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2.4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2022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2.4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2022年)01
    12.4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2022年)02
    12.4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2022年)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4 升华与凝华

    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答案】A
    【解析】
    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水是“魔术师”,雨、雪、雾、霜都是水为自然界描绘出的一幅幅壮丽景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的雨是熔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B.夏天的雾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C.秋天的霜是凝华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D.冬天的雪是凝固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答案】C
    【解析】
    A.春天的雨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
    B.夏天的雾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
    C.秋天的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
    D.冬天的雪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的现象与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一致的是(  )
    A.干早地区收集的露水是汽化形成的
    B.太阳灶烧水是利用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雾松”的形成是一种凝华现象
    D. “水中折断的铅笔”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C
    【解析】
    A.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
    B.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太阳灶用凹面镜制成,可以会聚太阳光加热物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符合题意;
    D.水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再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答案】C
    【解析】
    解若甲乙丙分别为固、液、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吸热,故A错误;若甲乙丙分别为气、液、固,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乙到丙需要放热,故B错误;解若甲乙丙分别为气、固、液,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放热,由乙到丙需要吸热,由丙到甲需要吸热,故C正确;若甲乙丙分别为液、固、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丙到甲需要放热,故D错误;
    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C.秋天,空中的雾是凝华现象
    D.冬天,雪人逐渐变小是凝固现象
    【答案】B
    【解析】
    A.冰融化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雾是液态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雪人变小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6.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答案】A
    【解析】
    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A。
    7.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甲图中,潮湿闷热的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棍冒“白气”
    B.乙图中,消毒时,喷洒在身上的酒精很快消失了
    C.丙图中,早春,冰雪开始消融
    D.丁图中,环境温度在零下时,冰冻的湿衣服也能逐渐变干
    【答案】D
    【解析】
    A.甲图中,潮湿闷热的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棍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消毒时,喷洒在身上的酒精很快消失了,是蒸发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早春,冰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环境温度在零下时,冰冻的湿衣服也能逐渐变干,是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
    C.秋天,露珠晶莹 D.冬天,雾松簇簇
    【答案】D
    【解析】
    冰雪消融为融化现象,雾为小水珠,薄雾缥缈为液化现象,露珠晶莹为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雾凇为气体遇强冷空气凝华形成.
    9.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上产生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掉了,是蒸发现象,故B错误;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不见了,是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是蒸发现象,故C错误;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非晶体的熔化
    【答案】CD
    【解析】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B错误;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C正确;
    D.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熔化吸热,故D正确。故选CD。
    三、填空题
    11.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答案】凝华 升华 吸收
    【解析】
    [1]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变为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3]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升华成为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12.将内部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放置在电吹风机的出风口处,如图所示.用电吹风机向玻璃容器吹________(选填“冷”或“热”)风,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撤去电吹风机,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现象.

    【答案】热 吸收 凝华
    【解析】
    [1]用电吹风机向玻璃容器吹热风固态碘吸收热量,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是升华现象;
    [2]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3]碘蒸气上升时,撤去电吹风机,热的碘蒸气遇到冷的容器侧壁直接变成固态碘晶体,是凝华现象.
    四、实验题
    13.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请根据短文,小红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
    (2)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_。
    【答案】温度低于0℃ 空气湿润 不能 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无法验证猜想
    【解析】
    (1)[1][2]温度降到0℃以下才可能形成霜,但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故霜的形成可能要满足温度低于0℃和空气湿润两个条件。
    (2)[3][4]小明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没法验证霜的形成与空气湿润是否有关,故不能验证上述猜想。
    14.某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_____℃;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
    (4)小王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_____(已知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 184.4℃)。
    【答案】自上页下 96 5:3 升华 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
    【解析】
    (1)[1]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故在组装仪器时,应先确定酒精灯的位置,再固定铁圈,然后再放烧杯,最后确定温度计的位置,故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2]由甲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刻度线上面,示数为96℃。
    (3)[3]由图乙知,两次实验加热的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则



    故两次实验水的质量之比为

    (4)[4]碘锤中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5]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由数据知,水的沸点为100℃,而碘的熔点为113.5℃,即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五、简答题
    15.红红到剧院看演出时,她看到在舞台上,有时为了增加效果,剧务人员用机器把一些小颗粒吹向舞台,这时在舞台上形成了一团团“白气”,请你解释一下“白气”是怎么形成的?小颗粒又是什么呢?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剧务人员用机器把一些小颗粒吹向舞台,这些小颗粒实际是干冰,干冰在室温下易升华,升华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的温度急剧降低,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形成“白气”。
    16.如图所示的“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请分析:

    (1)上述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
    (2)“冰火花“使人感到凉爽的原因.
    【答案】(1)液体先凝固成凝胶,凝胶再升华消失不见;(2)热传递,升华吸热.
    【解析】
    (1)冰火花“喷在人的皮肤上,迅速凝成9℃的固态凝胶,是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属于凝固现象;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了,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冰火花“喷在人的皮肤上,到消失不见,经历了凝固、升华两种物态变化,物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使人感到凉爽.

