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含详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2.8《第二次工业革命》(含详解)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2.8《第二次工业革命》(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 点 集 训 【P225】
一、选择题
1.右图是1976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100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D)
A.哈格里夫斯
B.西门子
C.卡尔·本茨
D.贝尔
【解析】根据材料“1976年”“诞生100周年”和图片中的信息可知,1876年电话问世,其发明者是贝尔,故D项正确;A项人物发明了珍妮纺纱机;B项人物发明发电机;C项人物发明汽车。
2.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原因是(B)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解析】石油大量开采,主要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因此选B。A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和结果,不符合题目所给时间,故排除;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石油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只能是能源之一,故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客观条件,故排除。
3.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恰逢大革命100周年,法国建造了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以隆重庆祝。世博会期间,大批游客搭乘铁塔电梯鸟瞰巴黎,晚上铁塔的灯光成为都市浪漫生活的组成。此后铁塔被用作无线电发射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发射站。由此可知,埃菲尔铁塔成为现代法国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C)
A.为法国大革命100周年、1889年巴黎世博会而建,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
B.曾是世界最高建筑,引领着现代建筑风潮
C.代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
D.被用作无线电发射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发射站
【解析】A、B、D三项的表述本身正确,但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埃菲尔铁塔作为“现代法国的标志”的深层次原因。故选C。
4.(2016附中)“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促使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遥遥领先。”材料实质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A.从科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速度大大加快
B.德国在理论科学研究等方面领先全世界
C.德国凭科技优势超越英国成为经济霸主
D.科技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不一致
【解析】材料问的是实质,故选D项。
5.1863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5个工人,到1912年达到7 700人,其中包括380名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巴登苯胺和苏打厂,在1875年拥有工人885人,到1914年达到11 000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A)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C.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D.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解析】材料主旨揭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材料重点不是在强调科学的作用,排除C。
6.(2016雅礼)有学者指出,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托拉斯中,有316家托拉斯控制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其中有78家大公司控制着各部门产量的50%以上,有26家控制80%以上。材料表明托拉斯(A)
A.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
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使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D.已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解析】根据材料“有316家托拉斯控制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其中78家大公司控制着各部门产量的50%以上,有26家控制80%以上”可知,美国当时的生产和资本非常集中,托拉斯这种垄断组织的形式大量存在,故选A。
7.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其自传中说:“要生产一吨钢,就必须开采一吨半铁矿石,通过铁路运输到100英里外的大湖区,再用轮船运到几百英里外的湖对岸,装上卡车拉走,再装上卡车拉到150英里以外的匹兹堡;还要开采一吨半煤,炼成焦碳,用火车拉到大约50英里外的车间去;还要开采一吨石灰石,运到150英里外的匹兹堡去。这样生产出来的钢,每3磅才卖2美分,还要不亏本。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承认,这是难以置信的,不愧为奇迹,但又是事实。”该现象说明(C)
A.二次工业革命洗礼之下生产组织和协调进一步加强
B.垄断资本家为获取最大化的利润着力压低生产成本
C.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并反作用于生产力
D.美国钢铁业生产组织适应时代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
【解析】两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工厂制、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及垄断组织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故C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A、D两项次之,题目中未涉及对生产成本的压低,故B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
8.《全球文明史》:“19世纪后期的殖民地官僚和经理人试图指导非洲和亚洲的农民学会科学种田技术……这些地区都为供给工业化欧洲的经济需求而进行了重组。”这表明(C)
A.殖民扩张有助于亚非国家革新技术
B.世界市场在殖民扩张中最终形成
C.亚非地区加深了对工业国经济依赖
D.技术交流与改进是殖民扩张的主要后果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欧美工业国对殖民地的技术输出,加速了殖民地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也进一步加深了殖民地对工业国的经济依赖,故答案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9.(2016长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C)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解析】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受到来自美国、德国的挑战,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上升,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整体上的发展,表明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故D项错误。
10.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达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这主要表明(B)
A.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
B.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
C.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
D.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
【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劳动分工,故A项错误;“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这句话体现了科技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商品的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材料二 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发明 | 发明人 | 身份 | 国别 |
珍妮纺纱机 | 哈格里夫斯 | 纺纱工匠 | 英国 |
水力纺纱机 | 阿克莱特 | 理发师 | 英国 |
骡机 | 克隆普顿 | 纺纱工人 | 英国 |
蒸汽机 | 瓦特 | 工匠 | 英国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发明 | 发明人 | 身份 | 国别 |
电灯等 | 爱迪生 | 电学家、发明家 | 美国 |
发电机 | 西门子 | 电气工程学家 | 德国 |
内燃机 | 奥托、戴姆 | 工程师 | 德国 |
飞机 | 莱特兄弟 | 发明家 | 美国 |
炸药 | 诺贝尔 | 化学家、工程师 | 瑞典 |
碱性转炉 | 托马斯 | 工程师 | 英国 |
平炉炼钢法 | 马丁 | 工程师 | 法国 |
(1)有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首先爆发工业革命,“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材料一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找出相应依据。
(2)据材料二判断约翰·尤·内夫讲这段话的时期,并简述理由。他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1)赞同这一观点。
依据:英国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投入战争方面的精力相对较少;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
(2)20世纪初期以后(第二次科技革命完成后)。
理由:提到的汽车、电车、飞机、留声机等科技发明均出现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
影响: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城市化生活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人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人的隐私得不到保障等等。
(3)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以重工业为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开始,范围广、速度快、规模大;部分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1820—1913年)
上图反映了1820—1913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指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地位,在不同时段有不同表现)。任选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典型国家,概括它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概括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根据史实对原因进行分析。
示例一:表现:英国被美德赶超,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原因:英国最早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 “世界工场”地位。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不愿更新技术设备,大量资本输出,因而英国经济发展缓慢;而美德等国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资金,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英国。
示例二:表现:美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超越英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首位。
原因:独立战争后,美国确立民主共和政体,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19世纪中期,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形成统一国内市场;政局相对稳定;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西部的开发,提供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外来移民带来劳动力、技术和经验;积极采用新的技术设备。美国经济飞速发展,1894年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而英法这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愿更新技术设备,大量资本输出,经济发展缓慢,被美国超过。
示例三:表现:德国后来居上,经济总量超英法,跃居第二。
原因:德国由于政治上长期分裂严重阻碍工业革命进程,导致其经济落后于英法美。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实现国家统一,开辟统一国内市场;普法战争打败法国,获得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割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积极采用新的技术设备,经济飞速发展,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而英法这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愿更新技术设备,大量资本输出,经济发展缓慢,被德国超过。
示例四:表现:法国被美德赶超,沦为第四。
原因:法国大革命后,法国仅次于英国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由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国内市场狭小;中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新技术的采用和设备的更新;普法战争的割地赔款;大量资本输出,因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美德两国国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资金,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法国。
(“示例”只作参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3.7《启蒙运动》(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3.3《宋明理学》(含详解),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2.5《开辟新航路》(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