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共52页。
七年级语文期中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②释其耒③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①株:露在地面上树木的根和茎。②因:于是,就。③耒(le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的“为”字与例句中的“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身为宋国笑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始悟为山市 D.以丛草为林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南辕北辙
今者①臣来,见人于大行②,方北面而持其驾③,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④奚为⑤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⑥者善!”此数者⑦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释】①者:助词,表示停顿。②大行:大路。③持其驾:驾着他的车。①将:又。⑤奚为:为何。⑥御:驾驭车马。⑦数者:几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方北面而持其驾( ) (2)吾欲之楚( )
(3)吾用多( ) (4)吾御者善(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写出从本文归纳出来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的比喻义。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于己也。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
【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②狙:称猴。③口:口粮。④俄而:一会儿,不久。⑤匮:缺乏。⑥驯( 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⑦诳(kuáng ):欺骗,瞒哄。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⑨芧( xù):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爱狙,养之成群 B. 能解狙之意
C.先逛之 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
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掩耳盗铃
范氏①之亡②也,百姓有得钟③者。欲负而走,则④钟大不可负,以椎⑤毁之,钟况然⑥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也!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①范氏: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②亡:逃亡。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④则:但是。⑤椎(chuí) 槌子或棒子。⑥况(kuàng)然:拟声词,形容钟声。⑦逮(jù):急速地。⑧悖:违背道理,错误。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两处)
恐 人 闻 之 而 夺 己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欲负而走( ) (2)则钟大不可负( )
(3)以椎毁之( ) (4) 恶人闻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4.“掩耳盗铃”的做法可笑在什么地方?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对牛弹琴
昔①公明仪②为牛弹《清角》③之操④,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⑤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尾奋耳,蹀躞⑦而听。
(选自《理惑论》)
【注释】①昔:曾经。②公明仪:春秋时代鲁国的音乐,.善弹琴。③《清角》:古雅的曲调的名称。④操:琴曲。⑤虻(méng):吸血的苍蝇。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蹀躞 (dié xiè) :迈小步来回走动。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伏食如故( ) (2)伏食如故( )
(3)即掉尾奋耳( ) (4)即掉尾奋耳(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牛弹《清角》之操 B.转为蚊虻之声
C.孤犊之鸣 D.至之市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2)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4.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六)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②方出曝③,而鹬④啄其肉,蚌合而箝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⑧,以弊⑨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⑩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苏代: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②蚌(bàng):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有的可产珍珠。③曝:晒(太阳)④鹬 (yù):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⑤箝(qián):通“钳”,夹住。⑥喙(huì):嘴,专指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抓获。⑧相支:相持。对峙的意思。⑨弊:通“蔽”,蒙蔽。⑩熟:周密,详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赵且伐燕( ) (2)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
(3)今日不雨( ) (4)故愿王熟计之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3.请简要概括苏代和赵惠王的人物形象。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获得什么启示?
(七)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①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③之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⑤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⑥质,果不得⑦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注释】①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做人质。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③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十里。④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⑤察:明察。⑥罢:停止。⑦得:能够(得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 ) (2) 王信之乎( )
(3)夫市之无虎也明矣( ) (4)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2)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
3.庞恭临行前对魏王讲这一番话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4.解释“二人成虎”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它的比喻义。
(八)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③。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⑥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⑦。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⑧入塞,丁壮者引⑨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④其父(fǔ):那人。其,那。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遽,就。⑥将(jiāng):带领。⑦髀 (bì):大腿。⑧大:大规模。⑨引:拉,拿起,举起。⑩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
(3)其子好骑( ) (4)此独以跛之故( )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堕而折其髀
A.丁壮者引弦而战 B.马无故亡而入胡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写出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成语,并说说它的比喻义。
(九)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③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④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⑥,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⑦活耳。君乃⑧言此,曾⑨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⑩!”。
(选自《庄子·杂篇·外物》)
【注释】①监河侯:即魏文侯。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②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③鳅(fù)鱼:鲫鱼。④何为:做什么③波臣:海神的臣子。⑥常与:指常所与共之物,引申为老朋友。这里指鱼所赖以生存的水。⑦然:则,就。⑧乃:竟。⑨曾:还,简直。⑩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
(2)庄周忿然作色( )
(3)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4)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3.庄周是怎样谴责监河侯的?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4.这个故事有何寓意?
(一O)毛遂自荐
赵王①使平原君②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⑤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⑥锥之处囊中,其末⑦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类,左右未有所称诵⑧,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⑨得处囊中,乃脱颖⑩而出,非特⑪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释】①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是赵丹的叔父。②平原君:战国四君子之一,名赵胜,号平原君。③食客:在古代寄食于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策划、奔走的人称之为食客。④俱:一起,在一起。⑤毛遂:战国鸡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⑥譬若:比如。⑦末:物体的尖端。⑧称诵:称颂,赞扬。⑨蚤:通“早”。⑩颖:本指禾穗的芒尖,这里指锥子的锋。⑩非特:不仅,不只。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 (2)其末立见( )
(3)是先生无所有也( ) (4)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3.你认为毛遂自荐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4.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说说它们的比喻义。
(一一)杞人忧天
杞国①有忧天地崩坠②,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③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④屈伸⑤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⑦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⑧,亡处亡块。若躇⑨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⑩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注释】①杞国:周代的国名,在今河南省杞县。②崩坠:崩塌,坠落。③因:于是,就。④若:你。⑤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⑥行止:行动和停止。⑦只使:即使。⑧四虚:四方。⑨躇(chǔ):立。⑩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身亡所寄( ) (2)因往晓之( )
(3)天果积气( ) (4)躇步跳蹈(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致相同?
