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四川省德阳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
展开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二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不能用作食用碱
B.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丙烷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含SO2
D.三星堆的青铜纵目人神像出土时其表面呈亮红色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
B.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最终产物均含有电解质
C.苯与液溴、乙醇与乙酸的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D.丙烯与氯化氢加成可制得纯净的2—氯丙烷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单质可用作保护气,Y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 B.Z2W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
C.简单离子的半径:X<Y D.Y和Z的简单离子均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4.下列图示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干燥SO2
实验室制取氨气
吸收NH3
探究CH4与Cl2的反应
A.A B.B C.C D.D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4.6gC2H6O含C—H的数目为0.6NA
B.1L0.1mol·L-1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小于0.2NA
C.在25℃、101kPa条件下,22.4LCO2中所含原子数目小于3NA
D.500mL12mol·L-1浓盐酸与1.5molMnO2充分反应生成Cl2的分子数目为1.5NA
6.如图所示的锂—二氧化锰电池是以高氯酸锂或三氟甲基磺酸锂为电解质,其正极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嵌入式反应,电池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片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nO2+Li++e-=LiMnO2
C.高氯酸锂或三氟甲基磺酸锂应溶解在非水有机溶剂中
D.放电时,电子移动方向为:电极盖1→用电器→电极盖2→内电路→电极盖1
7.25℃时,用0.1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mol·L-1醋酸和20mL 0.1mol·L-1盐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表示溶液中:c(H+)+c(CH3COOH)=c(OH-)+c(CH3COO-)
B.b点所表示溶液中:c(Cl-)>c(H+)>c(Na+)
C.Ka(CH3COOH)的数量级为10-6
D.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b>a
二、实验题
8.比较活泼的金属与硝酸反应时,硝酸浓度和外界条件会影响还原产物。学习小组设计用表中的3组药品进行实验,探究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规律,实验所需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加热和部分夹持装置)。
实验
硝酸
金属
Ⅰ
100mL、14.0mol·L-1
少量铝粉
Ⅱ
100mL、6.0mol·L-1
少量锌粉
Ⅲ
150mL、0.5mol·L-1
过量锌粉
实验所需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上述3个实验前,均要先向实验装置内通一段时间氯气,其目的是____。按A→C连接实验装置,完成实验Ⅰ,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加热后剧烈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
(2)按A→C连接实验装置,完成实验Ⅱ(未加热),观察到反应较快,生成无色气体。经验证无色气体是N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按A→B→D连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Ⅲ(未加热)。
查阅资料:硫酸亚铁溶液吸收NO后溶液呈深棕色。
实验步骤:
①打开止水夹a,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后,关闭止水夹a,再将适量肥皂水加入表面皿中。
②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加入0.5mol·L-1的硝酸溶液。待充分反应后,硫酸亚铁溶液的颜色无变化。
③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
④取圆底烧瓶中上层清液,经测定c(Zn2+)=0.205mol·L-1、c(NO)=0.455mol·L-1。
由步骤④可知,反应后圆底烧瓶内的上层清液中还含有较多的离子是____(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的实验操作是____,生成该离子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实验Ⅲ中生成还原产物的成分为____;若实验Ⅲ中反应后圆底烧瓶内溶液体积仍为200mL,则Ⅲ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mL。
(5)比较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时,随着硝酸浓度的变化,生成还原产物的规律是____。
三、原理综合题
9.在起始温度相同(T℃)的条件下,分别向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甲、乙、丙中加入等量NH4I(s),发生反应:NH4I(s)NH3(g)+HI(g) ΔH>0,2HI(g)I2(g)+H2(g) ΔH>0,容器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容器中,不能作为2HI(g)I2(g)+H2(g)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填标号)。
a.气体颜色不变 b.气体压强不变
