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轴专题01动点与函数图象24题 试卷 4 次下载
- 压轴专题03折叠与落点有迹性12题 试卷 4 次下载
- 压轴专题03折叠与落点有迹性答案解析 试卷 4 次下载
- 压轴专题04图形规律探索题20题 试卷 5 次下载
- 压轴专题04图形规律探索题答案解析 试卷 5 次下载
压轴专题01动点与函数图象答案解析
展开专题01 动点与函数图象
【例1】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8,AD=4,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点M从点A出发沿AE方向向E匀速运动,同时点N从点E出发沿EB方向向点B匀速运动,点M、N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连接MN,设△EMN的面积为S,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由题意知,AD=DE=CE=BC=4,AE=4,
∴∠AED=∠BEC=45°,
∴∠MEN=90°,
又∵EN=t,EM=4-t,
∴S=
=
=,(0≤t≤4)
图象为抛物线,开口朝下,当x=2时,S取最大值4,
故答案为D.
【变式1-1】如图,点 P 是边长为 2 cm 的正方形 ABCD 的边上一动点,O 是对角线的交点,当点 P 由 A→D→C 运动时,设 DP=x cm,则△POD 的面积 y(cm2) 随 x(cm)变化的关系图象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当P点在AD上运动时,0
当P点在DC上运动时,0
故答案为:B.
【变式1-2】如图,在△ABC中,∠ABC=60°,∠C=45°,点D,E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且DE∥BC,BD=DE=2,CE=,BC=.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D→E→C匀速运动,运动到点C时停止.过点P作PQ⊥BC于点Q,设△BPQ的面积为S,点P的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PQ⊥BQ
∴S△BPQ=PQ•BQ
①当点P在BD上(即0s≤t≤2s)
BP=t,BQ=PQ•cos60°=t,PQ=BP•sin60°=t
S△BPQ=PQ•BQ
=•t•t
=t2
该图象是关于t的二次函数,其图象为一段开口朝上的抛物线;
②当P在DE上时(即2s<t≤4s)
PQ=BD•sin60°=,BQ=BD•cos60°+(t﹣2)=t﹣1
S△BPQ=PQ•BQ
=••(t﹣1)
=t﹣,
该图象为一条线段,由左向右上升;
③当P在DE上时(即4s<t≤s)
PQ=PC•sin45°=﹣t,BQ=BC﹣CQ=-+t
S△BPQ=PQ•BQ
=(﹣t)(-+t)
通过计算可知,此时函数解析式为二次函数,且二次项系数为:<0,即该段图象为一段开口朝下的抛物线;
综上所述,答案为D.
【例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E,点F是BC边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E作EF的垂线交CD于点G,连接FG交EC于点H.设BF=x,CH=y,则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EBF=∠ECG=45°,AC⊥BD,EB=EC,
∵EF⊥EG,
∴∠BEC=∠FEG=90°,
∴∠BEF=∠CEG,
∴△BEF≌△CEG,
∴EF=EG,
∴∠EFG=45°,
∴∠CFH=∠BEF,
∴△BEF∽△CFH,
∴,
∴,
∴y=﹣x2+x(0<x<),
图象为一段开口朝下的抛物线,
即答案为:A.
【变式2-1】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BC,点E为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E,DE,过E作EF⊥BC于F.设AE=x,图1中某条线段的长为y,若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条线段可能是图1中的( )
A.线段BE B.线段EF C.线段CE D.线段DE
【答案】D.
【解析】解:A、由图1可知,若线段BE是y,则y随x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而BA<BC,选项A错误;
B、由图1可知,若线段EF是y,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选项B错误;
C、由图1可知,若线段CE是y,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选项C错误;
D、由图1可知,若线段DE是y,则y随x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而由由大变小的距离大于由小变大的距离,在点A的距离是DA,在点C时的距离是DC,DA>D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变式2-2】如图1,正△ABC的边长为4,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且∠APD=60°,PD交AC于点D,设线段PB的长度为x,图1中某线段的长度为y,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如图2,则这条线段可能是图1中的( )
图1 图2
A.线段AD B.线段AP C.线段PD D.线段CD
【答案】A.
