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 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    导学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学案,共3页。
    《过洞庭》导学案任务:了解作家和作品 1、知人论世 张孝祥,南宋前期爱国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乌江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政治上主张恢复中原,反对隆兴和议,两度被罢官。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中书舍人等职。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38岁。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宣城张氏信谱传》说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公元1147年,张孝祥十六岁,通过了乡试,走出了迈向仕途的第一步。十八岁,孝在建康从蔡清宇学,二十二岁时,“再举冠里选” 张孝伯《张于湖先生集序》)。到二十三岁中状元前,事迹大致如此。 作为一个出身“荒凉寂寞” 的年青人,张孝祥能在同时代文人中脱颖而出,必有不凡之处。归纳起来,一是才华卓绝,如时人对他的评价“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王十朋),其次也有英迈的性格,“谈笑翰墨,如风无踪”(张拭),“当其得意,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杨万里)。从这些时人对他的评价中,可见他自少年时代起,便具潇洒倜傥的气质,英伟不羁的性格。2、创作背景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       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文 《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 3相关知识    关于豪放派,人们比较熟悉辛弃疾与苏轼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任务二:品味诗句,体会诗歌情感1.标注字音,朗读课文 界琼田qióng        澄澈chéng chè        sāo    yì              细斟zhēn                 扣舷xián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上阕: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下阙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3、赏析作品赏析上阕 思考:前三句话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提示:        “洞庭青草”点出地点,照应题目中的“过洞庭”;       “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               营造了风平浪静、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环境氛围。思考:词人笔下的洞庭之水有什么特点 ?词人是如何表现湖水特点的? 提示:     澄澈。水天辉映,一片晶莹。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通体透明、纯净的。    词人从秋月写到秋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素月”“明河”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写出了水天一色的美景。“表里俱澄澈”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是水清,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清澈明亮。 思考:杜甫在《屏迹三首》中写道:“杖从白首,心迹喜双清。”行迹是表、心灵是里,“心迹喜双清”是杜甫的自;“表里俱澄澈”则是张孝祥的自,你怎么理解?提示:     三万顷湖上扁舟中的词人,也如秋月、秋水一般,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的品格之美。思考: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 提示:     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洞庭风光之妙,已经用文字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这种美妙的体验当然难以诉诸言语的。赏读下阙: 思考:我们能从哪些词句读出作者的性格和心胸?1.“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光明磊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2.“稳泛沧浪空阔”表明自己虽遭贬,变得萧条冷落,但自己的心神无一丝动摇,仍沉稳地泛舟洞庭,显得洒脱、豪迈,心胸开阔。 3. 尽西江之水以为酒,拿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请天地间万物作宾客,陪我纵情豪饮:这是何等的自信与豪迈! 4.作者此时已经完全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中,忘情地扣舷独啸,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孤独     “不知今夕何夕”呼应前面的“近中秋”。任务三:体会诗歌感情 1、理清结构词的上阕:     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 词的下阕:     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 2、把握主旨思考:请同学们概括本诗的主旨。 提示:        《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词人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洒脱。3艺术手法1.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    全词通篇景中见情,境界空阔,给人清虚而空灵的感觉,表现了词人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暗示了词人精神上崇高、邈远的追求。2.化用典故,翻陈出新     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意境,如从己出,不露痕迹。化用《诗经》成句。如“细斟北斗”,出自《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酒浆。”这本是极有想象力的诗句,这首词中则反其意而用之,正适于表达词人的豪纵气概。又如“不知今夕何夕”,出自《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本来是男子在新婚之夜对美好的夜晚、美丽的妻子喜不自胜之词,词人借用来表示对中秋之夜良辰美景的赞叹。 课后作业:1.背诵全诗。 2.将《念奴娇·过洞庭》的上阕扩展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优秀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优秀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优秀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思考10,思考11,思考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念奴娇·过洞庭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念奴娇·过洞庭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