4.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忧天”的祀人的?
(一二)卧薪尝胆
勾践①之困会稽②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③曰:“汤④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⑤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⑥身焦思,置胆于坐⑦,坐卧即仰胆,饮食⑧亦尝胆也。曰:“女⑨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⑩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释】①勾践(约公元前520年一公元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公元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城自夏禹巡守会集诸侯于此。春秋时期,会稽为越国都城。③种:人名,指文种。④汤:指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下文的文王是周文王;晋重耳是晋文公;齐小白是齐桓公。
这些人都是一代霸主。⑤赦:赦免。⑥苦:劳累。⑦坐:通“座”,座位。⑧食:饭;食物。⑨女:通“汝”,指“你”。⑩吊:悼念。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女 忘 会 稽 之 耻 邪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其卒王霸( ) (2)饮食亦尝胆也( )
(3)女忘会稽之耻邪( ) (4)与百姓同其劳(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2)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4.文中越王勾践最终灭掉吴国的原因是什么?
(一三)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⑦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 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霜业。②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③阳:山之南、水之北。④阴:山之北、水之南。⑤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⑥不难:不以……为耻辱。难,耻辱,羞耻。⑦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师,学习.请教,以……为师,意动用法。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春往冬反( ) (2)夏居山之阴( )
(3)遂得道( ) (4)乃掘地( )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乃放老马而随之 B. 蚁冬居山之阳
C.以管仲之圣 D.故时有物外之趣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4. 这个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一四)呆如木鸡
纪渻子①为王养斗鸡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③”。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④。”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注释】①纪渻子:人名。姓纪,名渻,子是对其的尊称。②斗鸡:是一种比赛,供人们娱乐。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③响影(yǐng):响,声响。影,影子。这句话是说鸡听到声响,看到影子就回应。④疾视而盛气: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鸡已乎( ) (2) 犹应响影( )
(3) 已无变矣( ) (4) 望之似木鸡矣(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2)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 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事为什么?
4 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那么这里的“德”应包括哪些内容?
(一五)虎求百兽
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②也,果诚③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④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⑤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⑥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⑧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释】①荆宣王:楚宣王。②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③果诚:果真。④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⑤子:你。⑥长:做……首领。⑦然:认为……正确。⑧甲:军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北方之畏昭奚恤( ) (2)天帝使我长百兽( )
(3)故遂与之行( ) (4)兽见之皆走(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C.而专属之于昭奚恤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子无敢食我也!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
威胁。
(一六)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①蝉自鄣②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③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④云“不见”。嘿然大喜,赍⑤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⑥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节选自《笑林》)
【注释】①伺:等待。②鄣:通“障”,遮蔽。③恒:经常,常常。④绐(dài ):哄骗。⑤赍( jī)携带。⑥诣( yì):到……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可以隐形( ) (2)以摘之( )
(3)不能复分别( ) (4)扫取数斗归(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汝见我不?
(2)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3.“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4.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看不见的?
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并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
(一七)风声鹤唳
秦兵逼淝水而陈①,晋兵不得渡。谢玄②遣使谓阳平公融③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④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⑤而杀之,篾⑥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⑦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⑧七八。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陈:通“阵”,布阵。②谢玄:东晋将领。③融:即苻融,前秦将领。④坚:即苻坚,前秦皇帝。⑤蹙(cù):逼近,逼迫。⑥蔑:没有。⑦麾( huī):指挥。⑧什:通“十”。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晋兵不得渡( ) (2) 若移陈少却( )
(3)但引兵少却( ) (4)昼夜不敢息( )
2.下列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决胜负 ②我以铁骑臀蹙而杀之 ③融亦以为然 ④皆以为晋兵且至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2)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4.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概括晋军以弱胜强取得胜利的原因。(回答三点即可)
(一八)夜郎自大
及元狩①元年,博望侯张蓦使大夏②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③,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④。”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蓦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甸奴隔其道,诚⑤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⑥出西夷西,指⑦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⑧。岁余,皆闭⑨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⑩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注释】①元狩: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②大夏:西域国名。③身毒国:
古代国名。或译作“天竺”“天毒”“乾毒”等。④市:买。⑤诚:若,如果。⑥间:走小路、
捷径。⑦指:通“旨”,意旨。⑧为求道西:为他们寻找西去的道路。十余辈:指滇国派出
找寻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⑨闭:阻塞。⑩孰与:与……比,哪一个……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或 闻 邛 西 可 二 千 里 有 身 毒 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及元狩元年( ) (2)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
(3)患匈奴隔其道( ) (4)指求身毒国(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2)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4.仔细阅读短文,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一九)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②。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④,孟子不复諠矣。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②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③諠(xuan):因分心而遗忘。④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其母方织( ) (2)何为中止( )
(3)其母引刀裂其织( ) (4)以此戒之(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而忘操之 D.自是之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2)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4.你觉得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效果好吗?
