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江苏高考一模试卷真题汇编(含答案)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盘庚即位后,商朝的政治、军事及生态环境等更加恶化,于是迁都至殷,以削弱大贵族势力,转移平民反抗;把都城迁移到原来商朝的中心区域,以建立稳定的军事基地,也使商族统治阶层时时想起祖先功业,反思自己行为。这可以印证商朝迁都原因属于
A “去奢从俭”说B. “避水灾”说
C “统治危机”说D. “游牧民族生存”说
2.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董仲舒的目的是
A. 阐明“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B. 使儒学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
C. 论证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D. 加强君权的同时也抑制暴政
3. 下表关于小农经济的史料与对应的历史认识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4. 学者吴金成价明清时期的绅士,认为他们担当了①国家统治乡村的辅佐役;②乡村舆论对国家权力的代言人;③国家权力和乡村利害以及地区间矛盾的调停者等多种角色。这主要反映
A. 基层社会中政府的影响力消解B. 儒家知识分子重视扩大影响
C. 明清社会转型萌发于乡村地区D. 绅士阶层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5. 清初,不愿入仕的明朝遗民朱耷创作《秋林独钓图》(如下图),图绘凋零的树木被笼罩在深秋的寒意中,一湖静水之上只见高士孤身垂钓。这一作品
A. 突破了传统文人绘画的创作风格B.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
C. 表达了部分士大夫的精神追求D. 代表了清代宫廷画的审美取向
6. 下图为1907年清政府制定的一份章程内容。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A 封建统治遭受严重危机
B. 卖官鬻爵导致政治腐败
C. 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 “实业救国”成效巨大
7. 竹枝词是一种与乐、舞相结合的民歌形式。报人蔡寄鸥在民国初年创作了诸多作品,右表为其作品节选,观察表格,最契合其主题的是
A. 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B. 时代变迁推动移风易俗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民国社会转型积重难返
8. 1915年4月,《大公报》针对欧洲形势发表评论称:“交通阻绝,航路危险,舶来物品,一时难以运输,洋货之价目,陡然增高”。该现象对中国的影响是
A. 推销国货获得了天赐的良机B.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有所增加
C. 物流不畅使工商业陷入萧条D.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9. 1919年后,在《新青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三线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三线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地理试卷及答案.docx,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