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北京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北京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ABCD;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化学期中测试卷1.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C. 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D.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2. 空气的成分中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水蒸气3. 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4.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B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分子很小C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带负电的电子D夏天的食物比冬天易变质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A. A B. B C. C D. D5. 6000 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 L的钢瓶中,由此说明A.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分子体积很小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分子间有间隔6.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 公路上大雾弥漫 B. 花棚里香气扑鼻C. 湖面上柳絮飘扬 D. 氧气被压缩进钢瓶7.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 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体积增大D. 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8.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B. 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C. 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9.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 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10. 我国许多地区的家用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gB. 32g甲烷含有24g碳元素C. 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 甲烷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11.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2.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蒸发结晶 B. 检查气密性C. 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 D. 塞紧橡皮塞13. 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4. “○”和“●”表示不同的元素,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15.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微粒是原子的A. 核内中子数 B. 核内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核外电子数16.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 )A. N B. 2O C. H2 D. Al17. 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18. 2018年5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PM10(2)化石燃料是___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3)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A.二氧化硫 B.氮气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19. 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完成下列问题:(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只答四点即可)。(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_________。(3)上述三个化学反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_____。20. 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该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李老师指导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新装置(见图).[小资料]白磷着火点只有,易燃烧,且耗氧彻底;注射器上的侧孔针头进入橡皮塞内,注射器与锥形瓶就不能相通;硫酸铜溶液能与白磷反应,从而化解白磷的毒性.[实验探究]在确保装置不漏气时,按图装入药品、连好仪器.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燃烧结束,等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即可把注射器针头推下来(刺穿橡皮塞),此时注射器里的硫酸铜溶液会________;如实验比较成功,则最终注射器里的液面约停留在________刻度处.[反思与评价]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这说明瓶内剩余气体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此改进装置与课本上“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装置相比,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一条:________.22.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胶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_,活塞向左移动至_________mL处停止。(2)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活塞先向_______移动(“左”或“右”),最终稳定在_______mL处。
参考答案1.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C. 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D.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可根据空气的应用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是害气体,烟尘属于可吸入颗粒物。故A正确。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于食品防腐。故B正确,C、硫、碳、磷等物质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C正确。D、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最多的是是氮气。故D错误故选择:D2. 空气的成分中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水蒸气【答案】D【解析】【详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其它气体和杂质,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水蒸气,故选项D正确。3. 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4.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分子间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B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分子很小C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D夏天的食物比冬天易变质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导致体积增大的缘故,正确;B、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原因是分子很小,正确;C、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电子,错误;D、夏天的食物比冬天易变质,是由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正确。故选C。5. 6000 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 L的钢瓶中,由此说明A.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分子体积很小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分子间有间隔【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详解】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体积很小和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所以D正确。
故选D。6.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 公路上大雾弥漫 B. 花棚里香气扑鼻C. 湖面上柳絮飘扬 D. 氧气被压缩进钢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子太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雾是小液滴,不是分子,故A错;能闻到香气是由于花香的分子不停地运动造成的,故B正确;柳絮也不是分子,故C错;氧气被压缩进钢瓶是由于外力作用的结果,不是分子运动造成的,故D错;应选B。考点定位】分子动理论7.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 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 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A、八月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C、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氧分子的浓度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8.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说法正确的是( )A. 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B. 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C. 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答案】D【解析】【详解】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有可能加入的食盐没有全部溶解,故选项A错误;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该温度下,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并不是溶液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B错误;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故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不相等,故选项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故选项D正确。故选D9.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 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在不断运动,错误,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正确,
