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
展开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第1课时《认识厘米》
难点名称
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建立长度单位表象的开始,特别是1厘米有多长。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才能为后续学习不同物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打好基础。
难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引导探究、直观展示。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我们常用的学习用具,一起来看看吧!
师:哪个物体长,那个物体短?每个物体长多少呢?(用你们知道的词语描述一下。)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主题图)很久很久以前,古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掌、脚掌、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师: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和单位都不一样, 故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用“拃”做单位,来测量课桌的长度
(意图:让学生感知,只有相同的计量单位去量相同的物体才会得出相同的结果)
师:生活中,要想准确地量出这些东西的长度,应该怎么办?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到的工具是尺子。
(2)这就是我们学生常用的尺子,叫直尺。请你摸一摸,看一看,学生之间先说一说。
三、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
(1)在直尺上找:
①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②交流得出: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③感受1厘米的长,让学生用手指来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
(2)在生活中找1厘米: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那些物体大约是1厘米。
让学生掌握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比如:人们的食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
语文田字格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感受几厘米的长度。
(1)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2)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
3、用厘米量。
(1)课件展示②测量纸条长的方法:
两对齐:直尺与长边对齐,0刻度线与纸条左端对齐。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2)学生实测物体的长,并随机点名回答,防止单位说错。
板书数量与单位,介绍长度表示方法:几厘米,几㎝。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完成对应练习,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方法。
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2.巩固练习。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填一填。
学会长度的估算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共2页。
人教版1 长度单位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1 长度单位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练习巩固,实践应用,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