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天津武清区杨村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出题人:闫荣盛 审题人:赵思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9月17日,首钢冰球馆,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揭开面纱。
吉祥物的评审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从最开始的5816件到遴选出的100件乃至10件,真可谓__________。最终,两个可爱的吉祥物__________。
吉祥物形象的创作过程极其艰难。设计团队每天都在不断尝试和自我否定之间徘徊,就在这一胶着阶段,修改专家组及时地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双方在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如意等元素加入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设计创作,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方案设计的过程__________,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一生难忘的历练。”郭春方说。金巍感慨说:“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时候真的感到__________了,是领导和专家老师一次次鼓励,我们才坚持到最后。”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千挑万选 脱颖而出 一波三折 山穷水尽
B. 千里挑一 崭露头角 大起大落 走投无路
C. 千挑万选 崭露头角 一波三折 走投无路
D. 千里挑一 脱颖而出 大起大落 山穷水尽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双方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如意等元素加入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B. 在双方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如意等元素出现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C. 双方在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如意等元素出现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D. 双方在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把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如意等元素出现在吉祥物的形象中。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初七及下九”指的是七月七日和每年的二十九日。
B.《蜀道难》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C.宋词词风基本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类:婉约词风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D.《楚辞》是东汉刘向整理编辑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划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B.手巾掩口啼C.足以荣汝身D.卿当日胜贵
5.下列划线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既若见录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B.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
C.忍尤而攘诟 尤:责骂
D.言既遂矣遂:于是
6.下列加点划线字的意思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誓天不相负 久久莫相忘
B.怨灵修之浩荡兮 鸷鸟之不群兮
C.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D.女也不爽 其险也如此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词最早开始于民间,所以在语言上有些粗糙,但是语言上也很直白、大胆,而文人写词就比较典雅、含蓄。在中唐或晚唐,大多数情况下,文人写词仅是游戏的态度,因为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写诗和写文章。词在当时属于艳科、小道,是业余的时候创作的。文人词的创作长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所以就形成了“作闺音”“为艳科”的特色。到了李煜也是这样,但他创作后期的词的内容才变得更真实,他用词写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真实的、深刻的、深远的痛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词帝,“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为宋词开启了抒情言志的大门。
宋人以歌伎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词作,除了延续宫体、花间风格之外,还有一些是写歌伎与文人之间存在感情上的联系,甚至有些歌伎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譬如,著名词人晏几道,早年过惯了富贵公子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生活一落千丈。黄庭坚曾评价晏几道:“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一句话,晏几道实在、单纯、重情义。正是这样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大家熟知的《临江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小苹”即是一位歌女。晏几道在写这首情深意长的感伤之词时,背后寄予的是自己身世的巨变与个人的切肤之痛。虽为艳词,但真挚深婉,表达了士大夫的仕途沉沦浮荡。
词,不仅是在歌舞升平、瓦栏歌肆之间,与歌伎之间推杯换盏的文学创作,更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学。我们知道,宋代的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宋代还逐渐取消了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为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词人将眼光投向更为开阔的生活场景,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著名的“白衣卿相”柳永,对北宋的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用词描绘过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当时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倾杯乐·禁漏花深》就是柳永为宋仁宗在元宵佳节之夜与民同乐时所作。这首词重在渲染上元节的节日气氛,“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柳永笔下的汴京富丽堂皇而又繁荣昌盛,为我们展示了有宋以来物阜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
除了城市,还有描写乡村。相对于城市的富庶、繁华,乡村词的重点在于勾勒农家之乐,展现出怡然自得的、缓慢的、富有诗意的生活节奏。譬如苏轼笔下的“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辛弃疾笔下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皆是难得的、富有诗意的、文人化的乡村景色。他们亦曾在乡村的丽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苏轼在乡村中,获得“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洒脱与惬意,辛弃疾在乡村中经历了“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恍惚与惊喜。苏轼曾写作《浣溪沙》组词,展现“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热闹场景,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则是描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其乐融融的生活,让我们看到大文豪笔下的乡村世界,到现在依然让我们心旷神怡。
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他们一方面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注重个人生活。他们试图将都市生活与乡村野趣融为一体,在闲暇之余喜欢山水形胜,在登临游览中恣意抒怀。词这种不太严肃、可长可短、随即可歌的文学样式,特别满足了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也特别适合表现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如果我们说,宋人在诗文当中表达他们的治国情怀,有壮志的情怀,那么在宋词中,他们对于自身生活的热爱,对于宋代的边边角角细致入微地描述,就在词当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由此来讲,宋词当得起宋代文学的主要代表。 (节选自康震《都市燕乐中的宋词》)
材料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词,也叫做长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从形式上看,词是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的,更纤巧的,更曲折的。
词大都是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为了配合这种歌唱的场合和歌唱的人物的歌女,自然写的是比较柔婉的细腻的女性的美。所以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很多在诗里边不能表达的感情,能在词里边表达。词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篇幅一般是比较短小的,所以它天生注定就不能写长篇巨制的内容,这是词在内容上“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的缘故。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可是,我们还要注意后一句:“词之言长。”这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不是说词的句子长,而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写爱情的小词,表现了人的心理感情的一种本质,可以引起人丰富的联想,所以说“词之言长”。 (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以歌伎为主要描写对象,因为歌伎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首要位置。
