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句复位、排序与补写技巧课件(43张PPT)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9196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句复位、排序与补写技巧课件(43张PPT)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9196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句复位、排序与补写技巧课件(43张PPT)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9196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句复位、排序与补写技巧课件(43张PPT)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91965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句复位、排序与补写技巧课件(43张PPT)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91965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句复位、排序与补写技巧课件(43张PPT)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91965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句复位、排序与补写技巧课件(43张PPT)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91965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句复位、排序与补写技巧课件(43张PPT)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91965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句复位、排序与补写技巧课件(43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句复位、排序与补写技巧课件(43张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方法点拨,二语句补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句补写解答语句补写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第二步是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示,推导出要补写句子的表达内容和形式;第三步是检查验证——代入检验,以求连贯。其中第二步是最核心的工作。第一步: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每当夜幕降临时,三叶草的三片小叶就会折叠在一起,合欢树的小羽片就成对的闭合,实际上,①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们对植物这种有趣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有的观点认为植物叶子闭合时会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有的认为是植物为了在夜间保持温度而正常生长,还有的认为这是植物为了恢复“体力”。总而言之,植物睡眠的目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与生长在乡村的植物相比,③_____________,部分原因是噪音及光线不断地干扰植物的睡眠。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植物创造适宜的休息环境。(1)该语段的中心是什么?其内部有着怎样的层次思路?
答案 中心:说明植物的睡眠现象。层次思路:先提出说明中心——植物的睡眠现象,再说明它睡眠的目的或原因,后得出为植物创造适宜的休息环境的结论。
(2)在上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 (示例)①这是植物的睡眠现象(或:这是植物在睡觉) ②适应环境以便恢复“体力”(或:恢复生长活力)③在城市生长的植物缺乏活力(或:生命力不够旺盛)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查的主要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但首先是阅读能力。做题时,首先要阅读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和脉络。应该说,语段的中心好把握,关键是弄清其脉络。脉络是作者思路的轨迹,分文脉和语脉,文脉指上下文内在的意义联系,不一定有语言标志;语脉是表达同一话题前后呼应、上下契合的词语线索,有明显的语言标志。理清了脉络,才能清楚语句之间的意义联系和语段内部语言之间的布局,从而为准确答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示推导要补写的句子是做题的核心,它也分为三步:(一)依据所填句子的位置及其他暗示,推导所补写句子的类型和特点。语句补写题要补写的句子总共有三句,尽管这三句在具体题型中千差万别,但是从它们在语段中的功能、地位看,无非三种类型:总提句、展开句(含过渡句)、总结句。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答案 (示例)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解析 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再研读内容,第①处后讲的是“太空垃圾”,所以第①处必涉及“太空垃圾”;承接上文“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第②处所填句子讲的应是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第③处水到渠成,应填与解决太空垃圾问题有关的句子。
首先,依据所补写句子在段中的位置推导它们的类型。如果空缺在段首,说明它可能是语段的起始句,起总领作用。如上面语段第①句就是一个起始句,引出说明中心话题。如果空缺在语段中间,说明它可能是过渡句、衔接句,起承上启下、递进延展的作用,所补写句子应与上文或下文有紧密关联,需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如上面语段第②句是个递进延展句,前面有“不仅仅”关联词暗示。如果空缺在语段末尾,说明它可能是个总结句,是对该句或整个语段内容的高度概括。如上面语段第③句,前面有“因此”标志词,该句肯定是个结论句,所补写句子应总结上文。其次,抓语言标志。如总结句前多有“因此”“所以”等提示语。
最后,根据标点符号的暗示。①问号。如果空缺前有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答句;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设问句或反问句。②冒号。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总提句;如果空缺前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总括句。③分号。如果空缺前或后出现分号,则所补写句子与前或后构成一个并列关系,可能句式上要与前或后保持一致。④逗号。如果空缺前是逗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个衔接句,语意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延伸、承接、递进等。分号与逗号暗示前面可能是个展开句。
(二)依据上下文内容及其逻辑发展,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①_________________,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在书写之前,要挑选青竹简,在微火上烤炙使之脱水,就是把竹简的水分蒸发出来。经烤灼,②__________________,犹如人体出汗。经烘干的竹简易于书写,且不易为虫蛀,③_________________,“汗青”后来引申为书册、史籍。
答案 (示例)①这种竹片称为“简” ②竹简表皮渗出水滴 ③所以称烘烤处理过的竹简为“汗青”
解析 语段的中心话题是竹简。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可知,此处应填“这种竹片称为‘简’”之类的语句。第②处,结合前后内容“把竹简的水分蒸发出来”“犹如人体出汗”可知,此处应填“竹简表皮渗出水滴”之类的语句。第③处,结合前文对竹简烘烤处理的说明和后文的“汗青”一词可知,此处应填“所以称烘烤处理过的竹简为‘汗青’”之类的语句。
