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某校初二(下)半期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
展开1. 名著。
(1)《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对儿子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指导,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交方面:多接触上流社会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
B.艺术方面: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C.生活方面: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引导。
D.做人方面: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2)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___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二、填空题
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相应的词语。
丰盈的花朵竟 sù sù( )地凋落,一片片轻盈地落在水面上的花瓣,舞出大大小小的水晕,一圈一圈地散开来,这样的情形,zhōu ér fù shǐ( ),年年可见。
三、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科技工作者实实在在地践行了矢志报国的誓言。
B.成功登顶珠峰那一刻,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位中国登山运动员心中油然而生。
C.贵阳贵安加快融合发展,就像驶向更宽广海域的大船,鼓满风帆,一气呵成。
D.夏季雨量充沛,河水湍急,非常危险,同学们一定不能心存侥幸,下河游泳啊!
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
B.他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C.《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0篇,故又名《诗三百》。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用来记载事物,并通过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D.科普文学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文学作品,有科学幻想小说、科学小品、科学童话和科学诗等多种体裁,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想象力。
四、默写题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关雎》)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3)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
(4)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6)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回延安》)
(7)《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凸显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筷子
①概览天下苍生,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从物理学角度看,中国人的筷子运用了杠杆原理。这原理虽然是21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但他并未将这一原理运用到餐桌上,故而有人称筷子为我们祖先“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这实不为过。
③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上海民俗藏筷馆里有一副对联:“一笼藏日月,双筷起炎黄。”盛赞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餐具,源远流长。
④“箸”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古时船家行船最忌讳“住”与“翻”,因为船停住了或翻了,都不吉利,而“箸”与“住”同音,为图吉利,反其意改“箸”为“快”了,就是希望船行得快,一帆风顺。又因“快”多为竹制,于是就在“快”字上加上竹字头,“筷”字乃成。而汉语中,单音词有向双音词发展的趋势,便在“筷”字后加上“子”,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⑤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婚庆、丧葬等礼仪中。我国民间使用筷子有不少习俗。如新娘出嫁时,嫁妆里要放一双筷子,以讨“快生贵子”之吉祥之兆。而与看着“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和为贵”的意蕴,十双筷子在一起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又被古人寓以种种美德。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把自己用的一双金筷子赐给宰相宋璟,表彰他的耿直无私,以“筷”象征人格。
⑥日常生活中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筷子两端要对齐,用餐前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同时还有不少禁忌,如忌敲筷、忌插筷、忌掉筷等等。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不能随心所欲。作为礼仪之邦,一双小小的筷子,能够让人们看到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B.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
C.筷子因其制材、造型、色彩、图案等种类众多、五彩纷呈,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审美享受。
D.“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明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的记载可知,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故更名为“筷子”。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
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物品均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文化。
C.《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
D.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探究起来都和文化有关。
(3)这篇说明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任找一句指出其说明方法和作用。
(4)“别看小小筷子身材不长,但使用筷子的文化相当长,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句话应该被放在文章第几段的开头,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⑪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以下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体现了她生活的艰难。
B.“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表现了她从心理上认为自己确实是一个弱者。
C.“追”“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瞧”“抵”“哭”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她被抢后的为难、无助与伤心。
D.“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从本文看既有摄影师对看自行车女人的感动感激,也有“我”对她的感动感激。
(2)从全文看,以下哪一项不是“我”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的原因( )
A.看自行车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
B.她对“我”的体谅、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令“我”感动。
C.看自行车的女人是社会中弱者的代表,为她写点什么是为了呼吁人们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
D.受摄影师朋友的拜托。
(3)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4)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①,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②不缺也。惟计口授地③,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注】①陶冶:开心的样子。②殊:特别,很。③计口授地:按人口分土地。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 )
②老人引杨氏入山( )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④又戒曰( )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其境过清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耳 生于忧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4)【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
七、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八、综合读写
语言运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向同学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
材料一 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种类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等,以此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材料二
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
主要信息一: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二: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与低碳有关,请你帮助完成下面这份调查问卷。
“低碳生活在身边”调查问卷
你愿意用哪些行为支持低碳生活宣传活动?