(二O)凿壁偷光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⑥文不识也,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⑦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⑧以书,递成大学。
(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①匡衡:字稚圭,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②穿壁:在墙上打洞。③映:照耀。④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文不识:邑人的名字。⑦佣作:被雇佣劳作。⑧资给:资助、供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邻舍有烛而不逮( )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3)主人怪而问衡( ) (4)遂成大学(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邻居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本文记叙了匡衡哪几个勤学的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二一)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世传②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③方磨铁杵④,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⑤其意,还卒⑥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选自《方舆胜览》)
【注释】①眉州: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②世传:世世代代相传。③媪(ǎo):年老的妇人。④铁杵(chǔ):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⑤感:被……感动。⑥卒:完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成( ) (2)弃去( )
(3)逢老媪方磨铁杵( ) (4)还卒业( )
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问之( ),日:“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过小溪,逢老温方磨铁柞。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二二)欧阳修苦读
先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②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之,就闾里③士人④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修全集·附录》)
【注释】①孤:幼年死去父亲。②荻(dí):芦苇类的植物。③闾里:乡里。④士人:读书人。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家贫无资( ) (2)教以书字( )
(3)使学为诗( ) (4)以至昼夜忘寝食(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3.太夫人在欧阳修幼年时是怎样教他读书的?(用原文回答)
4.欧阳修的勤奋好学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读完选文后,你有何启示?
(二三)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④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帷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⑤;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⑥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⑦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孙莘老:人名,字复明,号莘老。③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溢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④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⑤工:精妙,巧妙。⑥疵:瑕疵,引申为缺点。⑦见:通“现”,发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无它术( )
(3)世人患作文字少( ) (4)即求过人 (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二四)伤①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③焉,借旁近④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⑤父母、收族⑥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⑦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⑧皆有可观者。邑人⑨奇之,稍稍⑩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⑪也,日扳⑫仲永环谒⑬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⑭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⑮众人矣。”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注释】①伤:哀伤,叹息。②隶:属于。③异:对……感到诧异。④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⑤养:奉养,赡养。⑥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⑦自是:从这以后。自,从。是,这。⑧文理:文采道理。⑨邑人:同(乡)县的人。⑩稍稍:渐渐。⑪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⑫扳:通“攀”,牵,引。⑬谒:拜访。⑭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⑮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同语。
(1)借旁近与之( )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邑人奇之( ) (4) 从先人还家(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幼年的方仲永可以称为“神童”,他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原句回答)
4.作者为什么要“伤仲永”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五)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②,闻琅琅声,遂不禁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③学者,有亲④也。一则愿其⑤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⑥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⑦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⑧。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少孤:幼时丧父②书舍:书塾。③得:能够。④亲:义母。⑤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⑥中心:内心里。⑦恻然:忧伤的样子。侧,忧伤⑧就书:上书塾(读书)。就,靠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欲书可耳( ) (2)无钱资( )
(3)童子苟有志( ) (4)吾徒相教(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什么?
(二六)推敲
岛①初赴举,在京师②。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③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④权京兆尹⑤,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⑥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⑦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选自《诗话总龟》)
【注释】①岛:贾岛,唐朝诗人,字阆仙,范阳人。②京师:京城,此指长安。③引手:伸手。④韩退之:指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⑤权:临时代理。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⑥象:物象。⑦并辔:坐骑的马头齐平,表示平等。辔,驭马的僵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岛初赴举( ) (2)遂于驴上吟哦( )
(3)尚为手势未已( ) (4)遂并辔而归( )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炼之未定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引手作推敲之势 D.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2)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4.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5.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二七)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③不炳④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⑤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⑥;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⑦昧行⑧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晋平公时臣子,因是盲人,故自称“盲臣”。③何:为什么。④炳( bǐng):点燃。⑤为人臣:做臣子的。⑥阳:阳光。⑦孰与:用于比照,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⑧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摸黑走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2)盲臣安敢戏君乎( )
(3)如日出之阳( ) (4)善哉( )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 D.何不试之以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二八)陈晋之读书法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①进益②。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③日计④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⑤读旋忘,虽一岁未尝⑥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⑦,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⑧得法云⑨。
(选自《扪虱新话》)
【注释】①见:通“现”,发现。②进益:更加进步。③所谓:这就是说。④计:累计。⑤旋:副词,随即。⑥未尝:不曾。⑦癖:毛病。⑧为:是。⑨云: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读书惟在记牢( ) (2)则日见进益( )
(3)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 ) (4)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2)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3.短文中,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为得法”的?请用自己的话来概述。
4.陈晋之读书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二九)汝人识字
汝①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一岁,聘楚③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④临朱⑤,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⑥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⑦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⑧,久之不成。父趣⑨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⑩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选自《贤弈篇·应谐录》)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②累世:几辈子。③楚:指江南一带。④搦( nuò)管:执笔。搦,握,持。管,指毛笔。⑤临朱:指描红。朱,朱砂,红色。⑥馆谷:给塾师的酬金。⑦姻友:因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⑧治状:写请帖。⑨趣:通“促”,催促,急促。⑩夥(huǒ):多。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两处)
楚 士 始 训 之 搦 管 临 朱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岁( ) (2) 聘楚士训其子( )
(3)请谢去( ) (4) 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2)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4.文中其子曰“儿得矣”时的神态是怎样的?其晨起治状,为何“久之不成”?
(三O)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③,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④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⑤,父怒挞之。已而⑥,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⑦其所为?”冕因去,依⑧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⑨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⑩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⑪之,录⑫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⑬。
(选自《王冕传》)
【注释】①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现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学舍:学堂。④辄:总是。⑤蹊田:践路田地,指踩坏了庄稼。⑥已而:不久。⑦听:听任。⑧依:依靠,倚仗。⑨执策:拿着书。⑩恬若:内心安然的样子。恬,心神安适。⑪异:对……感到惊讶。⑫录:收。⑬通儒:精通儒学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窃入学舍( ) (2)听已( )
(3)或牵牛来责蹊田( ) (4)学遂为通儒(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2)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3.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文中王冕的母亲给你怎样的印象?
