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了解南北方地理差异具体的表现。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分界线等自然地理差异。
二、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区域的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情况。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具有初步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欠缺一定的方法。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
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表对我国地理事物的认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引出本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地理差异显著(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
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学习小组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2)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3)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学习小组讨论组织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4)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学生阅读教材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5)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老师总结: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学习小组完成,并派代表回答)
2.完成活动题目巩固(南北方的地理差异)
(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题目,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题目,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完成课本题目,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引导: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类型区域?这些类型区域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如:温度带是根据气温差异划分的等)
揭示课题: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版书)
(1)播放(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
讲述:我国面积辽阔,跨经纬度广,气候类型多,地势高低差异大,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差异等自然社会条件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学生说出四大区域的名称。
(3)指导学生读四大区域图,了解各区域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省。
学生将教材对照,依次讨论图中A.B.C三条界线的确定所考虑的主导因素,完成“活动”。
师:出示(播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问: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及北方地区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比较是否相似?这条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这条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基本吻合,其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响。
师:出示(播放)“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
问: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与1月那条等温线和多少毫米等等水量线大致一致?这条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大致与1月0C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接近,大致与“秦岭淮河 ”一线相吻合。这条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气候和降水。
师:出示播放我国三级阶梯图片
问: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大致与那两级阶梯的分界线相吻合?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看图回答,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大致吻合,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活动与巩固练习
归纳四大地理区域在气温、降水、地形方面的突出特点和相互的差异。
界线A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水分)。
界线B大致与1月1℃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界线B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热量和水分)。
界线C与地势的第一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三、师课堂评价、小结:
四大地理区域是体现我国宏观地理差异的一级区划,每个大的地理区域范围都很大,所以,其内部的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例如:北方地区还可以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级阶梯分界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设计说明,课程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出示学习目标,学法指导,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