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6 (含详解)
展开阶段提升练(十六)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 角度 | 题号 |
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 | 欧洲一体化中的分歧 | 1 |
经济全球化 | 当今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 | 2 |
经济全球化的规则之争 | 3 | |
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 | 4 | |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 | 近代物理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 5 |
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 | 6 | |
进化论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 7 | |
互联网的影响 | 8 | |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 9 |
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 10 | |
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 | 11 | |
电影与社会现实生活 | 12 | |
综合 | 13、14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D.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分歧严重
解析:D 解答本题必须要明确“一致通过”与“多数赞成”的区别。“一致通过”是只要有一国反对(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则决策不能通过,“多数赞成”是在少数国家反对的情况下(因损害了本国利益),因多数国家赞成而决策能够通过。这实质上反映了个体与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依据所学可知,为维护民族国家利益,欧洲走向联合,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超国家形态出现时,必然又有可能牺牲部分个体的利益。A项仅看到了民族国家利益对欧洲一体化的阻碍作用,故错误;材料里没有涉及西欧各国摆脱美国的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要意图不在于对欧共体领导权的争夺,故C项错误;要维护国家利益就要出现一个超越国家的组织,而超国家的倾向又会影响国家利益,它们之间存在矛盾,故D项正确。
2.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这表明当今世界( )
A.合作发展是主流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合作与竞争并存 D.和平与动荡并存
解析:C 材料表明各国一方面要协调合作,另一方面要争夺各方面的主导权,故答案为C项;A项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信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特点,故B项排除;材料说的是经济方面,而和平与动荡并存说的是当今的政治形势,故D项排除。
3.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 )
A.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C.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解析:C 材料体现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将争夺话语权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说明了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故答案为C项。
4.1997年,世界上前100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3,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又占世界贸易额的1/3。这反映了( )
A.资本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B.国家间贫富差距扩大
C.跨国公司垄断全球贸易
D.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
解析:D 资本流动起到重要作用,与材料中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贸易额不符,故A错误;国家间贫富差距扩大,与材料中跨国公司及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不符,故B项错误;跨国公司垄断全球贸易,与材料中“世界上前100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3”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两个1/3可以说明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故D项正确。
5.牛顿特别强调,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效果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近代物理学比其他任何自然科学发展得更成熟和更快,这是个重要原因。这反映出( )
A.实验与计算结合有助于近代科学研究
B.牛顿开创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C.物理学的发展是以数学研究为前提的
D.科学进步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
解析:A 从题干中“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效果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信息可知,牛顿采用了数学演绎和实验的科学方法,从而推动了近代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这说明实验与计算结合有助于近代科学研究,A项正确;B、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C项与题干意思不符。
6.(河北名校联盟模拟)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 )
A.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
B.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
C.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
D.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解析:B 分析材料信息,近代欧美科学家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尽管均信仰基督教,但都在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见基督教的崇尚真理和探索等理性精神与科学的理性有相通之处,故选B项。哥白尼和牛顿所处的时代,启蒙运动尚未兴起,故A项错误;C项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宗教宽容政策仅局限于宗教领域,故D项错误。
7.(四川广安月考)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
A.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
B.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
C.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解析:C 达尔文的进化论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给已经漏洞百出的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崛起是在17、18世纪,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启蒙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于19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自然界中的物种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一理论符合当时资产阶级通过渐进的改革而不是激进的革命来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故C项正确;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观点,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达尔文经过环球考察,发现南美洲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上的物种存在变异,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终创立了进化论,故D项错误。
8.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单位:万人)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他大众传媒
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
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
解析:D A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由图片信息无法得出中国于哪一年开始接入互联网,B项错误;图片没有互联网与其他媒介的对比,得不出C项的结论;从2005年到2012年,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大幅度上升,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D项正确。
9.古巴诗人胡安·克莱门特·塞内亚(1832-1871年)创作的诗歌:“我和鸟儿一起,向着天空高唱,在快乐的歌声中,注入深深的悲伤……啊,请将我运回故土,让我用自己灼热的光芒去温暖古巴的太阳。”这首诗歌( )
A.真实地反映了古巴的社会现实
B.控诉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罪恶
C.浪漫地讴歌国家和民族独立
D.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解析:C 根据材料“在快乐的歌声中,注入深深的悲伤”“让我用自己灼热的光芒去温暖古巴的太阳”可知属于浪漫主义风格,不属于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832-1871”可知,古巴正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和鸟儿一起,向着天空高唱,在快乐的歌声中,注入深深的悲伤”可知浪漫地讴歌了当时的古巴独立战争,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山东济南二模)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解析:A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女性走向社会,独立、平等意识增强,促进人们思想的转变,故答案为A项。
11.(江苏卷,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如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A.《拾穗者》 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解析:B 房子造型新奇扭曲,外形看起来酷似一对正在牵手共舞的男女,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的特点,属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它通过一些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法西斯的罪行,与“跳舞的房子”风格最为接近,B项正确。《拾穗者》是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作,A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D项错误。
12.(广东佛山模拟)20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每周看两次电影,五分之二的人每周看一次电影。欧洲大陆国家的人们大致相同。这反映了( )
A.电影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
B.电影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的方式之一
C.卓别林成为人们追逐的明星
D.工业革命为人们休闲提供了物质基础
解析:B 从材料无法得出电影成为主要的休闲方式,故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末,二战爆发,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的人们热衷于看电影,应是为逃避现实,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交代电影是卓别林演的,故C项错误;D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
——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材料二 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学家并肩合作,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忍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锢而前往美国。……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三 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叶荭《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10分)
(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9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在时间上是有大致的周期的,在空间上显然长期处于欧洲和美国。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战争、国家重视、民主制度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战后美国霸主地位的奠基角度归纳。第(3)问,材料三中涉及未来的世界科学中心多元化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理由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来回答,这种趋势有利于人类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利益的发展,材料中提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
答案:(1)特点:呈周期性转移;欧美长期处于中心地位。(6分)
(2)原因:继承了欧洲科学传统;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完善的民主制度;经济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战争的受益者。
影响: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奠定了基础。(10分)
(3)看法:同意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将是多元并存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加速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将加快人类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9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认为:
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迅速增长的人口中生活水平有节制但稳定的提高;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那里至少曾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即使我们根据人均指标作判断,日本也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韩国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看来正在紧随其后。
——[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评析材料中关于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地位变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赞同或反对,或另有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注意材料中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及关键国家和地区,如1820年前的东亚(中国),1945年前的欧美,2002年的东亚及欧美,结合各时段的时代特征作答。
答案:观点一:16世纪至18世纪,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东亚(主要是中国),而非西欧。
赞同:①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这一时期西欧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西欧内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
反对:①尽管中国农耕经济的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②而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三百年,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基础。
观点二: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中心是欧美地区。
赞同:①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殖民扩张及科技发展推动了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美先后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②亚、非、拉美广大地区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
观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由欧美转向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赞同:①19世纪70年代,欧美经济出现“滞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日益解体;②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快速发展。
反对: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经济尽管出现曲折发展,但欧美尤其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中心地位并未丧失。欧美国家仍然主导着世界金融与贸易体系。②由于经济基础等历史原因,中、日等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彻底改变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12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2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2 (含详解),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3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3 (含详解),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1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阶段提升练11 (含详解),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