(三一)黄生①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②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③,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
塞屋④,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⑤焉。非独书为然⑥,天下物皆然。非夫人⑦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⑧焉,庋⑨藏焉,曰“姑俟异日⑩观”云尔⑪。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⑫。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⑬。通籍⑭后,俸去书来,落落⑮大满,素蟫⑯灰丝⑰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⑱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注释】①黄生:姓黄的年轻读书人。指黄允修。②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或“你”。③七略四库:泛指皇家的藏书。《七略》,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④汗牛塞屋:搬运起来累得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⑤无论:不用说,不必说。⑥然:这样。⑦夫(fú)人:那人。夫,那。⑧高束:捆起来放在高处。束,捆绑。⑨庋(guǐ):放置,保存。⑩异日:日后,将来。异,别的,其他的。⑪云尔:……样的话。⑫形诸梦:形之于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出现,表现,表露。诸,相当于“之于”。(“之”代借书的情形;“于”指在)⑬省(xíng)记:明白地记在心里。⑭通籍:指做官。⑮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地堆积。⑯素蟫(yín):指蛀蚀书籍的银白色蠹(dù)虫。⑰灰丝:指灰尘和虫丝。⑱可惜:值得珍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2) 若业为吾所有( )
(3)姑俟异日观( ) (4) 家贫难致(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3.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什么?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三二)王绩简傲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碑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⑤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
【注释】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③凫:野鸭。④莳:移植。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遂 相 近 结 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以疾罢归( ) (2)无妻子( )
(3)终于家( ) (4)能尽五斗( )
3.下列客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绩爱其真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C.其真无马耶(《马说》) D.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2)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5. 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三三)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①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②其仆市履于肆③,仆私④其直而以窃履进⑤,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⑥,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⑦。逾④年而事暴,友人踵⑨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⑩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释】①履:鞋子。②使:命令,派遣。③肆:店铺。④私:私吞。⑤进:交给。⑥过:拜访,探访。⑦绝:断绝。⑧逾(yú):过了。⑨踵(zhǒng):到,走到。⑩缪(miù):通“谬”,错误,荒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2)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 )
(3)吾固疑之( ) (4)而悔谢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
(2)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友人”与楚人绝交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内容分析文中的“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四)田子方赎老马
田子方①见老马于道,喟然②有志焉。以问其御③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④公家畜也。老罢⑤而不为用,出而鬻⑥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⑦以赎之。罢武闻之,知所归心⑧矣。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田子方:战国时魏国贤人。②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③御:驾驶车马的人。④故:原来的,老的,旧的。⑤罢(pí):通“疲”,疲劳乏力。⑥鬻(yù):卖。⑦束帛:帛五匹一束。⑧归心:心向(心向往的意思)归,向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老罢而不为用( ) (2)仁者弗为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2)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
3.从文中看,那匹马被牵出来卖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五)唐雎说①信陵君
信陵君②杀晋鄙,救邯郸③,破秦军,存④赵国。赵王⑤自郊迎。唐雎⑥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然卒⑦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⑧。”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说(shuì):游说。②信陵君: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封信陵君。③邯郸(hán dán):赵国国都。④存:存在,存活。这里是使……幸存。⑤赵王:赵孝成王,惠文王之子,名丹。⑥唐雎(jū):战国魏人,安陵君之臣,此时为信陵君食客。⑦卒:通“碎”,突然。⑧受教:接受教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破秦军( ) (2)赵王自郊迎( )
(3)人之有德于我也( ) (4)无忌谨受教(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2)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3.唐雎希望信陵君忘记的是什么?
4.请分别说说信陵君和唐雎的为人。
(三六)哀溺文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②,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⑤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⑥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⑦之?”不应,摇其首。有项⑧益怠⑨。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⑩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⑪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⑫之溺大氓⑬者乎?
(选自《柳河东集》)
【释】①氓(méng):百姓。②甚:厉害。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中间。济,渡河。⑤侣:同伴。⑥腰:挂在腰间。⑦去:丢弃,抛弃。⑧有顷:不一会儿。⑨益怠:更加疲倦,疲惫。⑩蔽:蒙蔽,这里是糊涂的意思。⑪何以货:还要钱干什么?⑫大货:非常多的财物。⑬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两处)
其 一 氓 尽 力 而 不 能 寻 常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永之氓咸善游( ) (2) 今何后为 ( )
(3)身且死( ) (4) 且若是(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2)汝愚之甚,蔽之甚。
4.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七)颜回不仕
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③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④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⑤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⑥者,无位而不怍⑦。’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②仕:做官。③郭:外城。④愀(qiǎo)然:脸色改变的样子。⑤审自得:审,确实;自得,自感内心有所得。⑥行修于内:在内心进行修养。⑦怍(zuò):羞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所学夫子之道者( ) (2)回之意( )
(3)失之而不惧( ) (4)是丘之得也( )
2.找出与例句“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郭内之田四十亩
C.丘诵之久矣 D.是丘之得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2)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4. 文章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文章要人们坚守什么。
(三八)苏秦之楚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②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③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④贵于桂,谒者⑤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⑥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⑦,寡人闻命⑧矣。”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释】①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说客。②得:能够,可以。③曾(zēng):竟然。④薪:柴草。⑤谒(yè)者:古代掌管进谏的人(国君的近臣,负责传达)。⑥因:依靠。⑦舍:馆舍。⑧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两处)
寡 人 闻 先 生 若 闻 古人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苏秦之楚( ) (2) 谈卒( )
(3)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4) 先生就舍(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
(2)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4.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三九)吕元膺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翌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 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 (2)内外人莫测( )
(3)吾为东都留守( ) (4)易一着棋子(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2)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3.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O)鲁宗道为人正直
(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待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⑧之。宗道谢⑨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谕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⑧诘:责问。⑨谢:道歉。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三处)
饮 酒 人 之 常 情 欺 君 臣 子 之 大 罪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疾恶少容( ) (2)尝微行就饮肆中( )
(3)真宗果问( ) (4)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2)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4.请结合选文概述文中真宗认为鲁宗道“可大用”的原因。
(四一)贾人背诺
济阴①之贾人②,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③之上,号④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⑤也,能救我,予尔⑥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⑦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⑧不可乎?”贾人勃然⑨作色⑩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⑪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⑫而下,舟薄⑬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⑭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济阴:郡县名。②贾(gǔ)人:商人。③浮苴(chá):水中浮草。④号:求救。⑤巨室:富家。⑥尔:你。⑦向:刚才。⑧无乃:恐怕。⑨勃然:发怒的样子。⑩作色:改变了脸色。⑪黯然:失望的样子。⑫吕梁:地名,龙门山。⑬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⑭盍(hé):何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渡河而亡其舟( ) (2)予尔百金( )
(3)向许百金( ) (4)舟薄于石又覆(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2)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3.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他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4.你认为济阴贾人是个怎样的人?
