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5.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含详解)
展开第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编者选题表
考点 | 角度 | 题号 |
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 1 |
内阁地位变化的实质 | 2 | |
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 | 3 | |
清代君主 专制的加强 | 军机处取代内阁 | 4 |
军机处的地位 | 5 | |
决策中心的演变:南书房 | 6 | |
综合 | 7 |
一、选择题
1.(湖南高三联考)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
C.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D.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
解析:C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裁撤中书省”“废行中书省”结合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改行省制为三司制等相关史实,可知是明朝对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故C项正确。
2.(山东德州一模)明武宗倚用内官刘瑾,游乐荒淫,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内阁所处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阁臣权位渐重 B.阁臣制约皇权膨胀
C.外戚权力过大 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据对材料中“明武宗倚用内官……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的理解可以看出是内阁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倚重与否,内阁即为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A项错误、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阁臣起不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目问的是内阁所处地位变化本质上的说明,与外戚权力无关,故C项错误。
【新知生成】 明代宦官专权:明代皇帝厌政,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办,这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宦官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面。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皇帝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
3.(陕西榆林一模)1573年,张居正下令提高六科(是针对六部百司设立的监察机构)监察职能,以六科督促六部,以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抚、按,最后再由内阁直接控制六科。掌握对各级官吏的监察大权。并实施随时考核、事事责成的稽查制度。这些措施( )
A.使内阁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
B.整顿了吏治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张居正擅专威福威胁君主专制
D.加强监察权力促进了清正廉洁
解析:B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张居正提出的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考成法。材料中“内阁直接控制六科”“以六科督促六部”“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抚、按”表明考成法考核体系周密健全,监督体系完善,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的做法加强了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加强监察权力促进了清正廉洁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4.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此后,大学士 “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这表明( )
A.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预朝政
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C.内阁地位已经被军机处取代
D.内阁权力开始弱化
解析:C 材料强调军机大臣无专署官员,多由其他官员兼任,未体现低级别官员的状况,A项错误;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属于皇帝的侍从,B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可参预政事,表明军机处已取代内阁的地位,故C项正确;清朝内阁无实权,D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5.(广东茂名二模)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 )
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
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
解析:D 材料未体现军机处的运作机制,不能说明行政效率较高,故A项错误;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军机大臣全为兼职,由皇帝临时任命,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军机处始终不算正式衙门,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出军机处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故D项正确。
6.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 )
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
C.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解析:C 清初,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皇权受到压制。康熙帝设南书房,“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因参与“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体现了清朝的决策中心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南书房转移,其实质是皇权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江西赣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 年)十月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 110 人,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还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
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明初统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按六部的建制分设六科。洪武十年隶承敕监,十二年改隶通政司,十三年置谏院,成为独立机构。凡大臣奏章发下,分类抄出,其有违误,则予驳正。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拿,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同时也对忠于职守的御史、给事中给予奖励。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美国的建国者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
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实施监察的重要举措并归纳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监察制度与近代美国监察制度的本质不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监察制度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一“改称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 110 人,职纠内外官员”“明初统设给事中……始按六部的建制分设六科……则予驳正”“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也对忠于职守的御史、给事中给予奖励”逐条概括。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得出官阶低,但权力大;根据“明初统设给事中……成为独立机构”得出监察官员具有相对独立的权力;根据材料一“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得出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根据材料一“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得出形成两套监察体系;根据材料一“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得出注重对监察官员的严格管理。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结合所学可知,从本质上讲,明代监察制度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范畴,目的是维护专制皇权;而近代美国监察制度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范畴,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得出比较有效地避免了专制权力的出现,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得出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监察制度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和社会的稳定。
答案:(1)举措:设置御史台(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查内外官员;都察院外另立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赐予监察御史大权;采取奖罚措施。(答对4点即可)
特点:官阶低,但权力大;监察官员具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形成两套监察体系;注重对监察官员的严格管理。(答对3点即可)
(2)不同:近代美国监察制度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范畴,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明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皇权。
影响:比较有效地避免了专制权力的出现,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和社会的稳定。(答对3点即可)
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强化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政治史): 这是一份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强化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政治史),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11《明清时期的政治》(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11《明清时期的政治》(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5.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5.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含详解),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