
9. 惯性,重力,A;
10.AB,3600,6
三、作图题
11-12.
四、实验题
13.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重力、拉力、拉力 (3)CBD 、 摩擦力
14.(1)速度、越长、越慢 (2)匀速直线 (3)推理、真空不能传声
五、计算题
15. (1)小车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则小车受到的阻力f=F=200N;
(2)小车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阻力:f′=0.05G=0.05mg=0.05×500kg×10N/kg=250N,因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所以水平拉力F′=f′=250N;
(3)当小车受到的水平拉力为350N时,因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0.05倍,所以车重不变,受到的阻力250N不变,拉力大于阻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此时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六、综合能力题
16.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①改变圆弧形跑道的半径 ②让同一小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7.1 力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7.1 力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小青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