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一课时教案

    6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一课时教案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6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友善,传递正能量。2、能力目标:能够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提供帮助,以恰当方式表达友善。3、知识目标:认识友善的重要性,学会友善待人,善待弱势群体。重点认识友善的重要性,学会友善待人。难点以恰当方式表达友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述疫情中的温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温暖。导入新课。讲授新课1   小小分享会:1)说一说,你在这次的疫情中也看到过类似的暖心之举吗?2)看到这些情形,你感受到了什么?2、总结:在疫情面前,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彼此关爱,这些温情就像是冬日的暖阳,形成一股温暖的力量,驱散了肺炎的阴霾!3、思考:只是灾难面前才会涌现出这么多的友善之举吗?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是否也有这样彼此关爱、相互帮助的景象?1)免费早餐。2)雪夜哈尔滨市民自发给清雪工人送千杯热奶茶4、讨论:1)餐馆老板和哈尔滨市民提供的仅仅是免费早餐和一杯杯奶茶吗?2)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5、我想这样做:请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在生活中努力付诸行动!6、总结: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7、观察与思考: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义务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请你思考以下,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为什么?8、总结:友善要以尊重为前提,友善待人,首先要尊重他人,采取恰当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善意才是明智之举。9、阅读角:请阅读课本第35页《张大爷的爱心卡》,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张大爷的制作爱心卡的目的是什么?2)你在生活中也感受过他人的善意,得到过他人的友善相待吗?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为此,你做了什么?10、故事角: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11、小提示: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12、观察与发现:1)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2)看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13、总结: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14、想一想,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怎样关爱身边的弱势群体呢?   感受疫情中人们的友善之举,不同的群体之间相互帮忙,共同抗疫。  懂得不是灾难面前才有善意,平常生活中人们也友善相待。   懂得友善要以尊重为前提,要以恰当方式表达友善。   通过张大爷和朱光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友善、温情、正能量的传递,懂得增韧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课堂小结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总结提升板书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第三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第三课时教案,共2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教案,共2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