1.使用节能电器、环保车辆。
2.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品分类处理。
3.生活用水循环利用,家用电器不待机。
4.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4)写出自己对“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的理解。(不超过20字)
九、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时值初二,我们不再像从前那么懵懂,对于未来也有了些许属于自己的憧憬。长辈们的善意与期望,有时于我们而言变成了唠叨与烦恼。他们有对有错,我们也有我们的见解与理由,于是冲突在所难免。千万不要让“青春的叛逆”这个词蒙蔽了我们渴望沟通的内心,有些话,可以说出来;有些事,可以商量。请你试着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以书信的形式沟通,表达自己的心声。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某校初二(下)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一、名著阅读
1.
【答案】
A
(2)傅聪,书信
【考点】
课内名著阅读
《傅雷家书》
情节内容
名著人物形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多接触上流社会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错误,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而没有说“多接触上流社会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
(2)《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根据“留学海外”可知,这里指的是长子傅聪。是通过书信的形式。傅雷是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
二、填空题
【答案】
簌簌,周而复始
【考点】
根据拼音写字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sù sù”应写作“簌簌”,“zhōu ér fù shǐ”应写作“周而复始”。
三、单选题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正确使用词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誓言:指宣誓时说的话,也指相互约定的话。使用正确。
B项,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使用正确。
C项,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流畅紧凑,首尾贯通。也指做事紧凑,不间断。与“加快融合发展”的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项,侥幸:偶然得到成功或意外地免于不幸。使用正确。
故选C。
【答案】
D
【考点】
病句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这是一件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珍贵的礼物”。
B项,成分残缺,可以在“放鞭炮”后加“的情景”。
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主要读者对象”或“为”“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故选D。
【答案】
B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300篇”错误,应是“305篇”。
四、默写题
【答案】
(1)琴瑟友之
(2)白露未晞
(3)在城阙兮
(4)欲济无舟楫
(5)微君之躬
(6)树梢树枝树根根
(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关雎(《诗经》)
蒹葭(《诗经》)
子衿(《诗经·郑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式微(《诗经·邶风》)
回延安(贺敬之)
小石潭记(柳宗元)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瑟”的书写。
(2)注意“晞”的书写。
(3)注意“阙”的书写。
(4)注意“楫”的书写。
(5)注意“躬”的书写。
(6)注意“梢”的书写。
(7)根据“溪水蜿蜒曲折”可推知答案,注意“蛇”的书写。
(8)根据“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可推知答案,注意“邃”的书写。
五、现代文阅读
【答案】
D
C
(3)示例:“我国民间使用筷子有不少习俗。如新娘出嫁时,嫁妆里要放一双筷子,以讨‘快生贵子’之吉祥之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新娘出嫁带筷子的例子说明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同时丰富了筷子的文化内涵。
(4)放在第③段开头,起过渡的作用,由上文介绍筷子的外形过渡到下文去介绍筷子的文化内涵。
【考点】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说明文)
说明方法
说明结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故更名为‘筷子’”有误,筷子古名曰“箸”,“箸”易名为“筷”有成说,与民间讳俗有关。民间讳言“住”,故更之为“快”,又因筷子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竹”字头,“筷”字乃成;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2)C项,“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不是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而是箕子见微知著,从殷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吃饭一事推想到纣王可能由此骄奢淫逸,一发而不可收,终至亡国身死的结局,因而箕子感到很可怕。
(3)作答本题,通读文章,从文中找出一处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内容,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即可。如“唐玄宗把自己用的一双金筷子赐给宰相宋璟,表彰他的耿直无私,以‘筷’象征人格”,举唐玄宗将自己的一双金筷子赠给宰相宋璟以称赞其耿直无私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筷子被古人寓以种种美德。如“我国民间使用筷子有不少习俗。如新娘出嫁时,嫁妆里要放一双筷子,以讨‘快生贵子’之吉祥之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新娘出嫁带筷子的例子说明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同时丰富了筷子的文化内涵。
(4)“别看小小筷子身材不长,但使用筷子的文化相当长,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别看小小筷子身材不长”提到了筷子的外形,而“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提到了筷子的文化内涵,由此可知,该句为过渡句,从介绍筷子的外形过渡到介绍筷子的文化内涵。通读文本可知,文章第②段主要介绍了筷子的外形,第③④⑤⑥段主要介绍了筷子的文化内涵,因此,题干中的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开头,起过渡的作用。
【答案】
B
D
(3)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4)在叙述她免收“我”存车费这件事后进行议论。她对“我”的信任、体谅,引起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猜度与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
【考点】
散文阅读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表达方式及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表现了她从心理上认为自己确实是一个弱者”有误,应是表现了她被胖女人误解后的恐慌。
(2)D项,依据“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可知,摄影师朋友拜托“我”写的是表扬信,这并非是作者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的原因。
