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 教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   教案第1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   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的基础上,学习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规范答题思路。
    3.知人论世,理解杜甫在诗中流露的苦痛和忧思。
    二、重难点:学习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规范答题思路。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诗句,导入课文
    1. 那些年我们学过的诗句,你还记得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些诗句都是出自谁的笔下?(杜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晚年的诗作:《登高》。
    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1.字音字义
    啸(xià) 渚(zhǔ ):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huái )(古音,押韵)
    繁霜鬓(bìn)
    2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节奏、语音、语调、语速。
    深入其境,感同身受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书脚注解感知诗歌。
    4.教师配乐范读
    5.集体配乐朗读,读后明确感情基调:悲。
    6.明确结构
    所见 写景
    登高 (悲)﹛
    所感 抒情
    (三)自主学习,感受诗情。
    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情!作者悲的是什么呢?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2.写作背景:(有学生结合手机,电脑、图书等多种途径自主搜集资料然后在班上分享交流)
    •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终身失意,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
    •从48岁开始,又遭受“安史之乱”,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一直漂泊。
    •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此时55岁。“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好友李白、高适、严武(对杜甫多有接济)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3.联系诗人背景,理解相关悲情。
    颈联:万里——漂泊地远 悲秋——时之凄惨 常 ——久旅 做客——羁旅他乡
    百年——年老迟暮 多病——多病体衰 独 ——孤独 登台——亲朋离散
    颈联字字皆情,字字皆悲。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
    国事艰难,壮志难酬,久病戒酒,无处消愁!
    4.再读诗歌,感受悲情。
    合作探究,赏析画意
    诗中哪些内容引起了作者的深切悲情?(登高所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 .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象的?
    (思考提示:诗句里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给你什么感觉?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答:诗句描写了一幅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秋景图(总括图景)。②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描绘了秋日里秋风瑟瑟、高天在上、猿猴哀鸣、水中陆地孤零、河岸白沙冷清、空中孤鸟徘徊盘旋的画面(分析:表现手法+景象特点),营造出一种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孤独悲凉之感(作用:效果+情感)。
    方法:①总括画面+②表现手法+景象特点+③表现效果+情感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象的?
    (思考提示:诗句里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给你什么感觉?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用分析首联的方法对颔联进行分析(写下关键词),2分钟后和同桌讨论,讨论1分钟后将最后思考结果写在一张纸上(3分钟)。
    方法提示:①总括画面+②表现手法+描述画面+③表现效果+情感
    答案:①诗句描写了一幅壮阔苍凉又深邃悠远的落木长江图。(总括图面)
    ②诗人寓情于景,描绘了无边原野上树叶枯黄纷飞、滚滚长江奔流而东的画面,落木枯黄就像人生之秋,长江奔流就像时光流逝。(分析:手法+画面)
     营造出一种开阔苍凉又深邃悠远的悲壮之境,⑤表达诗人孤苦飘零、壮志未酬的痛苦沉郁之情和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作用:效果+情感)。
    方法:①总括画面+②表现手法+描述画面+③表现效果+情感
    小结:首联和颔联浑然一体,都是写秋景。诗人将景物放在高远壮阔的天地之间,境界深远,营造出雄浑苍凉又深邃悠远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无尽悲凉。为下文的深切抒情,做足铺垫。
    4. 高考链接:此类景象分析的高考题型有哪些:
    (1) 2016全国卷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金陵望汉江 》(李白)
    (2)15江苏卷:(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
    (3)15福建卷:(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秋夜纪怀》(陆游)
    (4)14年广东卷:(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望江怨 送别》(万树)
    (5)09年福建:(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句的颔联。《江行》(严羽)
    5.跟视频朗读,感受悲情
    (五)总结
    1.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悲秋,但取景雄浑开阔,意境苍凉壮阔,节奏抑扬顿挫,抒发之情,悲而不颓,沉郁顿挫,慷慨激越。
    背诵课文。我们就把自己当做杜甫,带着悲愁苦恨,再读诗歌。朗读的时候应缓慢一点,把这种悲苦之情读出来。可以适当加上动作、表情等。
    (六)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备注: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问题:诗的首联(或颔联,任选一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象的?
    方法:①总括画面+②表现手法+描述画面+③表现效果+情感
    首联:①首联描绘了一幅清冷孤独的江风夜舟图!(总括)。②月夜下,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江面上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诗人寓情于景,(分析:景象特点+表现手法)营造一个清冷孤独的意境,委婉表现自己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表达了心中孤苦伶仃,漂泊无依的悲苦凄怆之情(作用:效果+情感)。
    颔联:①颔联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星月大江图!(总括)。
    ②广袤的夜空下,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画面雄浑壮阔。诗人以乐景写哀情,描绘壮阔的大场景(分析:景象特点+表现手法)更加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作用:效果+情感)。
    板书

    登高所见 写景— 寓情于景 苍凉壮阔
    登高 (悲)﹛
    登高所感 抒情— 直抒胸臆 沉郁顿挫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三个维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生活阅历不足或者对时代背景不了解而不能准确把握诗歌感情,这个方面要给足学生时间和条件去了解和准备,在课堂上要给予他们机会分享和补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诗歌内容。
    《登高》课后自主测评练习
    课内练习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写法。
    2.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势,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全诗前半部分侧重______________,后半部分侧重_________。
    4.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再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答案: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静态)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动态)描写,整句属于(动静结合)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
    2.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落叶飘零落下)的声态,“滚滚”写出了(长江滚滚而来,奔腾不息)的豪迈气势,使这两句意境更加(雄浑开阔),感情更加(强烈奔放、慷慨激越)
    3.从表达方式看,全诗前半部分侧重(写景),后半部分侧重(抒情)。
    4.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再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课外延伸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3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4分)
    参考答案: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 学 重 点,教 学 难 点,解决办法,学生活动设计,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总结、扩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案及反思,共3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