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2年2月6日凌晨,黑龙江省黑河市报告发现1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为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哈尔滨市疾病防控中心对广大市民作出相关提醒。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肺部,进行有氧呼吸
B. 新冠病毒和人体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
C. 新冠病毒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D. 感染新冠病毒后,效应T细胞负责裂解靶细胞并清除新冠病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新冠病毒外有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包膜结构,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其遗传物质是RNA。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R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和人体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B正确;
C、新冠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
D、感染新冠病毒后,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结合而裂解靶细胞,但不能清除新冠病毒,D错误。
故选B。
2. 模型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对认识对象的一种简化描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建构种群S型增长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B. 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物理模型
C.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变化属于物理模型
D. 血糖平衡调节模型建立中应用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来描述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理模型也可简称模型,但在这种情况下与概念模型通常不同,是可以模拟物理对象的较小或更大的复制品。概念模型是一种或多或少的形式化描述,描述的内容包括建立软件组件时,所用到的算法、架构、假设与底层约束。这通常是对实际的简化描述,包括一定程度的抽象,显式或隐式地按照头脑中的确切使用方式进行构建。
【详解】A、数学模型是运用数理逻辑方法和数学语言建构的科学或工程模型,建构种群S型增长模型属于数学模型,A正确;
B、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是真实的图像,不是模型,B错误;
C、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变化属于物理模型,C正确;
D、模拟运动时,血糖含量及激素分泌情况,需要卡片代表血糖含量及激素的分泌,这个模拟活动本身是构建动态物理模型,模拟活动结束后,画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涉及到语言的描述,属于概念模型,D正确。
故选B。
3.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生物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
B.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 若基因突变未导致蛋白质改变,则该基因的遗传信息未变
D.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详解】A、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基因复制的产物是基因,A错误;
B、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B错误;
C、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若基因突变未导致蛋白质改变,则可能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C错误;
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
故选D。
4. 线粒体外膜分布着由孔蛋白构成的通道,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外膜进入膜间隙。丙酮酸通过与H+协同运输(利用H+电化学梯度)的方式通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上既有载体蛋白也有酶
B. 丙酮酸经过孔蛋白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C. 丙酮酸从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的方式为属于协助扩散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线粒体膜对各种物质运输的速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
【详解】A、由图可知,线粒体内膜上具有载体蛋白,同时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A正确;
B、根据“线粒体外膜分布着由孔蛋白构成的通道,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外膜进入膜间隙”可知,丙酮酸经过孔蛋白进入线粒体膜间隙需要通道蛋白,因此该方式不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
C、丙酮酸通过内膜时,丙酮酸要借助特异性转运蛋白,利用H+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则会消耗能量,因此为主动运输,C错误;
D、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线粒体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失活,所以会降低线粒体膜对各种物质运输的速率,D错误。
故选A。
5. 女子自由式滑雪跳台冠军谷爱凌在赛道上比赛的过程中,身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有( )
A. 下丘脑感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
B. 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
C. 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的动作
D. 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使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上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上腺释放。
【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到外界温度变化从而作出相应的变化,A正确;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合成的,在垂体释放,B错误;
C、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与肌肉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的动作,C正确;
D、肾上腺素可以使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促进代谢,D正确。
故选B。
6.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水中溶氧量逐渐恢复的原因是澡类释放氧气,同时好氧细菌消耗氧气量下降
