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1 光的直线传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9124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4.1 光的直线传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9124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4.1 光的直线传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9124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练习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光现象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A.月亮B.萤火虫C.镜子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答案】B2.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烛焰在薄膜上成像的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A【解析】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其特点是成倒立的实像,其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选A。3.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答案】C【解析】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故B正确;C.“金光闪闪”说明金子能够反射光线,而它自身不会发光,因此不是光源,故C错误;D.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音,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D正确。故选C。4.百米赛跑时,计时员为了计时更准确,通常在下列哪一个时刻开始计时A.听见发令枪声时 B.看到发令枪冒烟时C.看到运动员起跑时 D.上述时刻都可以【答案】B【解析】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则光从起点传到终点时所用时间要短的多,故以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故选B。5.2018年1月31日,天空出现了一场天文奇观——“三月合一”,即月全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小孔成像 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答案】B【解析】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全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B.光是沿直线传播的C.月亮是自然光源D.激光准直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答案】D7.关于光速、光年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速是无限大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答案】D8.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从半透明纸屏上能看到外界物体的像。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则纸屏上该物体的像将A.变小 B.不变C.变大 D.以上均可能【答案】C【解析】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则所成的像会变大。故C正确,ABD错误。9.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打雷时,人们看到的闪电和听到的雷鸣是A.同时的 B.先看到的闪电后听到的雷鸣C.先听到的雷鸣后看到的闪电 D.以上都错【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知道,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即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故选B。10.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们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关于光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B.光在海水中沿直线传播C.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D.光线是客观存在的【答案】D【解析】A.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光在海水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光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特点而假想出来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11.物理兴趣小组自制了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时,会在塑料膜上看到倒立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答案】实 光的直线传播【解析】“针孔相机”成像实际上就是小孔成像,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利用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时,会在塑料薄膜上看到倒立的彩色实像。12.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无论是大孔还是小孔形成的光斑都是由于__________形成的,其中__________(小孔/大孔)形成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__________(小孔/大孔)形成的光斑的大小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答案】直线传播 大孔 小孔13.如图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位置。【答案】乙【解析】当太阳、地球、月球处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的影子会落到地球上,在地球上月球影子里的人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则地球应在图中乙位置。14.发生日偏食时,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间的缝隙,会在树下的地面上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_______(选填“圆形”或“月牙形”)光斑。【答案】月牙形【解析】日偏食的形成是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当发生日偏食时,太阳成为月牙形,故树下的地面上形成月牙形光斑。15.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___________,同时忽略了光的亮度、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等其他性质,于是建立了___________的模型。【答案】方向 色彩 光路【解析】在物理学中,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它不能表示光的亮度、色彩等性质;光线可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故建立了光路的模型。16.光源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在太阳、闪电、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发光的水母、蜡烛光中,其中属于前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后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闪电、太阳、发光的水母 蜡烛、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17.光在_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__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这个速度是________m/s,光年是________的单位。【答案】同种均匀介质 真空 3×108 距离【解析】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 m/s;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故光年是距离单位。18.某人在夜晚路过某一有路灯的街道过程中,先向路灯走近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先变短后变长【解析】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19.人类曾经用激光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已知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3×108 m/s。若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从发出到由月球反射回来接收到这束光经历的时间为2.56 s。则可以计算出月球到地球表面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_km。【答案】3.84×105【解析】从发出到接收,光走过的距离为月球到地球表面距离的2倍,因此,月球到地球表面距离为s′=s=vt=×3×108 m/s×2.56 s=3.84×108 m=3.84×105 km。20.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起来方便一些,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长度单位——光年,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我们4.3光年;“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16光年;目前人类观察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有140多亿光年。(1)光年是________单位。(2)1光年表示________。(3)“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约________km。(4)我们现在观测到的“比邻星”的光是它现在发出来的吗?________(填“是”或“不是”)。【答案】(1)长度 (2)光在1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3)9.4608×1012 (4)不是三、简答题21.如图,伽利略1607年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光速的尝试。方法是: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1.5 km的两座山上,每个人拿一个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3 km的时间。但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伽利略的实验未能成功。这个方法在原理上对不对?请你分析伽利略失败的原因。【答案】见解析【解析】伽利略的测量原理是正确的,但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大约是3×108 m/s即3×105 km/s,光传播3 km的时间t==,这个时间是非常短的,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时间工具是测不出来的;二是没有考虑到人的反应时间,第二个人看到一个人的灯时再举起自己的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第一个人看到第二个人举起的灯再计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22.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3 s后听到了雷声。(1)请你帮她估算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340 m/s计算。[要求:①写出公式;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③数据要代单位](2)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请你利用速度公式分析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答案】(1)1 020 m (2)闪电以光速进人眼,雷声以声速进入人耳,根据公式t=,当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反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解析】(1)打雷的地方与她的距离为s=v声t=340 m/s×3 s=1 020 m。(2)闪电以光速进人眼,雷声以声速进入人耳,根据公式t=,当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反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四、实验题23.探究小孔成像规律选用的实验器材:针、不透明纸、白纸、白炽灯、桌子。(1)如图所示,抓在手上的不透明纸上用针扎一个直径约1 mm的小孔,让白炽灯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桌面上的白纸上,在白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选填“灯丝”或“小孔”)的像,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2)保持灯和白纸的位置不动,向上移动小孔,像的大小将________;保持灯和小孔的位置不动,向上移动白纸,像的大小将________;保持小孔和白纸的位置不动,向上移动白炽灯,像的大小将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灯丝 小孔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 (2)变大 变小 变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源,光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4608×1012km,294s,这样就提高了他的成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课后作业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