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8 人之初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8 人之初课文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上课课件识字8人之初pptx、生字课件识字8人之初pptx、导学案识字8人之初doc、教案与教学反思识字8人之初docx、听写课件识字8人之初ppt、延伸阅读《三字经》doc、说课稿识字8人之初doc、课堂实录识字8人之初doc、知识锦囊《三字经》doc、课文朗读识字8人之初mp3、人之初wmv等11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识字8 人之初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1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教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二、说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生字。2.认读“初始、初夏”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说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四、说教法学法从活动入手,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表演故事,配乐朗诵,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加深对《人之初》的理解。教师讲和学生说相结合,使学生对《三字经》的认识。五、说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朗读。 3.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同桌交流第一节韵文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请教老师。 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 2.课件出示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8 人之初课文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识字8人之初交互版pptx、三字经曰南北mp4、义mp4、之mp4、习mp4、幼儿三字经之人之初wmv、玉mp4、相mp4、近mp4、远mp4等10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8 人之初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识字8人之初课件pptx、识字8人之初教案docx、识字8人之初课时练doc、歌曲三字经节选mp3、纯音乐伴读mp3、义mp4、之mp4、习mp4、听写8人之初mp4、玉mp4、相mp4、识字8人之初整课生字mp4、课文朗读识字8人之初mp4、近mp4、远mp4等1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8 人之初图片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8人之初,初性贵玉,衤+刀,忄+生,中+一+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