C、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而言,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但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错误,故选B10. 我国许多地区的家用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gB. 32g甲烷含有24g碳元素C. 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 甲烷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质量单位g,错误,B.利用32g的甲烷乘以碳元素质量分数得24g,正确;C的1:4位碳氢原子个数比,质量比是12:4=3:1,错误;D的表达应该是“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错误。故答案选B。考点: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含量比较的知识。11.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合物中铁元素显+3价时读铁,所以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选B。 12.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蒸发结晶 B. 检查气密性C. 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 D. 塞紧橡皮塞【答案】D【解析】【详解】A、蒸发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出来,A正确;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握紧试管,B正确;C、滴瓶中的滴管是配套使用的,用完后不洗涤直接插回滴瓶,C正确;D、塞紧橡皮塞,方法是手拿试管,将橡皮塞慢慢转动旋进试管口,切不可让试管抵住桌面,以免压破试管,D错误。故选D。13.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详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4. “○”和“●”表示不同的元素,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详解】A、该图示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则图示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B、该图示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是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纯净物,但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该图示物质是化合物,故错误;C、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正确;D、图中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C.15.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的A. 核内中子数B. 核内质子数C. 最外层电子数D. 核外电子数【答案】C【解析】【详解】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C。16.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 )A. N B. 2O C. H2 D. Al【答案】D【解析】【详解】A、仅表示氮元素和一个氮原子,A错误。B、仅表示两个氧原子,B错误。C、表示氢气,一个氢分子,不能表示氢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氢原子,C错误。D、表示铝,一个铝原子,铝元素,D正确。故选:D。
17. 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答案】B【解析】【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也可能是单质,如氧气、氢气等,故选项正确;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不是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也可能是纯净物,如单质,如氧气、氢气等,故选项正确;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B。18. 2018年5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PM10(2)化石燃料是___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3)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A.二氧化硫 B.氮气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答案】 (1). ABCD; (2). 不可再生能源; (3). AC; 【解析】【详解】(1)空气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烟尘有:可吸入颗粒和总悬浮颗粒物,如:、PM2.5、PM10。故选ABCD;(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分别生成亚硫酸和硝酸,因此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故选AC。19. 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只答四点即可)。(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_________。(3)上述三个化学反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_____。【答案】 (1). 都是化合反应 (2). 都与氧气反应 (3).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4). 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 (5). 液态 (6). 硫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气体,另外两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固体【解析】【分析】
【详解】(1) 所发生的三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由图可知三个反应的反应物都有氧气,都是与氧气反应;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铝燃烧生成氧化铝。三种生成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都是氧化物;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是液态; (3) 硫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气体二氧化硫,另外两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固体五氧化二磷、氧化铝。20. 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该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2). 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温度升高,使压强变大 (3).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解析】【分析】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详解】(1)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使集气瓶中压强变大,故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温度升高,使压强变大。(3)反应后温度降低到室温,打开了弹簧夹,在大气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故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点睛】反应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温度降低到室温,打开了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21. 李老师指导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新装置(见图).[小资料]白磷着火点只有,易燃烧,且耗氧彻底;注射器上的侧孔针头进入橡皮塞内,注射器与锥形瓶就不能相通;硫酸铜溶液能与白磷反应,从而化解白磷的毒性.[实验探究]在确保装置不漏气时,按图装入药品、连好仪器.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燃烧结束,等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即可把注射器针头推下来(刺穿橡皮塞),此时注射器里的硫酸铜溶液会________;如实验比较成功,则最终注射器里的液面约停留在________刻度处.[反思与评价]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这说明瓶内剩余气体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此改进装置与课本上“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装置相比,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一条:________.【答案】 (1). 自动喷入锥形瓶内 (2). 4 (3). 不支持 (4). 不污染环境、误差小等【解析】【详解】实验探究:(3)燃烧结束,等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因为锥形瓶内压强减少,硫酸铜溶液会自动喷入锥形瓶内,如实验比较成功,氧气体积约为五分之一,故进入锥形瓶中的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是46mL,则最终注射器里的液面约停留在4mL刻度处;反思与评价:(1)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这说明瓶内剩余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此改进装置与课本上“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装置相比优点有:不污染环境、误差小等(合理即可)。22.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胶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_,活塞向左移动至_________mL处停止。(2)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活塞先向_______移动(“左”或“右”),最终稳定在_______mL处。【答案】 (1). 白烟 (2). 12 mL (3). 白烟 (4). 右 (5). 8 mL【解析】(1)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会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这时白磷燃烧消耗掉的只是试管内的氧气为40mL×=8mL,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8mL=12mL的刻度处;故填:12mL;(2)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实际消耗掉的是试管40mL和注射器内20mL的氧气为(40mL+20mL)×=12mL,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12mL=8mL的刻度处;故填: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8mL的刻度线上。故答案为(1). 白烟,12 mL (2). 白烟,右, 8 m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下列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是,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化学性质稳定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北京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 化学性质稳定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混合物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