(3)作答本题,通读文章,注意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如“第一次见到她”,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第二次见到她”,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她知道“我”没零钱时,没有猜疑“我”,免收“我”的存车费;“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她在冷风中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为了让论述更具体、有针对性,往往会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以叙事为基础,展开议论。在叙述看车女人免收“我”的存车费这件事后,作者发出了“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的议论。看车女人对“我”的信任、体谅,引起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猜度与信任的感慨。由叙述转为议论,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六、文言文阅读
【答案】
(1)①对……感到惊异,②带领,③类,④告诫
C
(3)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声都互相听得到。
②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
(4)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
【考点】
桃花源记(陶渊明)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进入山里的大洞穴。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住。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我们这里)只按人口分土地,用来耕种、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迟了,洞穴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解答】
(1)①句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异:对……感到惊异。
②句意:老人带领杨氏进入大山。引:带领。
③句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属:类。
④句意:又告诫他说。戒:告诫。
(2)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B项,以:介词,用来/介词,因为。
C项,而:两个都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D项,于:介词,从/介词,由于。
故选C。
(3)①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②引:带领。必:一定。
(4)由【甲】文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乙】文的“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可知,【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农民生活都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
七、古诗词鉴赏
【答案】
C
(2)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考点】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
赏析关键诗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理解错误,根据本诗的题目可知,应该是诗人送友人去外地做官。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这两句诗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两句诗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表现出诚挚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两句因此成为不朽名句。
八、综合读写
【答案】
(1)示例:低碳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
(2)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低碳生活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
(3)示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每月少开一天车,节能省油靠自觉;不用塑料袋,自备购物袋;合理使用电器——夏天用空调时温度调高几度,减少开冰箱的次数,冰箱及时除霜等。)
(4)示例: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考点】
宣传标语
提取关键信息
统计图表
综合读写
见解阐述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拟写宣传标语,要做到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简洁,内容积极,用语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本题中,一定不能脱离“低碳生活在身边”的主题,可拟写为:低碳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等。
(2)阅读材料一,依据“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种类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等,以此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可知,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低碳生活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观察材料二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的表格可以发现,有33%的人“肯定关注”低碳生活,有50%的人“一定程度上关注”低碳生活,由此可知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
(3)作答本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写出日常生活中可支持低碳生活的行为即可。如: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不用塑料袋,自备购物袋等。
(4)依据材料一的“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等,以此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等内容,以及调查问卷中“使用节能电器、环保车辆”“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品分类处理”“生活用水循环利用,家用电器不待机”等行为可知,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对于减缓温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九、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2019-2020年四川省宜宾市某校初二(下)春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 这是一份2019-2020年四川省宜宾市某校初二(下)春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古诗词鉴赏,填空题,文言文阅读,默写题,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某校初二(下)半期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某校初二(下)半期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文言文阅读,默写题,现代文阅读,写作,古诗词鉴赏,名著阅读,综合读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名著阅读,综合读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