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
展开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生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的差别?什么时候产生了阶级?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教师: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我们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现在以同样的方式,从时间、地点、工具、生产等方面归纳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
时间:约五六千年前
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
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多媒体展示房子图片
动脑筋: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学生: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学生: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多媒体展示)
教师: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进行生产。
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农业生产:种植粟(世界最早为河北武安磁山)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之国
教师:原始饲养业主要以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教师:原始手工业的成就有哪些?
学生:彩陶,刻画符号纺织:纺线、织布、制衣
多媒体展示陶器图片
动脑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汲水的瓶子呢?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多媒体展示北方农耕图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教师:河姆渡的原始生活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学生:约7千年前。
教师:在哪里发现了河姆渡的遗址?
学生:在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
教师: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思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
学生: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多媒体展示木制水井图
教师: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仅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首先,要受到季节的影响,像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其次,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灾、旱灾等,可能生存就成问题;再次,由于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就需要不断变更生活场所,而这种场所的变更在实际中盲目性很大。
教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
教师:那么河姆渡人如何解决食物问题的?
学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工具图
教师:现在我们再看一下课文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掌握了凿井的技术。他们饮水比以前更方便了。
教师:我们再看一下课文中“干栏式房屋”图,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学生: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过着定居生活。
总结: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种植水稻、开凿水井、建筑干栏式房屋以外,还饲养家畜,以猪、狗、水牛为多。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原始手工业的成就有哪些?
学生:磨制石器、陶器、玉器、原始乐器、象牙雕刻等。
教师:原始手工业有什么特点?
学生:技术成就越来越高;出土最早的象牙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手工业的种类越来越多。
多媒体展示南方农耕代表图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可以讨论。
学生: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大量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种植水稻、建筑房屋、开凿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教师: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果实为生,辅之以渔猎;而河姆渡人则有了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即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正处于最原始的社会发展阶段,没有明显的社会行业分工,而河姆渡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之分。
思考问题: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生产以农业为主,生活是盖房定居,磨制石器和陶器。农耕文明的特征。
不同点:房屋的结构不同,种植农作物不同,干栏式、水稻。半地穴式、粟。
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教师:原始农业的兴起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水稻: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学生: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教师:在什么地区发现的?
学生: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教师:原始农业的快速发展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教师:什么是刀耕火种?
学生:刀耕火种指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火烧过的地方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耒耜的发明有什么好处?
学生:耒耜的发明使得以此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思考:原始农业的发展标志及影响?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影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课堂总结
河姆渡先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而水稻产量占世界食用粮食产量的70%,从这个角度来说,祖国的先民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每一个先民都是现代的“袁隆平”,值得我们现代的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去怀念与崇敬他们,优秀的祖先激励着同样优秀的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四、课堂练习
1.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B)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尧舜禹时期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A)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黑陶
【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原始农耕生活》学习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新课讲授,小结和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2020-2021学年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