B. 在AB段,溶氧量诚少的原因藻类减少且好氧细菌的大量繁殖
C. 在BC段上,藻类由于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使其数量上升
D. 若上游工厂继续向该河流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溶解氧在BC段上升,可知藻类增多,藻类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同时好氧细菌下降,消耗氧气下降,A正确;
B、在AB段,藻类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好氧菌增多,氧气消耗增多,因此溶氧量减少,B正确;
C、藻类不能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者才能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分解成无机物,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若上游工厂继续向该河流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 赣南茶油享誉全国,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是茶树的种子(赣南俗称“木子”)经过精细压榨、过滤等过程提炼而成。民间称茶油为“液体黄金”,因为茶油含有多种功能:食用、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下图甲为睛朗夏季一天茶树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图乙为茶树一个叶肉细胞部分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______(填“实线”或“虚线”)表示茶树胞间CO2浓度,15点时胞间CO2浓度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a含有的色素为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细胞在图甲16点时消耗[H]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用含18O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__。
(4)茶树在晴朗的夏季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光合“午休”会影响茶油产量和品质,某研究组为探究光照强度与茶树光合“午休”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光合“午休”程度与叶片气孔关闭多少有关),请简述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虚线 ②. 光照强度减弱,导致光合作用对CO2消耗减少
(2) ①.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②. 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3)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4)以不同光照强度为自变量设置不同组别,一定时间后测不同组茶树叶片气孔关闭数量,从而推测茶树光合“午休”程度
【解析】
【分析】图甲为晴朗夏季一天茶树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虚线表示茶树胞间CO2浓度,实线代表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在10时最高,之后下降;图乙中,a表示类囊体,b表示叶绿体基质,c表示线粒体基质。
【小问1详解】
晴朗夏季的中午,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中午后可恢复,因此图中虚线表示茶树胞间CO2浓度;15点时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导致光合作用对CO2消耗减少,所以胞间CO2浓度再度增加。
【小问2详解】
图乙中a所表示类囊体(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上含有的色素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图乙所示细胞在图甲16点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消耗[H]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小问3详解】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据此可知,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探究光照强度与茶树光合“午休”的关系,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光合“午休”程度与叶片气孔关闭多少有关,可以用茶树叶片气孔关闭数量作为因变量,因此实验设计思路为:以不同光照强度为自变量设置不同组别,一定时间后测不同组茶树叶片气孔关闭数量从而推测茶树光合“午休”程度。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过程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明确实验的目的,准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8. 果蝇是遗传学中经常使用的实验材料,其体色和眼色是两对相对性状。灰体B和黑檀体b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红眼R和白眼r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灰体雌果蝇与一只白眼灰体雄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黑檀体,请根据该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体色和眼色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定律。摩尔根通过运用______法(科学方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亲本中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雌果蝇中白眼灰体的概率为______;
(3)F2中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
【答案】(1) ①.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②. 假说-演绎
(2) ①. BbXRXr ②. 3/8
(3)bbXrXr或bbYY
【解析】
【分析】一只红眼灰体雌果蝇与一只白眼灰体雄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1/4×1/2)为白眼黑檀体(bbXrY),因此亲本基因型为红眼灰体雌果蝇(BbXRXr)×一只白眼灰体雄果蝇(BbXrY)。
【小问1详解】
灰体B和黑檀体b位于Ⅱ号染色体(常染色体),红眼R和白眼r位于X染色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因此果蝇的体色和眼色符合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证实了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据以上分析,亲本中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根据分离定律推算自由组合定律,F1雌果蝇中有3/4B_、1/4bb,有1/2XRXr、1/2XrXr,因此F1中白眼灰体(B_XrXr)的概率为3/4×1/2=3/8。
【小问3详解】
F2中白眼黑檀体雄果蝇(bbXrY)产生配子(bXr、bY)时,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是bbXrXr或bbY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计算能力。
