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一课件PPT
高中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的表解,练习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人类上天的梦想已经初步实现,入地的梦想还在进行,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总之,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很有限。那么,现在,人类通过何种方式在了解地球内部的状况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探测手段——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阅读教材第14页,对比横波和纵波的不同点
传播速度都随通过的物质性质不同而变化
(1)地震的纵、横波在地面以下约 千米处传播速度明显变化?怎样变化?
(2)地震的纵、横波到了地面以下的 千米处传播速度又明显变化?怎样变化?
降到近 Km/秒
降为 。
(3)为何约33千米和2900千米深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明显变化?
2、不连续界面
定义: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不连续界面
想一想: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横波、纵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像半熟的鸡蛋(并指出哪三层)
主要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厚,海洋部分薄。
上地幔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 4.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 )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材料一 2017年6月12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南部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附近陆地上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
答案 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到达地面的先是纵波,然后才是横波)。
2.结合材料,印度尼西亚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
答案 震源在地壳这一圈层。
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因为此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1、在莫霍界面以下(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示范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基础清单,地震波,莫霍面,~10,~41,上地幔,古登堡面,地下水,海洋咸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授课ppt课件,共35页。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储备,水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小结三类水循环比较,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地表径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