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鉴赏第六课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美术鉴赏第六课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教师示范《墨竹图》,课堂小结,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郑板桥作品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
2、理解郑板桥作品缘物寄情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从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思想感情入手,启发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
2、在作品明确的社会寓意中,体现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情感。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及毛笔、墨汁、宣纸、毛毡、笔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万竹园”
“万竹园”曾是明末清初姜堰誉满全国“三唐”的花园,复建于2008年,是明清建筑风格、凸显“三唐”山水特色、融汇姜堰深厚人文内涵的园林。
2、宋苏轼《咏竹》诗。
二、新授
1、讲解北宋文同的《墨竹图》: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s”形构图,首创浓墨为正面,淡墨为背面的画法。
由文同画竹的状态引出“胸有成竹”
由《中国诗词大会》引入郑板桥诗《衙斋卧听图》:
(1)学生读此诗并谈谈对此诗的理解。
(2)教师讲解此诗的创作背景及寓意。
(3)《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对此诗的评价。
(4)引入画《衙斋卧听图》并讲解此图的构成形式及表达的意图。
(5)引入郑板桥的作品“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分析《竹石图》的创作背景及其寓意。
将两幅图比较,相似的画面,不同的意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5、儒家思想对郑板桥作品的影响: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6、由郑板桥的一段话引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关系及意义:
引出“胸无成竹”
7、“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的关系:
“意在笔先”
三、教师示范《墨竹图》。
四、课堂小结:
郑板桥作品的特点及与前人作品的不同之处
五、课后拓展:
“扬州八怪”有哪些人?他们的作品为何在当时受欢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第六课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清明上河图》的传奇故事,《清明上河图》的三个版本,欣赏后我们分析下这画,《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文化价值,知识拓展1,课后总结练习,知识拓展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中国美术鉴赏第六课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美术鉴赏第六课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