9. 树突状细胞(DC)能够摄取肿瘤细胞,并将其抗原传递给T细胞,从而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发生。利用肿瘤细胞提取物体外冲击DC,可获得致敏的DC,然后将致敏的DC回输患者体内,可针对肿瘤进行免疫治疗。该疗法称为DC免疫疗法,已被应用于脑胶质瘤的辅助治疗,其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DC免疫疗法中,常采用肿瘤细胞提取物体外冲击“自体”DC,然后回输至患者体内,而不采用“异体”DC,这和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可消灭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有关。
(2)推测DC在免疫调节中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功能,处理抗原后,致敏的DC膜上出现特定的信号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激发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在该过程中,致敏的DC作为发出信号的细胞,T细胞作为靶细胞,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致敏的DC可以制作成“DC疫苗”,为了研究“DC疫苗”(致敏的DC)是否具有治疗作用,将患脑胶质瘤的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脑胶质瘤细胞提取物、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的“DC疫苗”(致敏的DC),然后检测各组小鼠的T细胞杀伤活性,并统计各组小鼠的生存期,结果如表所示。
①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脑胶质瘤细胞提取物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抗原”或“抗体”),“DC疫苗”(致敏的DC)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抗原”或“抗体”),在实验中,加入这两种成分后,呈现的效果差异较大,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防卫 ②. 非己(异体)
(2) ①. 吞噬 ②. 信息交流
(3) ①. DC细胞能增强T细胞杀伤活性,延长小鼠生存期,具有治疗作用。 ②. 抗原 ③. 抗原 ④. 脑胶质瘤细胞提取物经DC细胞处理后,暴露了更多抗原决定簇,能诱导产生更强免疫效果。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
【小问1详解】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可消灭“异体”(非己)的细胞。
【小问2详解】
DC细胞能摄取并处理抗原,相当于吞噬细胞作用。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此过程中致敏的DC作为发出信号的细胞,而T细胞作为(接收信号的)靶细胞,从而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小问3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皮下注射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的DC疫苗(致敏的DC)的组中T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大,存活期最长,其次是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的组,据此可得出结论:DC细胞能增强T细胞杀伤活性,延长小鼠生存期,具有治疗作用。在实验中,脑胶质瘤细胞提取物相当于抗原,DC疫苗也相当于抗原,在实验中,加入这两种成分后,呈现的效果差异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脑胶质瘤细胞提取物经DC细胞处理后,暴露了更多抗原决定簇,能诱导产生更强免疫效果。
【点睛】本题结合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图解,考查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10. 研究人员长期跟踪调查某地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并绘制如下曲线,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了种群数量变化中的_________、稳定、______以及在不利条件下数量的下降。在没有敌害、气候适宜的条件下,限制棉铃虫种群数量进一步增加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在t1-t2时间段内,农民大量使用杀虫剂,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原因是在使用杀虫剂前,种群中就有_______个体存在。t2时用性引诱剂来破坏害虫的正常的_____,它可以影响种群的________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其中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信息。
(3)某草原生活着许多动物种群,其中蛇的食物来源有蛙和鼠,蛙捕食食草昆虫,食草昆虫和鼠吃草。若将蛇的食物比例由2/3的鼠、1/3的蛙调整为1/3的鼠、2/3的蛙,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食物比例后该地的蛇的承载力是原来的___倍。
【答案】(1) ①. 增长 ②. 波动 ③. 食物和空间
(2) ①. 抗药(变异) ②. 性别比例 ③. 出生 ④. 化学
(3)4/7##0.57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t0-t1段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t1-t2段表现为下降后并稳定在K2附近,t2-t3段表现为下降后并稳定在K4附近。
小问1详解】
该图反映了种群数量变化中的增长、稳定、波动以及在不利条件下数量的下降。在没有敌害、气候适宜的条件下,限制棉铃虫种群数量进一步增加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空间。
【小问2详解】
在使用杀虫剂前,种群中就有抗药个体的存在,杀虫剂只是起了选择的作用。性引诱剂可吸引某一性别的害虫从而集中杀死,因此t2时用性引诱剂来破坏害虫的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
【小问3详解】
设调整前蛇获得的能量为a,则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需要的草增长的量为2/3a÷10%÷10%+1/3a÷10%÷10%÷10%=400a,设调整后蛇获得的能量为b,则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需要的草增长的量为1/3b÷10%÷10%+2/3b÷10%÷10%÷10%=700b,调整前后草的增长量不变,因此400a=700b,b÷a=400÷700=4/7,即调整食物比例后该地的蛇的承载力是原来的4/7倍。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
11. 下表是某同学列出的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作用上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提供氮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_,细菌能利用该氮源是由于体内能合成____________酶。
(2)在对分离的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鉴定时,还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若指示剂变___________,说明有目的菌株存在。
(3)为了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接种时应采用_________法,某同学在4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80、155、176、129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的数量为________个, 测定的活菌数比实际活菌数_____(填“低”“高”或“基本一致”)。
