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   教案01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   教案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案设计,共4页。

    课题
    登高
    课型
    探究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⒉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过程与方法: 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情感与态度: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材分析
    《登高》这首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唐代诗歌的学习。单元教学旨在引领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情怀,领略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全诗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吟诵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合作与探究。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才有助于培养和激发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学法
    1、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2、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去找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设计过程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内容提要
    方法与策略
    设计意图
    一、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很悲凉。
    飞鸟: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仅此一只,根据杜甫晚年的处境去想象,这时候他一个人漂泊在外,远离家乡,不知何时能够回到家。
    学生齐读首联,激发学生想象。
    学生闭上双眼,伴着音乐和教师对画面的描述,想象诗中的画面与意境。
    1、重在培养学生抓住意象鉴赏诗歌的能力,抓住景物特征,结合时代背景,体会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的复杂感情,突破重点。
    2、将诗句转换成描述性语言,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在头脑中再造想象,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二、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找出诗句意象,想象画面。
    明确:无边落木萧萧下——写山景,“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在秋风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而身心交瘁的诗人更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当诗人想到,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自己也将要象这随风飘零的黄叶一样,结束这短暂的一生,这样的联想是多么的悲凉啊。
    2、把“落木”改成“落叶”,哪一个更好一些?为什么?
    明确:“落木”更好,落叶有很多种,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落木”给人感觉比较沉重,“落叶”比较轻飘。“落木”给人感觉光秃秃的样子,而“落叶”让人感觉到树上还有许多叶子。从颜色上看“落木”往往让人联想到树干的颜色,枯黄。
    3、分析“滚滚长江东逝水”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呼应前面的“无边”,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呼应前面的“萧萧”,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而这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既联想到时光的易逝,又联想到时间的永恒。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发显得短暂,两相比较,就更让人感慨万端了。本诗是作者暮年的作品,他看到江水的时候就想到,唉,老了,岁月不待人呀!因此这个地方要用‘滚滚’,不能用‘滔滔’。这里我们就可以想到杜甫的心情,什么样的心情?悲凉。
    以抢答的形式回答第一个问题。
    小组合作,分任务完成。第一第二组完成画问题1、2的题目;第三第四组完成问题3的题目。
    完成规定任务后还可以任选任务。把讨论内容写在稿纸上,派代表回答后,生互评,师作点拨。
    1、对第一个问题很快能概括出来,因此适宜用抢答方式呈现答案。
    2、分任务小组合作讨论能更容易更全面地找到答案,让学生另外自由选择问题能减轻学习压力。
    三、鉴赏——“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本诗诗眼:悲。
    2、(4)“悲”字是本诗诗眼,也体现了作者浓厚的悲情,那作者的悲情来自哪些方面呢?立足于文本,从诗中找出悲之因。
    明确:悲之一:悲秋。
    悲之二:客中悲秋。
    悲之三:常客悲秋。
    悲之四:万里常客悲秋。
    悲之五:独自登台。
    悲之六:多病独登台。
    悲之七:晚年多病登台。
    悲之八:生活艰难。
    悲之九:新停酒杯。
    3、如此多悲,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的感伤。
    再小而言之的自我:功业无成——壮志难酬
    小而言之的家运:羁旅之愁——漂泊之苦
    国家:国运衰微——国难
    1、先让学生找出诗眼;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作者的悲情来自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层层递进。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层层递进的启发学生找出诗人的情感。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启发提问,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当中,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鉴赏诗歌的能力。
    板书设计
    再小而言之的自我:功业无成——壮志难酬
    《登高》 小而言之的家运:羁旅之愁——漂泊之苦 悲的原因
    国家:国运衰微——国难
    教学感悟或反思
    通过分析的意象,深层探究,感悟诗人的情感,摸杜甫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这节课设计的初衷,在原有对诗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大量资料,立足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层层深入探究,深层解读诗作中隐含的人文内涵,悲中显壮,悲中显真。在引导过程中做必要拓展,增加学生的人文积累,增加课堂的厚重感。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不足之处: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预习时辅助资料的阅读不够细不够深入,课堂拓展不流畅;方法手段技巧教师语言都显得拖沓,费时;悲壮情感探究比较到位,但引导学生立足诗作具体分析地不够,悲中显“真”得探究,显得机械;3、整节课前松后紧,节奏把握不好。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 学 重 点,教 学 难 点,解决办法,学生活动设计,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总结、扩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案及反思,共3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