【解析】解:∵∠APD=60°,△ABC是等边三角形,
∴∠B=∠C=60°,
∴∠APB+∠CPD=120°,∠PDC+∠CPD=120°,
∴∠APB=∠PDC,
∴△ABP∽△PCD,
∴,
即:,
∴CD=,当x=0时,CD=0,不符题意;
∴AD=4-CD=4-=,符合题意,
即答案为:A.
【例3】如图1,E为矩形ABCD边AD上的一点,点P从点B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从点B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2 cm/s.若P,Q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则的值为( )
A. B. C. D.
图1 图2
【答案】D.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t=8时,P点与E点重合;t=10时,P与D点重合,
∵P点的运动速度为2cm/s,
∴DE=4,BE=16,
S△BCE=·BC·CD=8 CD,
即8 CD=32,
即CD=4,
∴=,
故答案为:D.
【变式3-1】如图 1,动点 K 从△ABC 的顶点 A 出发,沿 AB﹣BC 匀速运动到点 C 停止.在动点 K 运动过程中,线段 AK 的长度 y 与运动时间 x 的函数关系如图 2 所示,其中点 Q 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若△ABC 的面积是,则 a 的值为
图1 图2
【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Q点对应的是AK⊥BC的位置,即△ABC边BC上的高为5,
由△ABC的面积是,得:BC=,
由抛物线的两端纵坐标相等,即对应的AK的长度相等,说明AB=AC,
由勾股定理得:AB=,
即a=,
故答案为:.
【变式3-2】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方向运动,当点M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过点M作MN⊥AM交CD于点N,设点M的运动路程为x,CN=y,图2表示的是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
A.20 B.18 C.10 D.9
【答案】A.
【解析】解:由图2知:AB+BC=9,设AB=m,则BC=9﹣m,
如图所示,当点M在BC上时,
则AB=m,BM=x﹣a,MC=9﹣x,NC=y,
∵MN⊥AM,则∠MAB=∠NMC,
tan∠MAB=tan∠NMC,即,
即,化简得:y=﹣x2+x﹣9,
当x=时,y取最大值,即=﹣9,
解得:m=5或m=16.2(舍),
∴AM=5,BC=4,
ABCD的面积为20,
故答案为:A.
1. 如图,点A在x轴上,点B,C在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上.有一个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O的路线(图中“→”所示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设△POM的面积为S,点P的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设点P的运动速度为x,
(1)当点P在AB上时,
S=·OA·AP
=·OA·at,
该段函数图象为一条线段,且S随t的增大而增大,
(2)点P在曲线BC上时,
S=k,为一定值,即图象为一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
(3)点P在OC上时,
S=·PM·OM
设∠AOC=β,P运动全路程为s,则OP=s-at,
则S=·PM·OM
=OPsinβ·OPcosβ
=(s-at)2sinβcosβ
函数图象为一段开口朝上的抛物线,且S随t的增大而减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AB=2,点D为边AB上一点,过点D作DE∥AC,交BC于E点;过E点作EF⊥DE,交AB的延长线于F点.设AD=x,△DEF的面积为y,则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C=∠ABC=60°,
∵DE∥AC,
∴∠EDF=∠A=60°,∠DEB=∠B=60°
∵EF⊥DE,
∴∠DEF=90°,
∴∠F=90°﹣∠EDC=30°;
∵∠EDB=∠DEB=60°,
∴△EDB是等边三角形.
∴ED=DB=2﹣x,
在Rt△DEF中,EF=ED=(2﹣x).
∴y=ED•EF
=(2﹣x)•(2﹣x),
=(x﹣2)2,(0≤x≤2),
图象为一段开口朝上的抛物线,y随x增大而减小;
所以答案为:A.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Q分别是CD、AD的中点,动点E从点A向点B运动,到点B时停止运动;同时,动点F从点P出发,沿P→D→Q运动,点E、F的运动速度相同.设点E的运动路程为x,△AEF的面积为y,能大致刻画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知,
(1)当点F在PD上运动时,△AEF的面积为y=AE•AD=2x(0≤x≤2),
为一次函数,图象为直线;
(2)当F在AD上运动时,△AEF的面积为:
y=AE•AF
=x(6-x)
=-x2+3x,
为二次函数,且开口朝下;
故答案为:A.