要推导出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还是要依据上下文。这个“上下文”,首先指所补写句子的上句或下句,许多展开句的内容主要是依据它的上句或下句推导出来的。如上面语段第①处主要结合下句“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尤其是句中“则”字的暗示,可知它应填的也类似“什么叫什么”的内容。对于总提句或总括句来说,它们固然要依据上下句,但有时需要更远的“上下句”。只有紧紧把握了“上下句”,才能确保写出来的句子在内容上扣得紧。在考虑补写句子的内容时,一般情况下都要借助上下句的部分关键词语,不可全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三)依据上下文的语言形式,推导所补写句子的具体衔接词语及表达形式,做到形式上接得上。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它要求个人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诚信更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然而人们却也感受到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
答案 (示例)①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 ②对外恪守于“信” ③自己的周遭生活诚信缺失
推知所补写句子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依据的是上下文(主要指上下句)的语言形式。“上下句的语言形式”具体指:①语序要一致;②关联词语要搭配;③问句与答句相照应;④指代词要衔接;⑤句式前后要一致;⑥与前后句的词语要搭配。在语段中,常常会出现内容上总分或分总的照应;关键词“即使、不仅、之所以、不是……”分别与“也、而且、是因为、而是……”照应;代词指代对象出现在前,代词指代句出现在后,二者之间也有照应的暗示。抓住了这些暗示信息,所补写句子的句序、句式甚至用词大致也可确定下来。在语段中,常常会有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根据已出现的句式可以推知空缺处的句式,采用仿写句式法即可作答。
例如上面语段。第①处后面有“那么”一词,表明是假设关系,故所填句子应含有表假设的关联词。第②处前面是分号,表明所填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前面句子保持一致,故应用“对外”一词。第③处要填的是“感受到”的宾语,故所填句子应与“感受”相搭配,不能使用“后果”“行为”“现象”“风气”“现状”等词语。不少考生做此类题目,问题不是出在内容的连贯上,而是语言形式上,缺少必要的衔接词。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好好研究上下文的语言形式。
第三步:检查验证——代入检验,以求连贯语句补写题所填句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只能来自语段,绝对不能脱离语段。根据这个原则,必须要对拟写好的句子作全面细致的检查验证,看是否自然巧妙、准确和谐;是否做到了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是否兼顾了事理的逻辑性、风格的趋同性、文体色彩的一致性。如语段是议论性的,就要表达得周密严谨;是说明性的,就要表达得简明清晰;是文艺性的,就要表达得典雅而富有诗意。总之,必须要代入原文读一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1.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是两间破旧的老屋,和后来用碎砖垒成的几间新房,______________,使天空显得更蓝,使得飞起来的鸽子更洁白。A.颜色与条条小巷一致,芜杂灰暗,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挤着B.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挤着,颜色与条条小巷一致,芜杂灰暗C.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与条条小巷的颜色一致,芜杂灰暗D.与条条小巷的颜色一致,芜杂灰暗,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
一 语句复位题和排序题
解析 A项主语与上文不一致。B项下半句主语“颜色”与上文不一致。D项与上下文语意均不协调。
2.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任何时候,有整段的时间静静地坐在书斋里,读书,写作,都不是很坏的生活吧。然而,伏案手不释卷地坐久了,写久了,又特别地想出门去散散步,或旅行,或短足,或远游,脚蹬一双旅游鞋,身穿一套亮丽、鲜明的轻便服装,满目晴空,________________,全身会感到特别的轻松与舒畅。A.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看天、听鸟,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B.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C.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D.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
解析 此项的开头语“看天”与空缺前的“满目晴空”连接紧密,且此项按从上到下、先分后总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因此选C。
3.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虽然下着细雨,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______________。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烟雨云融合作一处 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 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放下了窗帘D.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
解析 抓住前后句出现的“雨”“帘幕低垂”“并不愉快的凉意”等词语作一番分析。A项“感觉”如张着“纱幕”,而后面的文字并不是在陈述“感觉”,却转到其他意思上去 了,显然A项不当。B项中“小鸟……掀动着翅膀欢叫”在感情色彩上和前后文不一致,显然也不当。C项用“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来形容“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不大恰当。只有D项从文字上看,“密密的丝缕”既和上文的“下着细雨”相照应,也和下文“雨丝……扑到脸上”相照应,而且从感情基调上看也是一致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独处会让人听到许多声音。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费里尼说,________?因为真正独处时,________。在那么忙碌、那么焦躁的环境里,先别说要慢下来,先试试自己一个人,真正自己独处看看。①就只剩下自己可以挖掘②独处使人脆弱,使人比自己想象的更容易心软、更容易感动③比静默更可怕的是来自内心的声音④要拥有很多内在资源,才能享受独处A.④③②① 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解析 文段摘自杨照《独处的能力》。根据第一句中的“声音”提示,可知第一空应放置句③,排除A、D两项。最后两空属于问答形式,联系上下文和前后因果关系,分别填④和①可以形成合理的问答,排除C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①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②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③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④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A.④①②③ 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可知后面应按照先“荷”后“莲”的顺序来解说。据此排除即可。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受现代的学科分类与西式教育影响,我们的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两者实有大的区别。理想地说,自然是兼收并蓄为好,但结果也许是两方面都不行。①而钱穆的传统治学是纵横贯通式的②而后进行专题性的研究③进入古人的知识世界去阅读与体会④其目标旨在会通⑤要求学者破除现代知识的分割边界⑥研究上的要求是专业分割的A.①④②⑥③⑤ B.⑥①⑤③④②C.①⑤④②③⑥ D.⑥①④⑤②③
