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进位加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进位加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在学生掌握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材中创设了参观博物馆乘车这一教学情境,我充分利用这种一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的自我发现,鼓励创新思维。这一情境还有效的解决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时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法则。 二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本节课仍采用上节课乘车的情境,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生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教材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大家共同从实际计算总结出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情景图和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五 教学方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发现法。六 教学准备第14页例3图、小棒、多媒体课件。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第11页学生乘车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观察主题图,小组交流。(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 教师板书: 35+37=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并摆小棒进行计算。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预设学生行为 各组汇报交流计算方法。(设计意图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3、比较总结。 今天的学习的知识例3和上节课的两道计算题比较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给这种算式取名字。(1) 反馈练习。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积累提高(1) 森林医生,改正竖式中的错误。(2) 列式计算。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5、小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预设学生行为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预设学生行为 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订正,并说出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五)、课后作业 课本15页 练习二 第,5,6,7题 八 板书设计例3:35+37=72 相同数位对齐3 5 个位和个位对齐+ 3 1 7 十位和十位对齐7 2 从个位加起 5+7=12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课后反思教学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次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本节课应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从而明白算理。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乐生疑,乐解疑,乐道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进位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