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设计说明,课程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出示学习目标,学法指导,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地形——七年级下册地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 设计理念和设计说明【设计理念】根据数据统计结果第一时间把握学情,“以学定教”【设计说明】地形是地理学习的一个基本要素,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边中国分区地理的一个复习,又为后边继续学习中国分区地理作出示范,学会举一反三。本节课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和资料,通过平板,充分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通过归纳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及对其他各地理因素的影响,最终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本节课教学设计紧扣新课标要求,在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具体学情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课标引领下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标准,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本课从“剖面示意图中连线每个部分代表的地形类型”作为切入点,由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引发讨论,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借鉴意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开展展示活动,课前预习效果展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启发者和指导者,整个课堂活动的开展始终贯穿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二、课标要求【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形”的内容有2条: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2.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说明】本复习专题选定七年级下册,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东北三省区域的地形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描绘地形特征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体现人地关系,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学会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一)、学生学习能力分析1.通过学生自学能获取:(1)学会描述区域地理中地形的方法 (2)用此方法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2.多数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举例说明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3.学困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地形对气候、河流、交通、人口和城市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4.需要教师指导解决的:(1)地形对气候、河流、交通、人口和城市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2)举例说明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二)、信息化能力分析初二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较为熟练,对教与学平台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化与小组合作的深度融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四、教学目标 1.利用平板,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2.利用平板,运用地形图区域描述地形特点3.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地图解释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利用平板,运用地形图区域描述地形特点2.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地图解释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黄土高原地形区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这描述的是哪一种地形类型?学生回答高原,除了高原,还有哪些地形类型?(若有同学回答黄土高原,再进一步区分地形类型和地形区的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地形。(板书) 为了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通过推送屏幕,学生利用平板,在中国地形图上连线五种地形;并随机点名,让学生展示结果,通过反馈的结果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在剖面示意图中的地型类型,我们还复习哪些内容呢?请看复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1.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2.运用地形图区域描述的地形特点3.运用地图解释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首先看第一个学习目标,利用截屏,学生在平板中完成选择,通过数据统计结果,第一时间把握学情。(过渡)什么是地势?地势和地形有什么联系呢?地形特点的描述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学法指导】描述地形特点的方法:1、主要地形类型是(观察地形类型及比例)2、地形分布特点(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及它们是怎么分布的)3、地势特点学生在平板中并用此方法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生)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还可以描述七下哪几个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师)补充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过渡)地形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要素,它对其它地理要素有哪些影响?通过推送屏幕,先独立思考2分钟,之后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6人小组全员展示,注意做好组内分工。点评:一个小组,团结就是力量,通过思维碰撞,群体的智慧大于个人的智慧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并分析出地形对气候(气温和降水)、河流、农业、人口分布和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教师板书)【拓展延伸】教师总结:由(3)我想到了台湾河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短急,除了地形因素,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地域面积狭小。这儿我想到了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跟台湾的河流很相似,学生回答日本。日本的河流也是短急,主要原因跟台湾的很相似,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国土面积狭小。情感教育:(4)(5)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粮则粮。这也体现了地理的一条主线“人地关系”。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的利用自然条件,达到人地协调。(6)请同学们思考中国的哪个区域铁路线也是呈环状?学生回答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因此铁路线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学以致用】回到导入, 学生做出选择。教师总结:“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主要受当地哪种因素影响。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的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的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有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会对信天游有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放奔放。这也体现了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我们的地理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情感教育),你能学以致用吗?学生思考并回答。1、从地形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P85)2、从地形的角度思考:多数人口选择居住在哪里?为什么?雪域高原之旅 学生说说带以下物品的原因和作用师点播:这体现了地形对生活的影响。【目标回头看】(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完成了几个目标?(生)3个(师)请同学们举例完成第四个目标教师总结:长江携带着泥沙进入长江入海口时,由于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慢慢形成长江三角洲,进而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长江长时间进行侵蚀,搬运和沉积的作用,慢慢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也体现了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因此,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为了系统地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请学生在平板中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亮点) 以小组为单位挑选出最优秀的思维导图,并上传展示给大家看,分享智慧的结晶,其他组员负责点评 为了检测本节课的复习效果,学生做测评,通过数据统计结果,第一时间了解学情。重点讲解错题率高的题(亮点) 教学反思1.课堂上教师截屏推送练习,教师框选学生平板屏幕,对学生练习的白板条件下的批注等,没有任何失误和重复操作。2.教师充分发挥软件平台交互性功能,随堂推送练习、小组合作探究题等,丰富了练习呈现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参与的广度。同时,大屏幕上同步呈现出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作出对错判断。使教师能及时、全面、高效的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果。为老师节省出大量的纸笔批阅时间。练习过程与结果的同步呈现,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避免学习拖拉问题的频繁出现,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顺利完成了目标,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思维导图和利用“教与学平台”的方式是近期我一直在研究尝试的增值服务的方式。本节课的增值服务是多媒体出示核心地图(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提出问题、用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整合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图导图练”的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课堂的当堂评价检测反馈环节,我利用的则是教与学平台的学习测评功能,后台数据的精准分析和即时反馈进而让的点拨更加有了针对性。可呈现全班做题后平均分,正确率和错题率排名。做对的同学给全班讲错题率高的题,讲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再不完整的有我来补充和更正。这也是我这堂课中的一个亮点教学的创新点:1、 截屏 2、 推送屏幕 2、生成思维导图,学生点评思维导图 3、测评效果思考;通过后台数据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实现了“以学定教”,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截屏对学生实行实时检测,有自评,互评,指定互评,实现评价多元化 。课堂的当堂评价检测反馈环节,我利用的则是教与学平台的学习测评功能,后台数据的精准分析和即时反馈进而让的点拨更加有了针对性。可呈现全班做题后平均分,正确率和错题率排名。做对的同学给全班讲错题率高的题,讲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再不完整的有我来补充和更正。这也是我这堂课中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教育,今后我会逐步再实验再完善,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的魅力。2.信息化“一对一”与小组合作地图深度融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3.学生点评思维导图最后在平板中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创建自己的知识树,并通过小组活动挑选出最优秀的作品上传思维导图,学生点评思维导图,不仅生成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和地理思维的能力,学会与大家分享智慧的结晶。今后努力方向:一、 精读教材,研读标准创设性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教本为学本,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习空间,全面落实课堂三维目标。二、 精心设计教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集体备课,分享高效软件,学习优秀课例,重视教学评价,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 数字化平台的运用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级阶梯分界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可爱的家乡--山东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