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河北省保定市某校初二(下)期中错题本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北省保定市某校初二(下)期中错题本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单选题,综合读写,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5)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xíng) 追溯(shù) 翩然(piān) 海枯石烂(kū)
B.冗杂(rǒng) 欺侮(wǔ) 闭塞(sài) 怡然自乐(yī)
C.沟壑(hè) 辐射(fǔ) 两栖(xī) 戛然而止(jiá)
D.归省(xǐng) 龟裂(jūn) 晦暗(huì) 销声匿迹(xiā)
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B.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电影《流浪地球》突破天际的想象、架构宏大的故事与源于传统文化的道具设计,让广大影迷叹为观止。
D.这里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有碧水环绕的田野:这里鸟语花香、繁花似锦;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啊。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
②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③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
④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A.①③④②B.③①④②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B.《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韩愈的《马说》、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
三、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阅读经典——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让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2)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你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写几句话劝说。
(3)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中串门儿,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_______________
②及郡下,诣太守 诣:_______________
③二三子不得寐 寐:_______________
④迟明,皆去 去: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闻之,欣然规往 因追记之
B.如四五里,乃闻鸡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闻之,欣然规往 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D.曲折依崖壁为栏楯 不足为外人道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
(4)【乙】文结尾“往往想见其事”表达了作者在体验过北山美景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和刘子骥的“欣然规往”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筷子小传
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
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
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
(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筷子的主要特点。
(2)第⑧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标题“筷子小传”的好处。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绳子那头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②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毛巾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儿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滚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我不解地问。
⑦“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母亲回答说。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⑧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回绳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⑨“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而我却很想哭。
⑩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竟没有如此认真地观察过他。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岁月啊,你过早地变老了我的父亲!
⑪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⑫“天儿太热,小心中暑,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⑬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⑭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呵护儿子的三处细节,请分别概括。
(2)第⑤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阅读第⑦—⑨段,想一想,父亲踩空了,心里很害怕,在回答“我”和母亲的询问时,为什么还带着笑意?
(4)父亲是个普通的空调修理工,为什么“我”却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七、写作
根据要求作文。
《社戏》中一群小伙伴度过了美好难忘的一天;《散步》中一家四口度过了平静温馨的一天;《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莫顿·亨特经历了惊心动魄、受益一生的一天……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我们一定也有这样的一天,那天从早到晚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都值得我们记忆。
请以“那天,我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你熟悉的内容,感情真挚;③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文体自定(诗歌、戏剧除外);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河北省保定市某校初二(下)期中错题本考试语文试卷
一、默写题
1.
【答案】
(1)窈窕淑女
(2)天涯若比邻
(3)气蒸云梦泽
(4)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考点】
关雎(《诗经》)
名篇名句默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子衿(《诗经·郑风》)
小石潭记(柳宗元)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窈窕”的书写。
(2)注意“涯”的书写。
(3)注意“泽”的书写。
(4)注意“如”的书写。
(5)注意“折”的书写。
二、单选题
【答案】
D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行辈”的“行”应读作“háng”;“追溯”的“溯”应读作“sù”。
B项,“闭塞”的“塞”应读作“sè”;“怡然自乐”的“怡”应读作“yí”。
C项,“辐射”的“辐”应读作“fú”;“两栖”的“栖”应读作“qī”。
故选D。
【答案】
A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豁然开朗:指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此处用于形容“她”的性格,使用不当。
B项,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使用正确。
C项,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使用正确。
D项,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使用正确。
故选A。
【答案】
D
【考点】
句子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语段内容可知,这些句子的叙述主体应为“风筝”,综合比较,④以“风筝”二字开头,且是从总体上概括了风筝上图案的丰富性,最适合做主语,可排除A、B两项。根据①句“蝙蝠并不美丽”和③句“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可知,应先说风筝上画蝙蝠的由来,再举具体的例子,①句应在③句前,排除C项。
故选D。
【答案】
B
【考点】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傅雷家书》
马说(韩愈)
小石潭记(柳宗元)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错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三、综合读写
【答案】
(1)【示例】阅读经典长知识
(2)【示例】爸爸,你有时间刷微信,却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和我一起读一本经典的书籍,这样好吗?况且,刷微信既浪费时间,又对身体有害,而读书,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良好情趣,何乐而不为呢?