c.气体温度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2)乙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He,则反应2HI(g)I2(g)+H2(g)的平衡____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3)在反应过程中,测得丙容器中HI、H2的物质的量(c)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在T℃时,2HI(g)I2(g)+H2(g)的平衡常数K=。
①曲线b代表的变化曲线____(填化学式);
②2min内,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HI的分解率为____。
③T℃时,若在丙容器中加入I2(g)和H2(g)各1mol;反应达平衡后,放出7.6kJ的热量,则I2(g)与H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
(4)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均达到平衡时,I2(g)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四、工业流程题
10.碳酸亚铁在干燥空气中为白色固体,可用于制铁盐、兽药、补血剂等。利用废铁屑(含少量碳、氧化铝和氧化铁杂质)为原料制取碳酸亚铁,并探究碳酸亚铁的部分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碳酸亚铁,工艺流程如图:
常温下几种金属阳离子开始沉淀与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
Fe2+
Fe3+
Al3+
开始沉淀
7.5
2.7
3.8
完全沉淀
9.5
3.7
4.7
(1)酸浸时,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加入氨水调控pH的范围是_______,“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
(3)在工业生产中加入的NH4HCO3,需过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填标号)。
a.使Fe2+充分转化为碳酸亚铁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促进Fe2+、CO的水解
Ⅱ.探究碳酸亚铁的性质
实验:
(4)由上面实验可以得出碳酸亚铁的相关性质是_______,写出碳酸亚铁变成红褐色固体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已知:100.8≈6.3,25℃时,Ksp(FeCO3)=3.0×10-11、Ksp[Fe(OH)2]=1.6×10-14。现将碳酸亚铁加入0.1mol·L-1Na2CO3(pH=11.6)溶液中,经计算可知_______(填“有”或“无”)Fe(OH)2生成。
五、结构与性质
11.铬在希腊文中的原意为“颜色”,能够生成美丽多色的化合物,三价铬离子能形成形形色色的络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铬位于元素周期表中____区。
(2)紫色的[Cr(H2O)6]3+、橙红色的[Cr(NH3)4(H2O)2]、灰绿色的Cr(CH3COO)3,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氮和氧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____,原因是____
②H2O和NH3中键角较大的分子是____,[Cr(NH3)4(H2O)2]3+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种,其结构中铬离子的外围电子数目为____。
③1molCr(CH3COO)3所含σ键的数目为____。
(3)用铬原子代替部分铜原子,可以形成一系列铜—铬合金。其中两种铜—铬合金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体a中铬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
②晶体b中铬原子填充在由铜原子构成的____(填“四面体”“六面体”或“八面体”)空隙中,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晶体b的密度为____。
六、有机推断题
12.某课题组设计合成司替戊醇的路线如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已知:
①
②R1CHO+
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类型为____,司替戊醇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
(2)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为____,G的系统命名为____。
(3)乙醛+KC8H14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化合物B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b.每个J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c.K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 d.化合物L的分子式为C14H16O3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种。
①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
(6)设计以CH3CHO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碳酸氢钠碱性较弱,能用作食用碱,A错误;
B.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B错误;
C.烟花爆竹中含硫,爆炸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SO2,C正确;
D.青铜是铜的合金,表面易形成铜绿,也易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三星堆的青铜纵目人神像出土时其表面为黑色加绿色,不可能呈亮红色,D错误;
答案选C。
2.D
【解析】
【详解】
A.酯往往具有特殊的香味,鲜花水果含有低级酯,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A正确;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在碱性环境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丙三醇,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盐、氨基酸均属于电解质,B正确;