(四二)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①。屠龙子朱曰:“若②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虞人⑤起⑥禽而射之。禽发⑦,鹿出于王左,麋交⑧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⑨拂王旃⑩而过,翼若垂云。王注⑪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⑫进⑬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⑭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屠龙子朱:人名。②若:你。③田:通“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虞(yú)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宫吏。⑥起:驱赶起来。⑦发:跑出来。⑧交:交错。⑨鹄(hú):天鹅。⑩旃(zhān):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⑪注:置,安放。⑫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大夫。善射。⑬进:上前。⑭如使:假如。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两处)
置 一 叶 于 百 步 之 外 而 射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 (2)若欲闻射道乎( )
(3)王引弓欲射( ) (4)王注矢于弓(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2)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4.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四三)一行尊法
初,一行①幼时家贫,邻有王姥②者,家甚殷富,奇③一行,不惜④金帛,常前后济⑤之,约数十万,一行常思报之。至开元⑥中,一行承玄宗敬遇⑦,言无不可。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⑧,姥诣⑨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⑩执法,难以情求⑪,如何?”王姥戟手⑫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⑬而谢之,终不顾。
(选自《酉阳杂俎》)
【注释】①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佛学家,原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祖父张公谨是唐代开国功臣,被封为郯国公。父亲张擅为武功县令。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一行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经史,为逃避武三思的拉拢,21岁出家为僧。取法名一行。②姥(mǔ):年老的妇人。③奇:认为……奇特。④惜:不舍得。⑤济:接济。⑥开元:唐玄宗年号。⑦敬遇:礼遇。⑧具:备、办。⑨诣:到,往。⑩君上:皇上。⑪情求:以私清
相求。情,私情。⑫戟(jǐ):戟原为一种兵器。文中形容手指像戟一样笔直地指着。⑬从:跟从,跟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行常思报之( ) (2)会王姥儿犯杀人( )
(3)狱未具( ) (4)一行从而谢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
(2)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
3.本文用什么方法写一行的“尊法”?
4.作者描写人物,寥寥几笔,神貌情态毕现。请各找出描写一行、王姥的句子。
(四四)刘颇偿瓮直
渑池①道中,有车载瓦瓮②,塞于隘路③。属④天寒,冰雪峻⑤滑,进退不得。日向⑥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⑦数千,罗拥⑧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⑨,立偿之。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⑩,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⑪而前。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渑(miǎn)池:地名。②瓦瓮(wèng):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③隘(ài)路:险要的路段。隘,险要的地方。④属:适逢。⑤峻:高而陡峭。⑥向:临近。⑦铃铎(duó):指车马。⑧罗拥:罗列簇拥。⑨缣(jiān):细绢。此处指货币。⑩络:缠绕,缠裹。⑪噪:喧哗,很多人一起叫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车中瓮直几钱( ) (2) 立偿之( )
(3)悉推瓮于崖下( ) (4) 群噪而前(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2)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
3.刘颇命人把瓮“悉推于崖下”的原因是什么?
4.你怎样看待故事中刘颇的为人?
(四五)鲁相嗜鱼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②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③曰:“夫子④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⑤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⑥受鱼,必有下人⑦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⑧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⑨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⑩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⑪夫恃人不加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初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一:整个。③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④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⑤唯:正因为。⑥即:假如。⑦下人:迁就他人。⑧枉:歪曲。⑨不必:不一定。⑩给:供给。⑪明:明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2)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
(3)则免于相( ) (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2)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
4.本文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四)掩耳盗铃
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2. (1)跑(2)背(3)用(4)害怕
3. (1)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2)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害怕自己听到钟声,那就太荒谬了!
4.他的可笑之处就在于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听不到钟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如何对待过错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有可能犯“掩耳盗铃”的错误。
【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这个人)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害怕自己听到钟声,那就太荒谬了!
