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44张PPT)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008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1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44张PPT)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008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1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44张PPT)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008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1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44张PPT)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0085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1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44张PPT)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0085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1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44张PPT)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0085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1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44张PPT)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0085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1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课件(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44张PPT)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0085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一课件PPT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灾害,异常变化,梳理教材夯实基础,及时跟进,2影响,核心归纳,我国的旱灾及成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类型及危害。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3.熟悉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4.了解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和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的概念及其分布。5.分析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和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的成因和危害。
1.概念:指主要由自然界_________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______的事件或现象。2.形成条件(1)诱因:自然界_________。(2)承受灾害的客体: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
地震发生后一定会构成自然灾害。
引起自然界异常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_____出来,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分布:_________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3)特点: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4)危害①造成各类_______倒塌和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②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_____损失。
2.滑坡(1)概念: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_____作用下沿一定的________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多发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我国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3)危害:掩埋_____,造成人畜伤亡;摧毁______、工厂和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物等。3.泥石流(1)概念:由_____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_____。(2)多发区:山高沟深、地势陡峻的山区。(3)危害:给当地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地震可能会诱发滑坡灾害。
我国西北地区松散物质多,是泥石流多发区。
滑坡和泥石流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三、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1.旱灾(1)概念:指降水显著_____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_____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2)危害①导致农业受灾;②影响_________、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3)多发区:降水变化___的干旱、半干旱地区。①世界:_____、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空间:华北、华南、西南和_____地区时间:多为_____,夏秋旱次之,连旱明显
2.台风(1)概念:在___________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以上的热带_____。
(3)多发区:中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集中在_____沿海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3.洪涝灾害(1)概念
(2)多发区①气候因素:______纬度地区,主要是_____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②地形因素:_____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_______和地势低洼的地区。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地震带的分布图。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直接经济损失8 452亿元……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答案 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 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高,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弱;人口集中等。
3.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
答案 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损失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城市密集,人口稠密,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 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据此完成1~2题。1.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①房屋抗震性较好 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 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②都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③④会加重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故A正确,B、C、D错误。
解析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故A正确,B、C错误。地震发生规律和板块运动有关,不能用地震波来探测,D错误。
2.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A.地球内部结构 B.大气物质组成C.水圈能量来源 D.地震发生规律
探究点二 滑坡灾害和泥石流灾害
读图回答问题。1.我国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国家,请说明原因。
答案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国土面积的66%,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到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或泥石流。
2.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是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区?
答案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原因是这些地区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地貌等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回答3~4题。3.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地震 B.泥石流C.鼠害 D.滑坡
解析 图中有滑坡体和滑动面,所以该自然灾害最可能为滑坡。
解析 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滑坡的重要诱发性因素之一。
4.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生频率高C.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D.植被破坏不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下表显示两地同年出现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下表完成1~2题。
1.根据资料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的地震均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解析 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X地地震的震级高,所以释放的能量大;两地都不位于震中;两地的地震均有人员伤亡;表格中未出现震源深度的数据,所以无法判读震源深度。
2.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人口密度较大 B.震中距较小C.地震发生在夜间 D.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有人口密度较大,震中距较小,地震发生在夜间。Y地为印度中部,不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D错。
探究点三 我国的台风和寒潮灾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三个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
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 危害:可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导致洪涝灾害;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
3.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答案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暴雨:导致巨大洪涝灾害巨浪: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2)有利: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严寒: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暴雪、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沙尘暴:大气污染、表土流失、交通事故、农业减产等
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带来降水,缓解冬季旱情低温可杀死大量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等
2018年1月初,“霸王级”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全国各地纷纷经历了2017年冬季以来的“最冷周”。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导致明显降温的天气,图中甲表示偏北的风,即选A。
解析 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现象,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所以两者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
2.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A.沙尘暴 B.大风 C.干旱 D.强烈降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8年6月,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五斗江乡遭遇特大暴雨,引发洪水来袭。全乡数百栋民房倒塌,多处道路、桥梁、河堤被冲毁,农田大面积被淹,通信电力一度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1.结合材料,总结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答案 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2.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
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和主要影响
5.2016年5月8日凌晨5时许,福建泰宁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达191.6毫米。暴雨引发池潭水电厂下游一千米处10万方以上山体滑坡和强大泥石流,导致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楼被冲垮、1座项目工地住宿工棚被埋压,造成数十人受伤,36人死亡。分析造成池潭水电厂下游强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 ①工程建设破坏地质结构,造成山体脆弱;②降雨强度大且降雨时间长,导致山体发生松动;③坡谷地形高差大、坡度陡;④滑坡、泥石流直接冲击工棚;⑤泥石流发生在凌晨,人们还在休息,因此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课文ppt课件,共32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文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地震构造,地震指标,地震危害,中国地震,频发地区,分布及条件,泥石流,地形陡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