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湘美版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首先,我们欣赏一下这两幅作品,西方绘画中的生活,延伸欣赏,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和代表性的作品。
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帮助学生体会美术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重难点:
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片、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间生活,我们鉴赏了三幅作品分别是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张宣的《捣练图》,还有描写平民生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以描绘了中国古代人间生活为主题的是不是啊?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国外的艺术作品,看看她们的人间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二、首先,我们欣赏一下这两幅作品。
1,展示作品达芬奇《椅中圣母》、米开朗基罗《哀掉基督》并讲授作品相关内容。
提问:这两幅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看同学们可以找出几点?)
教师总结。(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时期的作品的不同之处)
2、讲授新课(板书人间生活------文艺复兴艺术)
在世界绘画史上欧洲绘画占有重要地位的,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绘画是以神人为题材,只是传世的较少。到了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也就是为神服务。到了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发生了一场资本主义萌芽革命,主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强调学习古典但却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借复兴之名行创新之实。美术上倡导人文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相结合。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古希腊《掷铁饼者》米隆和《阿克琉斯和埃阿斯掷骰子》菲迪亚斯;中世纪《哀悼基督》和《圣母子》。在此时出现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欧洲文艺复兴画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学生活动:观察欣赏展示图片
板书、(1)达芬奇《蒙娜丽莎》《抱银鼠的女子》和《最后的晚餐》,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
(2)米开朗基罗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形体健壮。代表作有《最后的审判》、《大卫》,《创世纪之亚当夏娃》、等;
(3)拉斐尔画家、艺术家,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逝世时年仅37岁。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最大成就在绘画上,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思考:比较以上绘画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具有人文性,都真实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那么我们着重来欣赏一下达芬奇的创作之一:
《最后的晚餐》,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所呈现出的造型、表情和神态,是如何体现当时的人间生活的。
《最后的晚餐》,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所呈现出的造型、表情和神态,选择其中一组人物,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将会怎样的动作、神情来表现?运用网络上图片进行比较,客观的分析现今世界流行的网络文化。
师:这幅作品的故事是这样的:《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油画 1495-1498 420X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基督的一生是无私服务的一生。"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这是他每一举动的训诲。可是他的门徒至今还没学到这个教训。在这最后一次逾越节的筵席上,耶稣要藉一个实例来重新发挥这个教训,使之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版上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以圣经中耶稣与犹大之间的冲突,来表现人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表现特定的人文主题,高扬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达·芬奇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戏剧性场面的描绘,深刻地再现了这一斗争的尖锐性。当耶稣说有人出卖了他时,在场的十二个门徒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惊讶的、愤怒的、诅咒的、紧张的,特别是犹大张皇失措的举止,刻画得惟妙惟肖。整个画面,情绪变化、性格表现、动势倾向、人物组合都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和冲突感,很好的隐喻了人间光明与黑暗、美善与邪恶的斗争。
小结:
画家由于自身受到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能彻底摆脱宗教对作品的约束,从而人间生活没有最本质的反映出来。
艺术家们用一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形象来诠释宗教的题材,《最后的晚餐》更生动的反映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从外表上体现有血有肉的人。
总结:可见达芬奇如果没有如此细腻的观察,我们是不是很难欣赏到这么一副完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也就体会不到他们当时的人间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三.14—16世纪是文艺复兴的过渡时期,艺术题材还受到宗教的影响,那么到了17世纪以后文艺复兴逐渐走向了成熟,也就是巴洛克和罗可可时期。此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艺术家开始更多的关注人生活的本身。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巴洛克艺术和罗可可艺术:
1.介绍巴洛克艺术代表人物:鲁本斯《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海伦娜·
福尔曼肖像》、《上十字架》、《下十字架》
2、介绍罗可可艺术代表人物:布歇《沐浴的狄安娜》、《蓬巴杜侯爵夫人》、
《一个秋天的田园诗》
3..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
17世纪巴洛克风格特点:
1,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强调运动与变化,富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4,远离生活和时代倾向。人体:明丽华美,健壮有力,丰满柔曲,身姿与手足呈“”字形。
18世纪罗可可风格特点:
1,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
2,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
3,轻快优雅,完全摆脱宗教题材。
4,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人体:丰满结实,清亮明丽,富有华丽柔美的装饰性,身姿与手足呈“凹”字形。
四、西方绘画中的生活(次重点)
1、画家笔下的人间生活,分析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中的细节表现;(1)分析《窗前读信的少女》,学生畅谈画中人物特点,从人物形象、心理世界、信件内容谈看法;(2)《厨妇》,分析人物特点,考虑与圣母像的区别,教师陈述维米尔的系列作品的特点及创作背景,并指明维米尔的作品通过比较具体、生动的处理手法,塑造了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的形象,给人一种质朴感人的感觉。
小结:
画家无意于情节上的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从平凡、普通的生活场面中发掘诗意。反映了在17世纪的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出现的市民阶级对美术的需求。
五、延伸欣赏(知识补充)
1、陈列法国罗可可时代画家布歇的作品《蓬巴杜夫人》和俄国巡回展览画派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说明:17世纪以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很多艺术家都在尝试多种创作风格,有流行于欧洲上层社会的巴洛克、罗可可风格样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等。从中都难以再看到
曾经左右欧洲艺术长达数世纪之久的宗教神性了。
课后作业:赏析这些绘画作品,并去了解这些风格在其它领域的延伸。
8、观赏《厨妇》、《游园图》讲解。并且让同学发散思维以《早餐》、《公园一角》为题。(这样把课程拉回生活,更加体现人间生活)
小结:
宗教神权下的基督教美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而自然。
9、日本浮世绘(欣赏图片)“浮世绘”的“浮世”,是“现世”的意思,字面的译文为
“虚浮的世界绘画”(时样风俗画)。\
它是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7)在江户(现在东京)兴起的一种民间绘画。具有鲜明的民间美术特色。其表现的多为当时庶民阶层町人、武士、俳优、妓女等的营利、蓄财、优游、享乐的市井生活。代表人物:葛饰北斋。
三、教师总结:
这些作品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形象的描绘,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其中的
很多形象和细节能够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
相同点
不 同 点
画种
油画
年代
文艺复兴
中世纪
题材
宗教绘画
色彩
色彩鲜艳
色彩沉重
内容
母亲与孩子
绘画风格
文艺复兴: 提倡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透视和人物的坚实造型,画面绚丽,人物健美。
中世纪6中世纪督教美术的作品,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画面死气沉沉,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世俗绘画怎样出现的?其社会条件,思考与交流,学生体验创作,知识拓展,加深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美术美术鉴赏(选修)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案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