(五)对牛弹琴
1. (1)低头(2)从前(3)摇动,摆动(4)竖起
2. D( D项中“之”是动词,“到”;其他三项都是助词,“的”)
3. (1)并非牛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2)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听得入神。
4.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译文】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琴曲《清角》,可牛却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并非牛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蛇的叫声,还有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听得入神。
(六)鹬蚌相争
1. (1)将要(2)对……说(3)下雨(4)考虑,谋划
2. (1)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俩一块抓走了。
(2)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夫了。
3.苏代,机智善辩;赵惠王,从谏如流。
4.当我们面对矛盾的时候,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权衡得失,互相谦让,避免两败俱伤。
【译文】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畔闭拢甲壳钳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一个死蚌。’河蚌对鹬说:‘今天不让鹬嘴出去,明天不让鹬嘴出去,就会有一只死鹬。’它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俩一块抓走了。现在赵国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就会蒙蔽老百姓的眼睛,看不清危险的形
势,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夫了。所以希望大王周密地谋划攻打燕国
2. (l)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
(2)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3.庄周说了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来谴责监河侯。这样可以有力地谴责监河侯托词的荒唐无理和见死不救的本质。
4.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大话和空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译文】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马上要收到租金,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庄子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 鲫鱼回答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我说:‘可以啊,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卿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一O)毛遂自荐
1. (1)向(2)立刻(3)这(4)才
2. (1)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那锥子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
(2)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是露出个锥子尖呢!
3.首先,他确实有真才实学,这是他勇于自荐的基础;其次,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认为自己不为人所知,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不是自己平庸;再次,他善于抓住时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才能。
4.“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
【译文】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起去,找到了十九个,剩下一个没能选出来。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那锥子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身边的人对您没有什么称道,我也没有听说什么,这表明先生没有什么能耐。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毛遂说:“我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入口袋里呀!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是露出个锥子尖呢!”
(一一)杞人忧天
1. (1)通“无”,没有(2)开导(3)如果(4)走
2. (1)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2)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3.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
4.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
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齐军)走到山里时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蚂蚁窝上的土高一寸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一四)呆如木鸡
1. (1)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2)仍然,还(3)已经(4)好像
2. (1)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2)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而且,将其省略不写,有利于集中表现下文的内容。
4.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和游刃有余的大气。(意思对即可)
【译文】纪渻子为齐宣王驯养斗鸡。
过了十天齐宣王问:“鸡驯好了吗?” 纪渻子回答说:“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十天后齐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没有。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齐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又过了十天,齐宣王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好像木头鸡一样,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一五)虎求百兽
1. (1)怕,害怕(2)派,派遣(3)所以(4)跑,逃跑
2. C(A项“北方”的古义是“北方的人”,今义是“北方地区”;B项“地方”的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是指“地面的某一个特定地区”;C项“专属”的古今义都是“专门属于”:D项“其实”的古义是“他们实际上”,今义是“实际情况”)
3. (1)您不敢吃我!
(2)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
4.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楚宣王而畏惧昭奚恤的)
【译文】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
深入,却把阵势摆在淝水边,这是持久的打算,而不是想速战速决。如果把你们的阵势移动一下稍稍退却,让晋兵渡过淝水,来决一胜负,不是很好吗!”秦的众位将领都说:“我军人多他们人少,不如阻挡他们,使他们不能渡河,可以万无一失。”符坚说:“只需带兵稍稍后退,让他们渡到一半时,我们用铁骑践踏而杀死他们,这样没有不能取胜的!”符融也认为
对,于是挥舞战旗,指挥军队稍稍退后。秦兵于是开始后退,(这一退)无法停下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躺满原野塞满河川。那些逃跑的士兵听到风吹的声音和鹤叫声,都以为晋兵就要追来,昼夜不敢停,在草丛里行军在野外住宿,再加上又冷又饿,死的人十分之七、八。
(一八)夜郎自大
1.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2. (1)等到,到了(2)有人,有的人(3)忧虑,担心(4)寻找
3. (1)(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2)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4.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扩大视野,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
【译文]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蓦出使大夏国(今阿富汗)回来,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如果从蜀地修通与大夏的道路,到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一九)孟母戒子
1. (1)正(2)什么(3)拿来,拿起(4)警示,警告
2. 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3. (1)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
(2)(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
4.孟母发现儿子读书不用功,不是用训斥责骂的方式。而是“引刀裂其织”,以此来让儿子明白一个道理:做学问应不间断地刻苦努力,才会有所成就,否则就会像织布机上的布被割断一样,会前功尽弃,一事无成。这种教育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译文】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二O)凿壁偷光
1. (1)到,及(2)报酬(3)以……为怪,对……感到奇怪(4)终于
2. D(表承接;其他三项都表转折)
3. (1)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
(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要报酬。
4.两件事:凿壁偷光和借书苦读,学习匡衡勤奋好学、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二一)铁杵磨针
1. (1)完成(2)离开(3)正在(4)回去
2. (1)代词,代指“老媳”(2)代词,代指“以前的知识”
3. (1)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2)李白被她的想法感动了,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学业完成了。
4.持之以恒 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想法感动了,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学业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二二)欧阳修苦读
1.(1)贫穷(2)写(3)写.作(4)睡觉
2.(1)还没抄录完毕,(他)就可以背诵这本书了。
(2)他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
3.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4.以荻画地写字,借书抄录,昼夜读书。
5.只要不畏艰苦、发愤苦学,最终能获得巨大成就。(意对即可)
【译文】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母亲用芦苇类的植物在沙地上写画。(母亲)教他写字。他诵读了许多古人的文章,(他)用来学作诗。他渐渐长大了,但家里没有书可读,(就)前往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他)借书进行抄写。还没抄录完毕,(他)就可以背诵这本书了。就这样(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专心读书。他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
(二三)欧阳修论作文
1. (1)曾经(2)办法(3)弊病,毛病(4)超过
2. (1)代同,代指“欧阳修”(2)代词,代指“文章”(3)代词,代指“疵病”(文章的缺点)
3. (1)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
(2)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
4.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显得更加有意味。
(二四)伤仲永
1. (1)给(2)完成(3)对……感到惊奇(4)跟随
