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定义,种类,艺术语言特征,我家乡的民间美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播放民间皮影戏的视频片段进行导入
2、问:这部动画片和现在常见动画片的卡通人物有什么区别,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的?
3、总结不同之处:纯手工制作、现场表演的皮影戏(点题:皮影戏属于中国民间美术范畴)
学生活动:
1、欣赏皮影戏的视频片段。
2、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1、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快进入状态。
教学过程:
(一):民间美术的定义
教师活动:给出定义,展示民间艺人进行艺术创作的场景。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讲授了解民间美术定义,
设计意图:对于民间美术的定义,学生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教师通过讲解给出定义,图片展示民间艺人创作场景也会对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有一定的帮助。
详细过程
定义: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和流传的美术作品。
(二):民间美术的分类
教师活动:将民间美术作品的类别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然后按不同类别给出定义并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赏析。
学生活动:赏析作品,讨论回答问题。
详细过程
1、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创作的一种镂空艺术。
(1)、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彩色拼贴三种剪纸表现形式。
染色剪纸通过学生观察老师带来的实物分析出上面五彩缤纷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彩色拼贴剪纸由学生从课本中和分析库淑兰作品得出答案。
(2)、简单介绍库淑兰的艺术成就:打破以单纯的模仿来传承传统; 独创了一种前无古人的最适合表现其自我灵魂中真善美的艺术模式———剪贴画。
2、年画; 主要是春节时张贴的画,节令的特点要求它喜庆欢乐、色彩热烈、构图饱满,适合屋内屋外张贴的环境。其中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最为有名。
根据画面内容将年画分为镇妖辟邪类、世俗风情类、祭祀六神类、祝福祁祥类和神话传说类,按类别进行赏析。
(1)镇妖辟邪类: 以神像和符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旨在驱邪纳祥的年画。这类年画具有较强的宗教内涵,后又被附加了为民众驱邪祈福的意义。以门神为例,展示学生都熟悉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恭,再展示比较陌生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拓宽学生知识面。
(2)世俗风情类,表现民间生活的年画,是民间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多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女十忙》为例简单讲解。
(3)祭祀六神类:新年贴在门上的年画叫门画,它是年画的最早的形式。“门神”是门画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类别。以《灶王》和《财神》为例讲解过小年家家户户贴灶王爷祭拜灶王爷的民俗以及供奉财神祈求多财的美好愿望。
(4)祝福祁祥类:这类年画表达了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麒麟送子》和《连年有余》为例,进行简单介绍不做展开讲解。
(5)神话传说类:表现神话传说故事的年画。其形式类似于连环画、组画或者文学插图。以《白蛇传.盗仙草》为例,跟学生一起分析画面内容,吸引学生兴趣。
3、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尚书》中记载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衣画而裳绣”。
分类别欣赏四大名绣作品,简单介绍其特点:
(1)苏绣:素以精细、雅洁著称。
(2)湘绣: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
(3)粤绣: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细密,光亮,变化丰富。
(4)蜀绣:以绣制龙凤软缎被面和传统产品《芙蓉鲤鱼》最为著名。
4、雕塑:民间雕塑种类繁多,就材料而言有石雕、竹雕、木雕、砖刻 、泥人、面 人 等。
简单介绍民间雕塑的种类,以泥人张作品《老夫妻》、面人作品《红楼梦.探春宝琴对弈》和陕西石雕作品《炕头狮》为例进行赏析,着重分析陕西石雕作品《炕头狮》的功用性能:拴娃娃、辟邪、玩具、镇席。
5、玩具:劳动人民心灵手巧,他们利用农村泥木竹石、纸草布皮之类的平常物料,创造出精美的玩具。人们在玩耍的欢乐中受到了审美情感的熏陶,常见的有风筝、风车、泥娃娃、空竹、布偶、人偶等。
以布老虎、风筝、兔爷、叫虎、鬃人为例进行讲解。
(1)风筝:简单介绍大小不同的风筝,大的几百米需用汽车才能放飞,小的几厘米作为工艺品展示。
(2)兔爷:简单介绍老北京八月十五拜兔爷的来历。
(3)叫虎: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叫虎”是如何叫的?学生回答点评后展示实物请学生上前亲自体验尝试揭晓答案。
(4)鬃人:“鬃人”又名《一盘好戏》,视频展示鬃人的玩法,图片展示鬃人底部的猪鬃,揭晓鬃人在敲击铜盘时能动的原因,并让同学观察鬃人底部猪鬃的粘结方向,点出鬃人可以向不同方向转动的奥秘。
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教师活动:图片展示、提出问题、讲解点评。
学生活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讨论分析老师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学习,让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能够独立赏析民间美术作品。
详细过程
从题材选择、内容表现、色彩运用和功用性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学习:
题材选择上:必须符合节令需要或民俗要求。
教师通过字幕给出民间美术作品的题材选择特征,以《炕头狮》、《龙灯》和年画《麒麟送子》为例进行分析,《炕头狮》和《麒麟送子》民俗需求性较强。 舞龙灯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符合节令性要求。
内容表现上:寓意性、象征性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教师讲解分析作品:教师通过字幕给出民间美术作品在内容表现上的特征,以武强年画《六子争头》为例,教师作为主导学生跟随分析作品中的寓意象征形象和图案:1、头部臀部互相借用,寓意争头(名)、争腚(锭—元宝)。2、娃娃数目为“六”,寓意“六六大顺”。3、四角花卉荷花、牡丹、山茶、菊花象征四季。4、花瓶有“福”字、“寿”字。