C.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C正确;
D.丙烯结构简式为CH2=CHCH3,与HCl加成得到1-氯丙烷和2—氯丙烷组成的混合物,D错误;
答案选D。
3.B
【解析】
【分析】
X单质可用作保护气,则X为N元素,Y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Y为Na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Z为S元素,W为Cl元素。
【详解】
A.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沸点大于H2S,因此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X,故A错误;
B.S2Cl2分子中S原子和Cl原子最外层电子均到达8电子结构,故B正确;
C.简单离子半径:Na+
答案选B。
4.A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二氧化硫和浓硫酸不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故A正确;
B.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易倒吸,故C错误;
D.CH4与Cl2混合在强光照射时易发生爆炸,故D错误;
选A。
5.C
【解析】
【详解】
A.4.6gC2H6O的物质的量为0.1mol,C2H6O为CH3CH2OH时C—H的数目为0.5NA,为CH3-O-CH3时C—H的数目为0.6NA,故4.6gC2H6O含C—H的数目不一定为0.6NA,A错误;
B.1L0.1mol·L-1Fe2(SO4)3溶液中Fe2(SO4)3的物质的量为1L×0.1mol·L-1=0.1mol,铁离子发生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显然水解导致阳离子数目增多,故1L0.1mol·L-1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大于0.2NA,B错误;
C.在25℃、101kPa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Vm大于22.4L/mol,22.4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含原子物质的量小于3mol,数目小于3NA,C正确;
D.MnO2+4HCl(浓)MnCl2+2H2O+Cl2↑,500mL12mol·L-1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6mol,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稀盐酸不发生上述反应,故生成Cl2的物质的量小于1.5mol,生成氯气分子数目小于1.5NA,D错误;
答案选C。
6.D
【解析】
【分析】
由电池总反应Li+MnO2=LiMnO2可知Li失电子,MnO2得电子,负极反应式为Li-e-=Li+,Li+向正极移动,正极反应式为MnO2+Li++e-=LiMnO2。
【详解】
A.Li失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放电时,MnO2在正极得电子,正极反应为:MnO2+Li++e-=LiMnO2,B正确;
C.负极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故高氯酸锂或三氟甲基磺酸锂应溶解在非水有机溶剂中,C正确;
D.放电时属于原电池装置,电子从负极经用电器流向正极,不在电解质中移动,故放电时,电子移动方向为:电极盖1→用电器→电极盖2,D错误;
答案选D。
7.B
【解析】
【分析】
HCl是一元强酸,0.1mol·L-1盐酸中c(H+)=0.1mol/L,pH=1,故b点所在曲线表示NaOH滴定HCl的曲线,a点所在曲线表示NaOH滴定醋酸的曲线。
【详解】
A.a点所在曲线表示NaOH滴定醋酸的曲线,NaOH溶液体积为10mL,则醋酸反应了一半,所得溶液为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电荷守恒有①c(H+)+c(Na+)=c(OH-)+c(CH3COO-),物料守恒有②c(CH3COOH) +c(CH3COO-)=2c(Na+),2×①+②得2c(H+)+c(CH3COOH)=2c(OH-)+c(CH3COO-),A错误;
B.b点所在曲线表示NaOH滴定HCl的曲线,NaOH溶液体积为10mL,则HCl反应了一半,所得溶液为等浓度的HCl和NaCl溶液,则c(Cl-)=2c(Na+),即c(Cl-)>c(Na+),由于钠离子只由NaCl电离,氢离子由HCl和水电离,故c(H+)>c(Na+),综上所述,b点所表示溶液中:c(Cl-)>c(H+)>c(Na+),B正确;
C.由图可知,0.1mol·L-1醋酸中pH=3,c(H+)=0.001mol/L,故Ka(CH3COOH)=≈=10-5,故Ka(CH3COOH)的数量级为10-5,C错误;
D.a点所得溶液为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溶液显酸性,水的电离受到抑制,b点所得溶液为等浓度的HCl和NaCl溶液,溶液显酸性,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由于b点pH较a点小,则b点水的电离程度小于a点,c点CH3COONa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受到促进,故水的电离程度c>a>b,D错误;
答案选B。
8.(1) 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铝被钝化或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2)3Zn+8HNO3(稀)=3Zn(NO3)2+2NO↑+4H2O
(3) NH 取圆底烧瓶中上层清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包石蕊试纸变蓝 4Zn+10H++NO=4Zn2++NH+3H2O
(4) H2和NH(或NH4NO3) 84
(5)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价态降低
【解析】
(1)
实验前,均要先向实验装置内通一段时间氯气,其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实验Ⅰ中14.0mol·L-1硝酸是浓硝酸,金属铝常温下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因此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铝被钝化或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2)
实验Ⅱ中锌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和无色气体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Zn+8HNO3(稀)=3Zn(NO3)2+2NO↑+4H2O;