    重点突破
    一、单选题
    1.辽宁省一年四季分明,风景如画,下列图中所描述的现象属于吸热的是 (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千里冰封
    【答案】A
    【解析】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 夏天,雾绕群峰,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 秋天,霜打枝头,霜是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 冬天,千里冰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遇暖消融
    B.水壶冒出“白气”
    C.干手器将手烘干
    D.草上形成“白霜”
    【答案】D
    【解析】
    A.冰雪遇暖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壶冒出的“白气”是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
    C.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草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雾凇生成
    B.蜡烛熔化
    C.露珠形成
    D.冰柱形成
    【答案】B
    【解析】
    A.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
    B.蜡烛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
    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错误;
    D.冰柱是水凝固形成的成,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误。
    故选B。
    4.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上面有一层水雾,这种现象叫做(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答案】B
    【解析】
    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上面有一层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太子河雾凇
    B.鸭绿江晨雾
    C.渤海湾封冻
    D.辽西稻田干涸
    【答案】B
    【解析】
    A.雾凇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渤海湾封冻,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干涸,是水变成气态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0 ℃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B
    【解析】
    A.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故温度仍然为0℃,故A选项错误;
    B.冷冻室取出冰棍,温度比较低,周围的热空气遇到冷的冰棒,凝华形成霜,故B选项正确;
    C.通常通过加压的方式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故C选项错误;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故D选项错误。故选择B。
    7.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
    8.绿城南宁,一年四季美景变换。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春早晨宽阔的邕江江面上出现飘渺的薄雾,是汽化现象
    B.盛夏午后宽敞的民族大道上洒水后的路面很快就干了,是升华现象
    C.深秋早晨南湖公园嫩绿的草叶上出现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寒冬早晨大明山上出现雾凇奇观,是凝华现象
    【答案】D
    【解析】
    AC.薄雾和露珠都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C错误;
    B.盛夏午后宽敞的民族大道上洒水的路面容易变干,是夏天水面温度高,宽敞的人民大道使水的表面大,使水加快蒸发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D.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冰,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
    9.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它的瓶壁“流汗”﹣液化
    C.秋天,草地上出现霜﹣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答案】B
    【解析】
    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错误.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它的瓶壁“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瓶壁液化形成的,该选项正确.
    C.秋天草地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草发生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该选项错误.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选项错误.正确的选择是B.
    10.对下列物理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吸热升华
    B.给高烧病人擦涂酒精来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
    C.严冬窗户外表面出现冰花,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
    D.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A.室外的雪人没有熔化,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的雪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往病人身上涂擦酒精,酒精蒸发吸热,具有降温作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严冬,窗户内表面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侧,形成冰花,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天冷时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填空题
    11.“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所述清风能翻书,是风使书页上表面空气流速变大,导致书页上表面压强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闻其声,不见其人”主要是通过人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其人”的;“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的形成过程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减小 音色 放热
    【解析】
    [1]流速越快的地方,流体压强越小。风吹过书页的上表面时,使书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增大,而导致书上表面压强减小,而书页下表面的压强不变,在上下压强差的作用下,书页会向上翻,故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说。
    [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3]霜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的固态冰,霜的形成过程要放热。
    1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答案】汽化液化凝华
    【解析】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的变化是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故答案为:(1). 汽化 (2). 液化 (3). 凝华
    三、实验题
    13.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温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 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 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形成的;
    (4)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些干冰,一会儿看到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升华 水的沸点为 100℃,水浴加热时,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能熔化 干冰升华 水蒸气液化 干冰升华吸热使铁盒变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解析】
    (1)[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3)[3][4]干冰在热水中吸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泡;由于升华吸热,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4)[5]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
    14.以下是我们前不久做的两个实验:

    (1)如图甲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______,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____。依据____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______热;
    (2)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①采用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____;
    ②应选用颗粒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③图丙是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____;
    ④该物体的熔点是____℃,该物质在10分钟时处于____态,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共持续了____min。
    【答案】紫色碘蒸气 固体碘 没有出现液态碘 放 受热均匀 较小 晶体 熔化时温度不变 0 固液共存 10
    【解析】
    (1)[1][2][3]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色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停止加热,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碘颗粒,依据整个过程没有液态碘出现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4]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2)①[5]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物体受热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②[6]应选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
    ③[7][8]由图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所以冰是晶体。
    ④[9] AB段所对应的纵轴的温度为0℃,这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
    [10][11]该物质在10分钟时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5分钟结束,共持续10分钟。
    四、简答题
    15.单质碘呈紫黑色晶体,它的熔点是112.7 ℃,纯碘蒸气呈深蓝色(含有空气则呈紫红色),有毒、且有刺激性气味。教材介绍做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丙中的小锤是将少量碘封在玻璃管中做成的碘锤。(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大约是600℃)

    (1)使用碘锤的好处是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的不足之处是_____;
    (3)采用图丙水浴法加热效果更好,说说其中道理是_____。
    【答案】方便安全环保,可重复使用等(合理即可) 会有液态的碘出现(合理即可) 不会出现液态的碘(合理即可)
    【解析】
    (1)[1]碘蒸气有毒,且具有刺激性气味,封装在碘锤里面,可以有效的防止碘蒸气外泄,比较安全环保。碘锤还可以重复使用。
    (2)[2]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600℃,高于碘的熔点112.7℃,碘吸热可能熔化,有液态的碘出现。
    (3)[3]水浴法加热,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2.7℃,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不会出现液态的碘。
    16.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提到“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意思是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你认为“露结为霜”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
    【解析】
    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并不是水蒸气先液化成露,露再凝固形成霜。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124-125升华与凝华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备作业解析版docx、124-125升华与凝华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备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