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六节 美国(20)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29277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六节 美国(20) 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29277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六节 美国(20) 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29277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美国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题】七下第八章第六节美国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简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地图说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并说明其地理位置特点。
2.能够在地图上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理解农业带的成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3.通过对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4.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5.能够举例说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及成因。
3.美国的种族构成与多元化。
4.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教学难点】
明确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理解主要农业带的成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播放“美国”视频导入: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超级大国——美国。进而展示课题 第六节 美国。 | 观看视频,结合课前搜集资料,谈一谈:你眼中的美国 |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美国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并以美国之旅贯穿全文。 | ||||
美国的自然环境 | 旅 行 准 备
| 1、 美国之旅首先要知道美国在 哪?展图闪烁美国,引导学生读图描述美国的地理位置。
2、巴西的主要气候、地形区和河流。 (1)气候
2、领土构成
(投影美国政区图),要求学生读图说出美国领土的构成。
组织学生判读美国的领土构成,通过强调两个海外州的位置(再次投影世界政区图)突出美国领土地跨寒温热三带、北美和大洋两洲。 3、地形区、气候、河流
| 1、读图描述美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美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美国领土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三个温度带。 3)海陆位置:美国濒临三大洋,分别是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 4)相对位置:美国北临加拿大,南邻墨西哥,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 总体看来,美国陆地邻国少,周边多海洋,相对比较孤立。 2.判读美国领土的构成: 美国领土由本土(48个州和1个哥伦比亚特区)、海外州(阿拉斯加及夏威夷)组成。美国本土多在北温带,阿拉斯加大部分在寒带,夏威夷(属大洋洲)位于热带。
3、读图说出美国的主要气候、地形区和河流。 (1)气候:读图分析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填图 地形区: A.落基山脉 B.大平原、 C.阿巴拉契亚山脉 河流、湖泊、大洋 a.太平洋b.大西洋c.墨西哥湾、d.密歇根湖e密西西比河.
|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描述美国的地理位置,巩固描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通过读图、填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方位感,强化学生读图、记图的能力。分析地理位置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
衔接 与过渡 | 知道了美国的位置、地形、气候,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美国的城市和田园风光 | ||||||
现代化的农业 | 赏 田 园 美 国
| 1、播放视频美国的农业景观 展示图片:
| 1、欣赏美国大片的玉米、棉花、小麦、草场等景观,总结美国农业的特点 1.阅读教材内容P91,体会美国农业因地制宜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 2.结合收集资料,讨论: 分析玉米带,小麦区布局的影响因素。 3.识记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完成学案。
|
分析影响美国农业带分布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 |||
衔接 与过渡 | 美国是世界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它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 ||||||
引领美国制造业的高新技术产业 |
观 发 达 美 国
|
5. 通过读图8-6-5,可以看出美国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大国可见一斑。
| 1.阅读教材和地图了解美国自然资源的情况2.完成学案七,连线题
2.读课本P93图8-6-5,了解美国本土工业分布。
| 了解美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让学生深刻领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
衔接 与过渡 | 走在美国街头,你会看到哪些人种? | ||||||
移民国家 与 多元文化
|
谈 闲 情 美 国
| 1.播放视频“美国的人种构成”。 2.讲解:移民的概念。 3.强调: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 1.观看视频。 2. 阅读教材P86,第二自然段及图9.20,完成学案8。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资料的补充,拓展学生视野,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 |||
构 建 与 梳 理
| 通过本节课的美国之旅,你对美国有哪些了解? 师生共同边回顾边板书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 帮助学生总结学习一个国家地理知识的方法,同时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知识结构更系统。 | |||||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关于美国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是世界上工业高度发达,而农业非常落后的国家
B、美国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等不需进口
C、美国本土东面是太平洋,西面是大西洋
D、北极圈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洲,北回归线穿过美国的夏威夷洲
2.下列关于美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美国大部分国土都在温带
B.美国平原面积广大,耕地广大
C.美国森林、草地、矿产资源丰富
D.美国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
3、图3中能正确反映美国中部自西向东地势起伏的剖面图是( )
4.夏威夷群岛位于 ( )
A.美国本土 B.北极圈附近 C.赤道附近 D.北回归线附近
5.与美国陆地接壤的国家有 ( )
A.俄罗斯、加拿大 B.墨西哥、加拿大
C.丹麦、加拿大 D.墨西哥、俄罗斯
6.美国移民大多数来自 ( )
A.拉丁美洲 B.亚洲 C.非洲 D.欧洲
7.关于美国东部降水量的说法,正确的 (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多 B.由东向西逐渐增多
C.由北向南逐渐增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8.美国的海外洲都濒临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 美国聚居华人最多的城市,附近有著名的“硅谷”的是( )
A. 华盛顿 B. 纽约 C. 旧金山 D. 洛杉矶
10.关于美国描述错误的是( )
A.是汽车轮子上的国家
B.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生产专业化
C.是世界上典型的移民国家,混血种人居多
D.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进口量大
11.读“美国图”,完成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_________洋,B_________洋;C_________河,它仅次于非洲的______ 河,南美洲的______河和中国的______,是世界第四长河。
(2)在图中填注美国的两个邻国名称。
(3)美国自然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占世界的_______。
(4)主要城市:①_____,④_____,⑥_____。
(5)甲地附近是美国重要的_____(农业带),发展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以美国之旅为主线,分为“旅游准备”、“赏----田园美国”、“观----发达美国”、“谈----闲情美国”四部分贯穿整堂课,课堂小结前后呼应,视频、图片的使用,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补充相关资料,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激趣教学、设疑教学、问题导学、综合法、比较法、小组讨论等相结合,教学法多样化。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美国教案: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美国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美国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美国教案,共3页。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第六节 美国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第六节 美国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