解析 根据文段前后谈到的两种治学区别,⑤⑥正好相对,应该分属两种方式,结合前文“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可以判断⑥紧承其后比较合理。①中“而”表转折,“纵横贯通”与“学科分类”相对,⑤中“要求”的主语是“传统治学”,③中“进入”的主语是⑤中的“学者”,两句中“古人的知识世界”与“现代知识”相对,答案容易确定。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客观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各大经济体在经济增长中都出现过这种趋势。①当雪球小的时候,可以很快翻一番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适应不可改变③犹如滚雪球一样④因为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扩大⑤随着雪球体积的增大,速度必然要降低⑥增长速度自然要回落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解析 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答题时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语排序即可。语段开头说“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客观规律”,分析六个句子,对应“客观规律”的,只有②,因此第一空为②;这样可排除C、D两项。再分析其他五个句子,发现①③⑤三个句子内容与“滚雪球”有关,应衔接在一起,并且③在前面,据此可知答案为B项。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二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为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③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答案 (示例)①何不索性将孟子排除在圣贤之外呢 (或“为什么还要重视他呢”) ②是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相对而言的 ③两人都是从人性出发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哪怕是再大的图书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际用处就反不如那些规模虽小却条理井然的图书馆。同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这些知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因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使其为己所用。(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答案 (示例)①如果它藏书丰富却杂乱无章 ②如果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 ③只有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才能成为他的真知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鳄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印度的一个海湾,有一天鳄鱼偷吃了一头牛,人们闻讯赶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人们认为鳄鱼在忏悔。“鳄鱼的眼泪”,是民间用来形容伪善者的一句老话。动物学家搜集到了许多关于凶猛的鳄鱼流泪的例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他们决定化验鳄鱼眼泪的成分,发现含盐量很高。一切都很清楚了,②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是在排泄体内多余的盐分。鳄鱼的肾脏已经退化了,而生活在海水里的鳄鱼每天不知要喝进多少海水,③____________________?但鳄鱼是有法子的,它的眼眶里有专门处理盐分的加工厂,能够把多余的盐分浓缩起来,再借道眼睛,像流眼泪似的淌出来……
答案 (示例)①却看到鳄鱼在流泪 ②鳄鱼流眼泪,不是在假慈悲 ③那么多的盐分怎么受得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要讨论“佛系”,不能将之作为一个独立的现象,而必须要考虑到佛系存在的“背景文化”。宗教社会学理论提示我们,如果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伦理选择与社会背景文化存在较大的反差,这个社会群体就很容易引起社会关注。“佛系”之所以引人关注,恰恰是因为它与社会背景文化之间①________________。就好比在姹紫嫣红的底色上面,有了少许淡雅之色。只有当底色②____________,那一小片淡雅才③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①存在一定的反差 ②并不淡雅的时候 ③会被凸显出来
解析 第①空前面阐释了佛系与背景文化之间有密切关系,结合后面底色与淡雅之色的比喻说明,得知第①空应填入“存在一定的反差”,具体解释二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根据“只有当”的关联词,可知第②空和第③空应该是具体解释这个比喻产生的条件和呈现的效果,即“只有当底色并不淡雅的时候,那一小片淡雅才会被凸显出来”。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
答案 (示例)①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 ②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 ③找回你的自我来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气候能够左右人的性情,其中有两个因素十分重要,①_________________。南方常年气候温和、湿润,这使南方人头脑冷静,感情细腻,对外界变化敏感,并工于心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方冬季寒冷而干燥,导致北方人容易急躁,行为粗犷,对外界感觉不太敏锐,历史上多有将才武士以及草莽英雄。另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江南一带多雨,年降水量有800毫米至1 700毫米,这使江南人更加多愁善感。答案 (示例)①分别是气温和湿度 ②历史上多有文人雅士及精明商人(其他合适身份,如“诗人才子和谋臣策士”等亦可) ③降雨量对人的情绪(或“性情”“性格”等)也有影响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生物有多种节律,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节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大雁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时钟花早上开花晚上凋谢;人有呼吸节律、心跳节律、昼夜节律等。昼夜节律是人们所熟知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到了夜晚,人大脑中的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增多,可以帮助人安然入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让人以饱满的精力去工作。答案 (示例)①同一生物也有多种节律(或:同一生物也有不同的节律) ②人们之所以晚上睡觉白天工作 ③在白天褪黑激素分泌减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补写句子技巧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展开句,说明文,中国历史上的饮食变革,理清层次确定类型,②-⑥分述,有五次饮食变革,由生食变为熟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言文字运用之句子连贯(语句复位、词语复位、排序)课件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句排序题思路、技巧及训练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例题剖析,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