2. (1)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2)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一个天资过人的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作者深为惋惜。这个故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能得以发挥,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从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二五)邴原泣学
1. (1)读书(2)费用(3)如果(4)白白地
2. (1)(我)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2)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做你的老师教你,不收一分钱。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信念和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就忍不住哭了。老师对此感到诧异,问邴原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 邴原回答说:“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有亲人。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做你的老师教你,不收一分钱。”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他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二六)推敲
1. (1)参加科举考试(2)在(3)停止(4)连词,表修饰
2. A( A是代词;其余三项是助词,的)
3. (1)(贾岛)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看到的人都很惊讶。
(2)(贾岛)想得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
4.“敲”显得有礼貌,且“敲”能出声与“月下”宿鸟的宁静氛围形成对比。
5.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意思对即可)。
【译文】贾岛第一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思考这事没决定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看到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部分,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操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
诗句的事,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想得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韩愈停下马车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马和驴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滞留了数日谈论作诗)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为了好朋友。
(二七)晋平公炳烛而学
1. (1)戏弄,开玩笑(2)怎么(3)好像(4)好,对
2. A(B项中的“之”解释为“的”;C、D项中的“之”皆为代词;A项和例句中的“之”皆为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3. (1)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2)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4.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晋平公七十岁还想学习,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纪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王呢?我听说过: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二八)陈晋之读书法
1. (1)只(2)每天(3)即使(4)才
2. (1)这就是说一天累计不多,一年下来累计就有很多了。
(2)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3.用“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现在看着自己肚子里没什么货的事例来说明。
4.熟读记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译文】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了。这就是说一天累计不多,(但)一年下来累计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每天将要背诵几千字,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二九)汝人识字
1.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
2. (1)年(2)教(3)辞退(4)打算
3. (1)可以不必再麻烦先生,多花学费了,快把他辞了吧。
(2)天下的姓那么多,干吗姓万!我从早晨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4.得意、满足、自信;没有掌握识字治状的本领,又未直言相告。
【译文】汝州有一个土财主,家产很多,但是几辈子都不识字。有一年,请了一位楚地的先生教他的儿子。这位先生开始教他儿子握笔临帖。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两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那孩子便喜形于色地扔下笔跑回家里,告诉他父亲说:“孩儿全会了!孩儿全会了!可以不必再麻烦先生,多花学费了,快把他辞了吧。”他父亲一听很高兴,就照他说的办了,准备好了钱打发走了这位先生。过了些时候,他父亲打算请位姓万的亲友来喝酒,让他早晨起来就写请帖,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写完,便去催促。这孩子气愤地说:“天下的姓那么多,干吗姓万!我从早晨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三O)王冕好学
1. (1)偷偷地(2)完毕(3)有人(4)最终
2. (1)(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2)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3.放牛时偷听念书、夜里寺庙读书。要想成才,就要刻苦读书,好学不倦。
4.是一位能理解体谅王冕渴求读书的心情。并支持他读书学习的好母亲。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他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因此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最终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三一)黄生借书说
1. (1)借(2)已经(3)等待(4)得到
2. (1)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必定担心别人催着还回去,因而忧惧地抚摸把玩那东西不停。
(2)这样以后我便感叹借书来读的人是多么用心专一,而年轻时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3.不是自己的书,好不容易借来了,担心着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会抓紧时间去读。
4.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通过对比,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译文】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你没听说过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的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读书的又有几个呢?搬运时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呢?其余祖辈、父辈积攒了许多书,但子辈,孙辈丢弃书的情形就不必说了。不仅仅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必定担心别人催着还回去,因而忧惧地抚摸把玩那东西不停,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还回去了,我就不能够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是我自己的了,必定会把它捆扎起来,放置在高处收藏起来。说“姑且等到将来再看”这样的话。
我年轻时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籍。有一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前往张氏家去借书,张氏不借给我,我返回家中在梦中还出现向张氏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读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读过的书就牢记在心。做官以后,俸禄花出去了书买来了,书不断地积累,堆得屋子里到处都是,蠹虫丝迹时常覆盖着书册。这样以后我便感叹借书来读的人是多么用心专一,而年轻时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三二)王绩简傲
1.遂/相近/结庐
2. (1)病,疾病(2)妻子儿女(3)终了,结束(4)完,完毕
3. C(C项是语气词,难道,岂;例句和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田子方说:“年少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把它抛弃,仁义之人不能这么做。”说着便用五匹帛赎买了这匹马。老臣罢武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
(三五)唐雎说信陵君
1. (1)打败,打垮(2)亲自(3)恩惠(4)郑重
2. (1)别人憎恨我,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可以让人知道。
(2)现在赵王要亲自到郊外迎接您,在会见赵王的仓促之间,望您千万忘掉自己对赵国的恩德。
3.要忘记自己的功劳。
4.信陵君是能够听取别人意见、礼贤下士的人。唐雎是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讳的人。
【译文】信陵君杀死晋鄙,夺得军权,领兵解救邯郸,击败秦军,保存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邯郸郊外迎接信陵君。唐雎对信陵君说:“臣听说过这样的话: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也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唐雎回答说:“别人僧恨我,我不可以不知道;我僧恨别人,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德,我不可以不忘掉。如今您杀死晋鄙,解救邯郸,击败秦军,保存了赵国。这是大恩大德的事啊。现在赵王要亲自到郊外迎接您,在会见赵王的仓促之间,望您千万忘掉自己对赵国的恩德。”信陵君说:“无忌我由衷地领受教侮。”
(三六)哀溺文
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2. (1)都(2)落后(3)将要(4)这样
3. (1)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也不能像平常那样游得远。
(2)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
4.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
【译文】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河中间时,船破了,人们都奋力游向对岸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也不能像平常那样游得远。他的同伴们说:“你平时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会落在后面?”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千文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越来越疲惫了。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声地向他喊叫道:“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庵死,性命都将要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那个人)还是摇了摇头。于是(他)淹死了。我很可怜他。况且如果是这样。难道不会有大人物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吗?