4.如图甲,点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Q同时从B点出发,点P沿BE→E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1cm/s,设P、Q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
①当0<t≤5时,y=t2 ②tan∠ABE=③点H的坐标为(11,0)④△ABE与△QBP不可能相似.
其中正确的是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①②③.
【解析】解:①过点P作PF⊥BC于F,
根据面积不变时△BPQ的面积为10,可得:AB=4,
∵AD∥BC,
∴∠AEB=∠PBF,
∴sin∠PBF=sin∠AEB=,
∴PF=PBsin∠PBF=t,
∴当0<t≤5时,y=BQ·PF
=t2
即①正确;
②由图知:ED=2,
∴AE=AD﹣ED=5﹣2=3,
∴tan∠ABE=,②正确;
③由图象知,在D点时,出发时间为7s,由CD=4,得H(11,0),③正确;
④当△ABE与△QBP相似时,点P在DC上,
∵tan∠PBQ=tan∠ABE=,
∴,即,
解得:t=.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③.
5.如图1,在等边△ABC中,点D是BC边的中点,点P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设,图1中线段DP的长为,若表示与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等边△ABC的面积为 .
【答案】4.
【解析】解: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DP⊥AB时,y取最小值,
此时,由∠B=60°,得:BD=÷tan60°=2,
∴BC=4,
S△ABC==4,
即答案为:4.
6.如图,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开始它们在左边重合,大三角形固定不动,然后把小三角形自左向右平移直至移出大三角形外停止.设小三角形移动的距离为x,两个三角形重叠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当0≤x≤1时,重叠部分为△A’B’C’,面积为:,
当1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E→F→G→B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时停止(不含点A和点B),则△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当点P在AD上时,S=AB·AP=AP,则S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
当点P在DE上时,S=2,S保持不变;
当点P在EF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减小,则S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
当点P在FG上时,S=1,面积S不变;
当点P在GB上时,S=AB·BP=BP,S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
故答案为:B.
8.如图1,在△ABC中,∠C=90°,动点P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折线CA→AB匀速运动,到达点B时停止运动,点P出发一段时间后动点Q从点B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BC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点Q恰好到达点C,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PQC的面积为S cm2,S关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0<t≤3,3≤t≤4时,函数图象均为线段(不含点O),4<t<8时,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给出下列结论:①AC=3cm;②当S=时,t=或6.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都对
B.①②都错
C.①对②错
D.①错②对
【答案】A.
【解析】解:由函数图象可知当0<t≤3时,点P在AC上移动,
∴AC=t×1=3×1=3cm.故①正确;
在Rt△ABC中,S△ABC=6,即BC×3=6,得:BC=4.
由勾股定理可知:AB=5.
(1)当0<t≤3时,
S=BC•PC
=×4t
=2t.
(2)当3
过点P作PH⊥BC,垂足为H,则,
∴PH=PB=(8-t),
S=BC•PH
=×4×(8-t)
=-t+,
(3)当4<t<8时,过点P作PH⊥BC于H.
同理:S=
当0<t≤3时,2t=,解得t=,
当3≤t≤4时,−t+=,解得:t=7(舍去),
当4<t<8时,,解得t=6或t=10(舍去),
∴当t为或6时,△PQC的面积为.
故②正确.
故答案为:A.
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m,BC=2cm,∠ABC=45°,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折线BC→CD→DA运动,到达点A为止,设运动时间为t(s),△ABP的面积为S(cm2),则S与t的函数表达式为 .
【答案】S=.
【解析】解:(1)当点P在BC上运动时,即0≤t≤2时,
过点A作AH⊥BC于H,
∵AB=,∠B=45°,
∴AH=BH=1,
S=BP·AH=t·1=t;
(2)当点P在CD上运动时,即2
S =S四边形ABCD=1;
(3)当点P在DA上运动时,即2+
S=AP·AH=(t-4-)·1=(8+-t);
综上所述,S=
10.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4cm,∠B=30°,点P从点B出发,以cm/s的速度沿BC方向运动到点C停止,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A→C运动到点C停止,若△BPQ的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t(s),则y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 .
【答案】y=.
