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8991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8991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8991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教案设计
展开第二章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
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植被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和演化的,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当植被发生变化时,势必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都发生变化。近年来以植被为素材的地理试题屡屡出现,这类试题有利于深刻挖掘逻辑链条,整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意图。
1.了解地球上主要的植被类型。
2.能识别主要的植被。
3.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树立起他们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特点,说明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导学案,自制PPT
教师:
导入: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请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展示的图片(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苔原),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图片上的不同景观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展示相同区域人类参与前后地表植被改变状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被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走进《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一课,揭开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面纱。
教师: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本节重要知识点,请大家拿出《导学案》。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
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1.热带植被
(1)热带雨林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特征: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四季常绿。
③作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影响全球环境。
(2)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较干燥的地区。
②特征:散生在草原中的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
2.亚热带植被
(1)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亚热带地区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森林植被。
(2)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叶坚硬革质,叶面常被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3)亚热带荒漠草原: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
(1)落叶阔叶林: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针叶林(泰加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通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3)温带草原: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组成。
4.寒带植被
(1)组成: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
(2)类型:苔原分为极地苔原和高山苔原。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判断
1.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各月都有花开。( √ )
2.常绿阔叶林较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 )
3.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降水稀少的地区。( × )
4.热带草原地区草类茂盛,无乔木、灌木。( × )
5.温带草原地区一般深居内陆或降水较少。( √ )
6.荒漠地区沙漠广布,无植被分布。( × )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有规律地减少,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
(2)水分:水分条件差异是不同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森林一般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草原一般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荒漠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
(3)洋流:暖流影响形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自然环境;寒流影响则形成了温度较低、湿度较小的自然环境。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蒸腾作用可调节局地气候。
(2)对土壤:植物根系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残落体变成土壤腐殖质,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对地理环境
①森林
作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
遭破坏:降水减少,空气干燥,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加剧。
②草原
作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局地沙漠化。
判断
1.地处同一纬度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植被类型相同。( × )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 √ )
三. 拓展探究
师生共同完成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有明显的板状根,高30~50厘米。
呼吸根。红树林发育有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胎生”。红树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长13~30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到一定时期便和果实一起下落或脱离果实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
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1.连线:将具有关联性特点的内容进行连线。
答案
2.有人说,看到大片的椰林,就想到夏威夷的热带风光;看到大面积的仙人掌,就想到墨西哥的热带沙漠。谈一谈对上述话语的理解。
【答案】由于植物生长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且能产生某些适应性现象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因此植物对环境往往具有指示作用。椰树喜高温多雨气候,而耐干旱的仙人掌则指示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四.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热量、水分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热量 | 由于太阳辐射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地带形成不同的植被: |
水分 | 水分的分布一般从沿海向内陆递减,随水分条件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
3.天然植被的特征及分布
植被类型 | 景观特征 | 分布区 | 我国的分布 | ||
森林植被 | 热带 雨林 | 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 |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区 | 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 | |
常绿 阔叶林 |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 ||
落叶 阔叶林 |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 我国的北方地区 | ||
针叶林 | 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状,以抗寒抗旱 | 亚寒带气候区 | 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 | ||
草原植被 | 热带草原 | 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 热带草原气候区 | 无 | |
温带草原 |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及新疆天山地区 | ||
荒漠植被 | 热带荒漠 | 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与结构 | 热带沙漠气候区 | 无 | |
温带荒漠 |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 |||
五.反馈训练
下图为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答案】A
【解析】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答案】C
【解析】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热带季雨林分布,较普遍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较普遍出现图示现象。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区(北方地区) B.长白山区(东北地区)
C.昆仑山区(西北地区) D.武夷山区(东南地区)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茶花为革质叶片,属于常绿阔叶林,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故选项D对。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故选项A、B、C错。
4.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答案】A
【解析】①鳞毛蕨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花是灌木,适宜在中层,便于接受阳光雨露。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故选项A对。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5-6题。
5.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答案】C
【解析】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的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系伸展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增加生存几率,故答案选C。
6.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故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温带荒漠。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头上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2)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
【答案】
(1)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2)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台湾岛南部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优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主题,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植被与环境,森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启发提问,教师讲解,教师小结,教师总结,全课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