B.黄庭坚认为晏几道这样实在、单纯、重情义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
C.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而词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D.叶嘉莹认为宋词的“要眇宜修”之美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唐后主李煜继承了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创作前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
B.苏轼的《浣溪沙》组词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体现了二者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的生活态度。
C.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他们既表现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面,又能反映自己的人生。
D.为了满足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适应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词这种文学样式应运而生。
9.宋代词人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下面不属于这类作品的一项是
A.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B.姜夔《扬州慢》
C.柳永《倾杯乐·禁漏花深》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
画皮
太原王生,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生导之与同归书斋。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过数日生微告妻。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曰:“君身邪气萦绕,何所遇?”生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长跪乞救。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
夜半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来?”答曰:“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道士曰:“即是物矣。”
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浓烟,道士出一葫芦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囊之,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
二郎与之俱往,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陈告之故。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停结胸间。乞人大笑起行曰:“佳人爱我!”遂起行,终不顾。
陈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恰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裂缯帛急束之。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偶适市适:到…去
B.过数日生微告妻微:无,没有
C.举向陈吻曰吻:亲吻
D.小生所舍舍:住的地方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心相爱乐 好自相扶将
B.但觉腹隐痛耳但见悲鸟号古木
C.道士以木剑枭其首 又申之以揽茝
D.陈膝行而前 剑阁峥嵘而崔嵬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诡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B.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C.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D.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13.下列内容中都能暗示王生遇到的并非普通人的一项是
①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 ②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
③劝遣之,生不听 ④君身邪气萦绕
⑤门内杜不得入 ⑥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1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王生嘴上不肯承认道士所说的话,但是还是对自己书斋中所藏的女子起了疑心。
B.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所以只将一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想借此吓唬鬼物。
C.鬼可以通过在人皮上画画的方式随意变换自己的模样,然后借机靠近猎物,伺机吃掉他们。
D.道士推荐的乞丐的确法术高强,真的救活了王生。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
四、(24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3分)
(2)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3分)
(3)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3分)
16.请找出道士所言的“疯者”“狂辱”陈氏的表现,并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7.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欧阳修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风而“花影频移动”,以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生动而又含蓄。
B.“腾腾”乃悠闲慵懒之状,这与头发堆于枕边、被子未叠的情形相吻合。
C.词的末句表明主人公直到太阳西斜还在春睡,“惊”显其蓦然醒来之态
D.本词写景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虚实结合,有很强的立体感
(2)这首词是怎样表达主人公的孤寂之情?请简要分析。(4分)
18.补写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入了五丁开山的神话,极言蜀道来之不易。
(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
五、(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9-22题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
①天空飘着小雨。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
②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③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④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⑤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坊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
⑥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
⑦美国学者金介甫说,如果要为中国现代作家排座次,鲁迅是当然的第一,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第二!
⑧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选自《散文百家》)
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①段以雨起笔,用嫩嫩的鸟鸣、怯怯的蓓蕾等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细雨的特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B.文章写拜谒沈从文墓的那对年轻情侣并非闲笔,意在表明沈从文的作品在年轻一代的读者中也具有影响力。
C.作者从沈从文墓的特点联想到他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坚信沈从文的作品会永恒,表达了心中的崇敬之情。
D.文中多处使用反问、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幽默诙谐,精练准确,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E.第⑧段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
20.综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6分)
21.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中“小书”和“大书”的含义是什么?(3分)
2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的景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六、(7分)
2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符合逻辑,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3分)
示例:吟诵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不断探索。
材料:
视死如归 舍弃小我 心忧天下
林则徐 范仲淹 谭嗣同
岂因祸福避趋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我自横刀向天笑
后天下之乐而乐 去留肝胆两昆仑 苟利国家生死以
24.请在如下的职业中,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选择一种适合他的职业,并结合小说情节说明理由。(4分)
作家 美妆博主 化妆品研发者 资深造型师 情感节目主持人 女性心理咨询师。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4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
2024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
2024天津武清区杨村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天津武清区杨村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