【答案】(1) ①. 选择 ②. 尿素 ③. 脲(或催化尿素分解的)
(2) ①. 酚红 ②. 红
(3) ①. 稀释涂布平板 ②. 1.6×109 ③. 低
【解析】
【分析】1、培养微生物时,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碳源、氮源、无机盐、水,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如培养乳酸菌需要加入维生素,培养霉菌需要把pH值调到酸性等。
2、能够分解利用尿素的细菌,其细胞内含有脲酶,可以把尿素分解成氨,提供N源,进一步利用,只含有尿素作为N源的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选择作用。
【小问1详解】
(1)题干指出甲、乙分别是分离两种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其中尿素是作为唯一氮源,能生长的菌落说明能利用尿素中的氮源,所以甲从用途上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中提供氮源的是尿素。尿素的分解需要脲酶催化,因此,能利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分解菌,说明该微生物能在细胞内合成分解尿素的脲酶。
【小问2详解】
在对分离的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鉴定时,还需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说明有目的菌株存在。
【小问3详解】
纯化微生物可以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法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1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180+155+176+129)÷4×106÷0.1=1.6×109个;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但统计的数量比实际数量会偏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等相关知识,掌握活菌计数法的计算方法及优缺点,熟悉筛选和鉴定尿素分解菌的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
12. 受到放射性污染核废水一旦排放入海,将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某小组从耐辐射奇球菌中克隆出抗胁迫调节基因(pprⅠ基因),研究转pprⅠ基因油菜对放射性污染物133Cs(铯)的吸收能力,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与细胞中DNA复制不同的是,利用PCR技术扩增pprⅠ基因时无需添加解旋酶,而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使模板DNA解旋为单链。
(2)通常采用____________(酶)将pprⅠ基因与Ti质粒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采用________技术,以________为探针进行杂交。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发现,某些受体植物细胞中的pprⅠ基因无法转录,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可知,对133Cs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时,应优先选择转pprⅠ基因油菜,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在后续处理中,应加强对转基因油菜__________(填“地上部分”或“根系”)的处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热到90-95℃(高温)
(2) ①.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②. DNA分子杂交 ③.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目的基因 ④. pprⅠ基因在Ti质粒上的插入位点不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3) ①. 转基因油菜整株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133Cs吸收量大于非转基因油菜 ②. 根系 ③. 转基因油菜的根系中133Cs吸收量大于地上部分
【解析】
【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是在PCR扩增仪中完成DNA大量复制,由变性—复性—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经加热到90~95℃,使DNA双链解旋为单链;②模板DNA与引物的结合(复性),温度降到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在Taq酶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在72℃条件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小问1详解】
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利用DNA的高温变性加热至90-95℃,破坏双链之间的氢键,使DNA解链变为单链。
【小问2详解】
基因工程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通常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将pprI基因与Ti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DNA分子杂交是指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目的基因为探针,进行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说明含有目的基因,若没有出现则说明目的基因未转入;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控制转录的起始和终止,某些受体植物细胞中的pprI基因无法转录,其原因可能是pprI基因在Ti质粒上的插入位点不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无法启动正常的转录过程。
【小问3详解】
由表可知,转基因油菜整株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133Cs吸收量大于非转基因油菜,有利于对133Cs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由于转基因油菜根系对133Cs的吸收量大于地上部分,在后续处理中,应加强对转基因油菜根系的处理。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分组
T细胞杀伤活性(%)
小鼠生存期(天)
磷酸盐缓冲液
13.62
17.00
脑胶质瘤细胞提取物
13.28
16.92
“DC疫苗”(致敏的DC)
40.65
22.00
培养基配方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
1.0g
琼脂
15.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33Cs浓度(mmL·kg-1)
非转基因
转基因
地上部分含量(mg·g-1)
根系含量(mg·g-1)
地上部分含量(mg·g-1)
根系含量(mg·g-1)
0.5
1.39
1.73
1.24
2.11
1.0
2.79
4.42
2.37
459
5.0
6.30
6.37
4.58
9.69
10
8.77
10.02
7.55
12.54
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共12页。
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二模理综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二模理综生物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