(3)
已知硫酸亚铁溶液吸收NO后溶液呈深棕色,步骤②观察硫酸亚铁溶液的颜色无变化,说明过量Zn与稀硝酸不产生NO,则N被还原为更低价,经测定c(Zn2+)=0.205mol·L-1、c(NO)=0.455mol·L-1,加入0.5mol·L-1的硝酸溶液,则反应消耗的c(NO)=0.5-0.455=0.045mol·L-1,设被还原的含N离子化合价为x,由溶液的电中性可知,0.205×2+0.045×x=0.455×1,解得x=+1,则还含有较多的离子是NH,检验NH的实验操作是:取圆底烧瓶中上层清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生成该离子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Zn+10H++NO=4Zn2++NH+3H2O;
(4)
步骤③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有氢气生成,为H+被还原生成氢气,且N元素化合价降低也被还原生成铵根离子,则实验Ⅲ中生成还原产物的成分为H2和NH;150mL 0.5mol·L-1硝酸物质的量为n=cV=0.075mol,反应后圆底烧瓶内溶液体积仍为200mL,由H+→H2,n(H2)=,标况下的体积为V=nVm=0.00375mol×22.4L/mol=0.084L=84mL;
(5)
比较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时,6.0mol·L-1硝酸反应时产生NO,0.5mol·L-1反应时产生NH,则随着硝酸浓度的变化,生成还原产物的规律是: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价态降低。
9.(1)d
(2)正反应方向
(3) HI 2.5mol/(L•min) 20% I2(g)+H2(g)2HI(g) △H=-9.5kJ/mol
(4)乙>丙>甲
【解析】
(1)
甲容器为绝热恒容,发生2HI(g)I2(g)+H2(g):
a.气体颜色不变,则I2(g)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a不符合题意;
b.2HI(g)I2(g)+H2(g) ΔH>0,反应吸热,未平衡时,容器内温度降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减小,则气体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不符合题意;
c.2HI(g)I2(g)+H2(g) ΔH>0,反应吸热,未平衡时,容器内温度降低,气体温度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不符合题意;
d.2HI(g)I2(g)+H2(g)是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总质量不变的反应,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
乙容器是恒温恒压容器,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He,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反应NH4I(s)NH3(g)+HI(g)正向移动,使体系温度降低,但乙容器恒温,相当于升高温度,则2HI(g)I2(g)+H2(g) ΔH>0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
①NH4I(s)NH3(g)+HI(g) ΔH>0,2HI(g)I2(g)+H2(g) ΔH>0,HI(g)是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则开始阶段HI(g)浓度增大程度大于H2(g),故曲线b代表HI的变化曲线;
②结合①可知,2min内,H2(g)浓度增大0.5mol/L,则反应2HI(g)I2(g)+H2(g) 中HI减小1mol/L,HI在该2min内增大4mol/L,则反应NH4I(s)NH3(g)+HI(g)中NH3(g)浓度增大4mol/L+1mol/L=5mol/L,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NH3)=5mol/L÷2min=2.5mol/(L·min);
HI的分解率==20%;
③设体积为1L,列三段式,T℃时K=,则,解得x=0.8或(舍去),因为体积为1L,则0.8molI2(g)和0.8molH2(g)反应生成1.6molHI(g)放出7.6kJ的热量,则1molI2(g)和1molH2(g)反应生成2molHI(g)放出的热量为kJ=9.5kJ,则I2(g)与H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I2(g)+H2(g)2HI(g) △H=-9.5kJ/mol;
(4)
甲是恒容绝热容器,乙是恒温恒压,丙是恒温恒容,以丙为基础,甲相比于丙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I2(g)的体积分数比丙小,乙相比于丙是降压,平衡正向移动,I2(g)的体积分数比丙大,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均达到平衡时,I2(g)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10.(1)Fe+2H+=Fe2++H2↑、2Fe3++Fe=3Fe2+
(2) 4.7≤pH<7.5 Al(OH)3和C
(3)c
(4) 在潮湿的空气中碳酸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 4FeCO3+6H2O+O2=4Fe(OH)3+4CO2
(5)无
【解析】
【分析】
废铁屑(含少量碳、氧化铝和氧化铁杂质)中加入硫酸酸浸,铁、氧化铝和氧化铁溶于稀硫酸得到Fe2+、Al3+、Fe3+,铁屑将氧化铁生成的Fe3+还原成Fe2+,加入氨水调节pH,使得Al3+沉淀,过滤除去生成的氢氧化铝和不溶的碳,加入碳酸氢铵沉铁,过滤即可得到碳酸亚铁。
(1)
酸浸时,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Fe+2H+=Fe2++H2↑、2Fe3++Fe=3Fe2+;
(2)
加入氨水调控pH是为了使Al3+沉淀,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调控pH的范围为4.7≤pH<7.5;固体的成分为Al(OH)3和C;
(3)
a.加入过量的NH4HCO3,促进Fe2+转化为碳酸亚铁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使Fe2+充分转化为碳酸亚铁,故a正确;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过量的碳酸氢铵加热即可除去,故b正确;
c.加入过量的NH4HCO3,有利于生成碳酸亚铁,抑制Fe2+、水解,故c错误;
答案选c;
(4)