(3)【示例】读书就是假日外出的旅游,可以欣赏风景,陶冶性情。
【考点】
对联
委婉劝告
句式仿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对联要注意以下要求: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结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上下联平仄要相调。本题结合“阅读经典”的主题,下联可用“阅读经典”等与上联的“沉迷网络”相对,可用“长知识”等与“误学业”相对。
(2)对别人进行劝说时,首先要有称呼,然后给出劝说的理由,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委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此题可从“刷微信浪费时间”“读书有很多好处”等角度进行劝说。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3)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的句式相同,即“读书就是……,可以……,动词+名词”,如:读书就是假日外出的旅游,可以欣赏风景,陶冶性情。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前后语意要一致。
四、古诗词鉴赏
【答案】
(1)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形象。
(2)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考点】
蒹葭(《诗经》)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鉴赏古诗形象
诗歌画面描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从全诗来看,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主人公反复追寻,但始终没有放弃,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由此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热烈向往理想,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2)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蒹葭”即芦苇,通过对芦苇的描绘,本诗所展现的是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五、文言文阅读
【答案】
(1)①邀请,②拜访,③睡觉,④离开
A
(3)①带领妻子儿女以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②窗间数十竿竹子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凄厉的声响。
(4)不同,这种“想见其事”,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怀念之情。“欣然规往”,是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考点】
桃花源记(陶渊明)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虚词
一词多义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距离新城城北三十里地,那里的山势逐渐升高,花草树木泉流山石也逐渐显得更为清幽。稍稍往西边走,有一座高峭险峻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界线分明的小路,仅仅能够徒步行走。大约走了四五里地,才听到鸡叫的声音。有一个和尚穿着布袍,趿拉着鞋子走过来迎接,同他谈话,他神色惊慌地回首四顾,就像一头麋鹿一样难以同他接触。山顶上有几十间房屋,循着石壁架设的曲曲折折的栏杆,要像蜗牛和老鼠那样迂回旋绕着爬行,才能够走出来。大家坐了下来,忽然间山风飒飒地吹过来,寺院里大殿和厅堂上悬挂的风铃一齐叮当作响。同来的两三个年轻人都吃惊地互相看着,不知道自己置身在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天色将近黑了,大家就在这里住宿。
当时正值九月,天高云淡,白露清冷,山林空寂,月光明朗,仰望天空的星斗,全都又大又明亮,就像正好在人的头顶上一样。窗户外边有几十棵竹子在微风中摩擦相碰,不断地发出像是人在窃窃私语的声音。那两三个年轻人吓得不敢睡觉。天快亮的时候,大家就一同离开了那里。
回家以后的几天里,我还是心神恍惚不定,眼前好像又浮现那一天所见的情景,因而把这一切追记下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到过那里,然而还常常想到那天游北山的事情。
【解答】
(1)①句意: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延:邀请。
②句意:到了郡城,拜访太守。诣:拜见。
③句意:那两三个年轻人吓得不敢睡觉。寐:睡觉。
④句意:天快亮的时候,大家就一同离开了那里。去:离开。
(2)A项,两个“之”都是“代词,这件事”。
B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C项,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状态,……的样子/连词,然而。
D项,动词,制作,修建/介词,向。
故选A。
(3)①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②摩戛:摩擦。已:停止。
(4)“想见其事”是对这次经历的回味与追想,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怀念之情,还暗含了一种不能再次游览的遗憾之情。而“欣然规往”则是在听到渔夫的传奇经历之后对到桃花源去的向往,表达的是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所以二者并不相同。
六、现代文阅读
【答案】
(1)①中国独创,历史悠久;②寄托美好愿望;③使用有讲究;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⑤花样繁多;⑥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
(2)分类别。条理清晰、具体地介绍了筷子的类别,说明了筷子花样繁多的特点。
(3)标题将筷子拟人化,生动、幽默地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说明文)
说明方法
说明文标题含义及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由“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可概括出“中国独创,历史悠久”,由“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可概括出“寄托美好愿望”,由“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可概括出“使用有讲究”,由“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可概括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由“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可概括出“花样繁多”。由“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可概括出“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说明、假设等。由“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可见,第⑧段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类别可以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一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材质和造型两个方面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筷子的类别,说明了筷子花样繁多的特点。
(3)本题可以从语言特点的角度着手。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准确平实和生动活泼两类。为筷子作传,是将筷子拟人化了,有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指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1)买并涂防晒油;垫毛巾;让雪糕。
(2)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突出了天气炎热(恶劣),侧面表现出父亲工作艰辛,突出了父亲对家庭和“我”的爱。
(3)故作轻松掩饰自己的紧张害怕;安慰焦急的妻儿,消除他们的担心;为儿子长大了能帮自己而欣慰。
(4)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吃苦耐劳的品格,强烈的责任感,让儿子认为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散文阅读
环境描写方法及作用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鉴赏文学形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阅读文章,找到父亲关爱儿子的段落,根据相关句子概括。根据第②段“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可概括为:父亲为“我”买并涂防晒油。根据第③段“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毛巾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可概括为:父亲为“我”垫毛巾。根据第⑪段“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可概括为:父亲让雪糕。
(2)“太阳……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属于环境描写,交代当时的天气状况,突出天气的炎热,侧面烘托出父亲工作的艰辛,父亲在如此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依然坚持工作,是为了家庭和孩子在拼搏,突出了父亲对家庭和“我”的爱。
(3)①结合前后文内容来分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父亲知道“我”和母亲很担心他,所以“父亲的话带着笑意”是因为看到“我”和妈妈害怕而故意装出来的,是为了安慰“我”和母亲,不想让“我们”担心和着急;“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看到儿子能帮助自己,父亲感到十分欣慰。
(4)解答本题需要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具体分析。文中父亲给“我”买并涂防晒霜、垫毛巾、让雪糕,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疼爱;父亲在艰苦、危险的地方工作,“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体现了父亲的吃苦耐劳,也体现了父亲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所以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七、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半命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综合读写,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北省廊坊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默写题,单选题,综合读写,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北省沧州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综合读写,单选题,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