【解析】解:当点Q在线段AB上运动时,即0≤t≤2,
过点Q作QH⊥BC于H,由题意知,BQ=t,BP=2t,
∵∠B=30°,
∴QH=t,
y=·BP·QH=×(2t)×t=t2,
当点Q在线段AC上运动时,即2
过点Q作QH⊥BC于H,由题意知,CQ=8-t,BP=2t,
∵∠C=30°,
∴QH=(8-t),
y=·BP·QH=×(2t)×(8-t)=(8t-t2)=,
综上所述,y=.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C⊥BC,DC=4 cm,BC=6 cm,AD=3 cm,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以2 cm/s的速度沿折线BA-AD-DC运动到点C,点Q以1 cm/s的速度沿BC运动到点C,设P,Q同时出发t s时,△BPQ的面积为y cm2,则y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过A作AF⊥BC于E,
则四边形ADCF是矩形,
∴AD=CF=3,CD=AF=4,
∴BF=3,
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AB=5,
P点从B运动到A点需2.5 秒,
(1)当0≤t≤2.5时,过P作PE⊥BC于E,
∴ PE∥AF,
∴,
∴,即PE=,
y=·BQ·PE
=t·
=,
是一段开口朝上的抛物线;
(2)当2.5
=2t,是一条线段;
(3)当4
y=·BQ·CP
=t(12-2t)
=6t-t2,
函数图象为一段开口朝下的抛物线,
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12.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4 cm,∠B=60°,动点P以1 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至点B停止,动点Q以2 cm/s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折线BCD运动至点D停止.若点P,Q同时出发,运动了t s,记△BPQ的面积为S cm2,则下面图象中能表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当点Q在线段BC上时,即0≤t≤2时,
S=BQ·BP·sin∠B
=2t·(4-t)×
=,
图象为开口朝上的抛物线;
当点Q在线段CD上时,即2
=(4-t)×4×
=,
图象为一条直线,S随t的增大而减小;
即答案为:C.
13. 如图,矩形ABCD中,AB=2AD=4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lcm/s的速度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折线AD→DC→CB向点B运动,当一个点停止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是x(s)时,△APQ的面积是y(cm2),则能够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答案】A.
【解析】解:当点Q在线段AD上时,即0≤t≤1,y=·AP·AQ=(2t)t=t2,为开口朝上的抛物线;
当点Q在线段DC上时,即1≤t≤3,y=·AP·AD=(2t)×2=2t,为一段线段,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点Q在线段CB上时,即3≤t≤4,y=·AP·BQ=(2t)×(8-2t)=-2t2+8t,为开口朝下的抛物线;
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要求,
即答案为:A.
14.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BC=6,BC边上的高为4,直线MN交边AB于点M,交AC于点N,且MN∥BC,以MN为边作正方形MNPQ,设其边长为x(x>0),正方形MNPQ与△ABC公共部分的面积为y,则y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当PQ在边BC上时,由题意知,MN∥BC,
过A作AH⊥BC于H,交MN于G,
∴,
即,解得:x=2.4,
当0
当2.4
即,解得:AG=x,
∴GH=4-x,
y=MN·GH=x(4-x),为开口朝下的抛物线,对称轴为:x=3,
即选项D符合题意,即答案为:D.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1),B(,0),以线段AB为边向上作菱形ABCD,且点D在y轴上. 若菱形ABC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滑行,直至顶点D落在x轴上时停止.设菱形落在x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S,则表示S与滑行时间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 )
图1 图2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由A(0,1),B(,0),得:∠ABO=30°,∠ADC=∠OAB=60°,菱形的高为:.
(1)当点A在x轴上方时,菱形落在x轴下方部分为三角形,
S=·(2t)·t=t2,图象为开口朝上的抛物线;
(2)当点A在x轴上方时,点C在x轴上方时,菱形落在x轴下方部分为梯形,
S=·(t+t-1)·=t-,图象为一段线段;
(3)当点C在x轴下方时,
S=2-(6-2t)·(6-2t)=2-(t-3)2
图象为开口朝下的抛物线;
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A.
中考几何模型压轴题 专题3《函数图象的公共点》: 这是一份中考几何模型压轴题 专题3《函数图象的公共点》,共8页。
压轴专题05正确分析函数图象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压轴专题05正确分析函数图象答案解析,共27页。
压轴专题01动点与函数图象24题: 这是一份压轴专题01动点与函数图象24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