由图可知,碳酸亚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氧化铁,说明在潮湿的空气中碳酸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碳酸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6H2O+O2=4Fe(OH)3+4CO2;
(5)
0.1mol·L-1Na2CO3的pH=11.6,则,,,,解得,,因此无e(OH)2生成。
11.(1)d
(2) N(氮) 基态氮原子2p轨道半充满 NH3 2 15 21NA
(3) 12 六面体 g/cm3
【解析】
(1)
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位于元素周期表d区,故答案为:d;
(2)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原子的2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故答案为:N(氮);基态氮原子2p轨道半充满;
②分子中孤对电子对数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越大,键角越小,水分子中氧原子有2对孤对电子,氨分子中氮原子有1对孤对电子,所以氨分子的键角大于水分子;由[Cr(H2O)6]3+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可知,当4个水分子被氨分子取代后,[Cr(NH3)4(H2O)2]3+的同分异构体共有2种,铬离子的外围电子数目为3+2×6=15,故答案为:NH3;2;15;
③Cr(CH3COO)3中配位键属于σ键,单键为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由结构式可知,1molCr(CH3COO)3所含σ键的数目为1mol×7×3×NAmol-1=21NA,故答案为:21NA;
(3)
①由晶胞结构可知,晶体a中位于顶点的铜原子与位于面心的铬原子的距离最近,则铬原子的配位数为12,故答案为:12;
②由晶胞结构可知,晶体b中铬原子填充在由铜原子构成的六面体空隙中,晶胞中位于顶点和面心的铜原子个数为8×+2×=2,位于面心的铬原子个数为4×=2,设晶体的密度为dg/cm3,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k2hd,解得d=,故答案为:g/cm3。
12.(1) 取代反应 羟基、醚键
(2) 2—溴—2—甲基丙烷
(3)CH3CHO++H2O
(4)c、d
(5)13
(6)
【解析】
【分析】
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与二氯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在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发生信息①反应生成,则D为;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则E为;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则F为;在乙醚作用下与镁反应生成,则G为、H为;与乙醛反应生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与发生信息②反应生成,与硼氢化钠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1)
A→B的反应为与二氯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氯化氢;由结构简式可知,司替戊醇中含氧官能团为羟基、醚键,故答案为:取代反应;羟基、醚键;
(2)
由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G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2—溴—2—甲基丙烷,故答案为:;2—溴—2—甲基丙烷;
(3)
由信息②可知,乙醛+KC8H14O的反应为乙醛与反应生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H2O,故答案为:CH3CHO++H2O;
(4)
a.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B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故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每个J分子中只含有1个连有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故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K分子中含有2类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故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L的分子式为C14H16O3,故正确;
故选c、d;
(5)
化合物E的同分异构体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说明苯环上可能连有—CH2COOH和—OH,或—COOH、—CH3和—OH,其中苯环上可能连有—CH2COOH和—OH的结构有3种,苯环上可能连有—COOH、—CH3和—OH的有10种,共13种,故答案为:13;
(6)
由题给信息和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以CH3CHO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步骤为苯在铁做催化剂条件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溴苯发生信息①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醛发生信息②反应生成CH3CH=CHCHO,CH3CH=CHCHO与硼氢化钠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H3CH=CHCH2OH,CH3CH=CHCH2OH在浓硫酸作用下与苯甲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
2022年韶关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韶关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共9页。
2022届德州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德州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共13页。
2022届四川省宜宾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四川省宜宾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