学生欣赏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年画作品《六子争头》后,展示图片,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每张图片中的寓意,教师进行点评肯定并归纳补充得出结论。(本部分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学环节,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引导,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要进行肯定,保护学生发散性思维,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 1 \* GB3 ①、富贵有余:牡丹象征富贵,“鱼”谐音“余”
= 2 \* GB3 ②、喜上眉梢:喜鹊谐音“喜”,梅树枝头寓意“眉梢”
= 3 \* GB3 ③、福寿三多:多子(石榴籽多),多福(蝙蝠) ,多寿(仙鹤、寿桃)
= 4 \* GB3 ④、五福临门:蝙蝠寓意“福”,五只蝙蝠寓意“五福”
= 5 \* GB3 ⑤、连生贵子:莲花莲蓬谐音“连”,乐器笙谐音“生”,娃娃寓意“贵子”
色彩运用上:色彩鲜艳,多用纯色、原色表现。
本部分比较简单,直观性较强,展示图片由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功用性能上: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之中,它们的产生和制作与生活密不可分。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我家乡的民间美术
搭配背景音乐图片展示我的家乡的民家美术作品,提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情感认可度,同时指出现在有很多民间技艺后继乏人现状,为课外拓展环节做铺垫。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堂课所讲内容
一、定义
二、种类
三、艺术语言特征
四、我家乡的民间美术
课外拓展
1、我们周围有哪些民间美术种类?
2、面对民间美术逐渐消失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学 案 设 计
授课人:湖北省黄州中学 张玉青
2015年10月教学
课题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教材版本
人教版
高中美术鉴赏
课型
鉴 赏 课
单元课时
1 课 时
学校
授课教师
教
材
分
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本课有民间美术的定义、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和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等民间美术。这一课以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介绍为主,很好的适应个性化、多元化的现代生活,满足现代学生的审美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本节课内,教师收集民间美术、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联系实际生活,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多元艺术形式(如皮影戏等),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学
生
分
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设
计
理
念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以多种审美体验的活动来组织教学,尝试把“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学习方式进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多元发展。具体做如下设计:
1、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通过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同时,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有所认识,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2、创设研究型学习的氛围:教学中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开放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通过展示研究成果、实践创作等活动,体验创造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深化;创设问题为教学主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注意过程评价,分自评和互评,并且引入竞争意识,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质疑、解疑。
4、拓展与延伸:课程内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结合现代生活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把德育思想教育融入艺术教学中。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通过鉴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拓宽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
过程方法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力;质疑、解疑;尝试把 “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评价延伸” 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使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教学难点
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
教
学
策
略
教法选择
启发、引导、讨论、欣赏、体验。
学法引导
范图展示、学生欣赏、讨论、合作学习、实践。
课堂组织形式
开放式、讨论、师生互动、学生活动、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赏析。
课程资源开发
音乐、美术、历史、民俗风情等学科综合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品实物若干件
学生准备
课前了解相关民间美术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导学重点,导学难点,导学教具,导学工具,导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美术美术鉴赏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