(三七)颜回不仕
1. (1)道理,事理(2)心愿,愿望(3)害怕,恐惧(4)这
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离开时,偷偷换了一着棋。其实也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的心情死去。
(四O)鲁宗道为人正直
1.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2. (1)包容,宽容(2)曾,曾经(,3)确实,果真(4)使用,任用
3. (1)如果皇上责怪您来晚了,(我)拿什么话来回答?
(2)我家里贫穷,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馆去招待他。
4.①为人刚直;②遇书敢言;③待君忠实。(答到两点即可)
【译文】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疾恶如仇不肯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被谨小慎微的事拘谨。担任负责教育太子的官员时,家住得离酒馆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馆中饮酒,恰巧真宗急召(鲁宗道)入宫,传达命令的使者到鲁宗道家,等候很久,鲁宗道才从酒馆回来。到了宫中,使者要先进入禀报,和宗道约定说:“如果皇上责怪您来晚了,(我)拿什么话来回答?”宗道说:“只需如实回答。”使者说:“如果照实回答,你必定会受皇上怪罪!”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最大的罪过。”到了真宗那里,真宗果然这样询问,使者就完全按照鲁宗道所说的话如实向皇上票报。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臣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里贫穷,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馆去招待他。”真宗听了认为鲁宗道非常忠实可以重用。
(四一)贾人背诺
1.(1)失去(2)给(3)许诺(4)翻
2. (1)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
(2)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3.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4.不信守承诺、贪财吝啬。
【译文】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大声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世家大族,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刚刚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
来有一天,这商人再一次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又落水了。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却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四二)常羊学射
1.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2. (1)向(2)道理(3)拉(4)在
3. (1)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
(2)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哪一个。
4.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译文】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轰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使用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哪一个。养由基上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四三)一行尊法
1. (1)报答(2)恰逢(3)案件(4)道歉
2. (1)不久,恰逢王老太太的儿子犯了杀人罪,还没有判刑,王老太太去请一行救她的儿子。(2)老太太您要金银财宝,应该以十倍来回报;朝廷执法,不好以私情相求,怎么办呢?
3.把他放在矛盾冲突中:受王姥之恩,“常思报之”;可是有了报恩的机会,他又放弃了。
4.一行:长思报之,从而谢之。王姥:常前后济之,诣一行求救,戟手大骂,终不顾。
【译文】从前,一行和尚小时候家里很穷,邻居家有一个姓王的老太太,家里非常殷实富足,认为一行很奇特,不吝钱物,经常前前后后救济他,大约几十万钱。(他)常常想着要报答王老太太。到了开元年中,一行得到皇上的恩宠,在皇上面前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说的。不久,恰逢王老太太的儿子犯了杀人罪,还没有判刑,王老太太去请一行救她的儿子。一行说:“老太太您要金银财宝,(我)应该以十倍来回报;(但)朝廷执法,(我)不好以私情相求。怎么办呢?”王老太太指着他大骂说:“我认识你这个和尚有什么用!”一行跟在王老太太身后并向她道歉,王老太太始终没有回头理睬他。
(四四)刘颇偿瓮直
1. (1)通“值”(2)立即(3)全,都(4)向前
2. (1)当时正值天气寒冷,路上覆盖着冰雪,山路险峻、湿滑,不能进退。
(2)命令童仆登上车子,弄断捆绑瓦罐的绳子,把瓦罐全推下山崖。
3.天寒结冰,装瓮的车重载动弹不得,堵塞了交通,把瓮扔掉后,车子就能轻载前行了。
4.善于发现问题症结,当机立断,慷慨豪爽。
【译文】在渑池的道路上,有一辆车载着瓦罐,堵住了狭窄的路段。当时正值天气寒冷,路上覆盖着冰雪,山路险峻、湿滑,不能进退。时间接近晚上,行路的官员和商客成群结队,数千车马排列拥挤在后面,没有办法。有一个叫刘颇的商客,挥着马鞭骑马赶来,问道:“车上的瓦罐值多少钱?”回答说:“大约值七八千。”于是刘颇打开行囊取出货币,立即偿还给那个人。又命令童仆登上车子,弄断捆绑瓦罐的绳子,把瓦罐全推下山崖。一会儿,车变轻后就能够前进了,大家轰然叫好都纷纷向前。
(四五)鲁相嗜鱼
1. (1)做宰相(2)都(3)罢免(4)依靠
2. (1)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会迁就他们的脸色;迁就他们的脸色,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歪曲和破坏法律,我就会被罢免相位。
(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3.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
4.清醒自律、廉洁奉公。
【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会迁就他们的脸色;迁就他们的脸色,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歪曲和破坏法律,我就会被罢免相位。(到这时)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训练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孙权在劝说吕蒙时说,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的道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专题《名句默写》(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古诗文默写,默写古诗文名句,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共5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列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文言文比较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