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一节 杠 杆课堂检测
展开9.1 杠杆
1.如图所示,在处于水平平衡的杠杆上A点挂上4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g),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作用在杠杆B点的力最小应是(g取10N/kg)( )
A.6N B.1.5N C.3N D.15N
2.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的长度为2 cm,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0°角)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为3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力臂为,大小为8 cm
B.此时杠杆为省力杠杆
C.钩码总重为2 N
D.若改为在A点竖直向上拉,则为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3 N
3.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的长度为3cm,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的力臂为0.12 m B.此时为省力杠杆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D.钩码总重为2N
4.下列图中使用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B.
C. D.
5.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6.如图所示,用起瓶器开启瓶盖时,起瓶器可看做是( )
A.以A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B.以A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C.以B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D.以B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7.《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
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
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
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
D.增大“重”时,应更换更小的“权”
8.如图是一根曲杆,可以绕着O点转动,C处挂着一个物体,若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在此位置平衡,请画出这个力。
9.停车场入口处常用横杆来控制车辆的进出,如图甲所示.我们可以把该装置简化成如图乙所示的杠杆.若横杆粗细相同、质量分布均匀,重.要使横杆保持水平平衡,需在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______N.
10.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和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杠杆平衡(杠杆自重、挂盘和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则杠杆左右两边的力臂之比为________,1个甲球和1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甲球和乙球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11.小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杠杆平衡后,小黄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若每个钩码重0.5 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5 N。
12.小明利用杠杆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下沉,若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悬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_个钩码;之后在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_______(选填“不动”“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
(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左盘盛放物体,右盘加减砝码,此天平是利用了哪一类杠杆制作而成的?______________。
(3)小明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
①假如支点O因某种原因向右偏移,则测量值_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假如砝码因生锈等原因质量增大,则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0°角)拉杠杆时,动力臂;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阻力臂的大小,杠杆为费力杠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在A点竖直向上拉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答案:D
解析:已知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拉力的方向与杠杆成30°角,由正弦定理可得拉力的力臂是的一半,,故拉力的力臂,A错误;
此时拉力的力臂,阻力臂,由于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故杠杆为费力杠杆,B错误;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C错误;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解得,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题图中,起瓶器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道钉撬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钢丝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5.答案:D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阻力和动力臂一定时,减小阻力臂,可以减小动力,达到省力的目的。修剪树枝时,树枝对剪刀的作用力是阻力,园艺剪刀是一个省力杠杆,要能省力只能增大动力臂或减小阻力臂,所以园艺师傅还可以把手向右移,尽量远离支点也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A中增大阻力臂会更费力;B中减小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会增大动力,阻力是树枝对剪刀的作用力不变;C中动力臂大小不变。
6.答案:B
解析:用起瓶器开启瓶盖时,瓶盖中的B点被撬起,所以B点是阻力的作用点,在开启瓶盖的过程中,起瓶器绕A点转动,所以A点是支点,在整个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
7.答案:C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权标=重本。“权”小于 “重”时,“本”确定,但“标”是可以改变的,所以A端不一定上扬;“权”小于“重”时,由“权标=重本”知,“标”一定大于“本”;增大“重”时,“权”和“本”不变,由“权标=重本”知, “标”会增大,所以应把“权”向A端移;增大“重”时,“本”不变, 由“权标=重本”知,可以增大“标”,或增大“权”,故D错误,故选C。
8.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连接,若在A端施加一个力F,当F的方向与垂直时动力臂最大,此时最省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动力的方向应向上,据此可画出最小的动力。
9.答案:440
解析:根据题意,O点为杠杆的支点,横杆的重力G为阻力,阻力臂为横杆的重心到O点的距离,,在A端施加的竖直向下的力F为动力,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10.答案:2:1;1:3;1:3
解析: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由題图可知.杠杆左边的力臂为4l,右边的力臂为2l,则杠杆左右两边的力臂之比为2:1;根据和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则,即1个甲球和1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1:3;密度之比为1:3。
11.答案:(1)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4
(3)大于
解析:(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可以从杠杆上直接读出,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上一个小格代表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解得,所以应在B位置挂4个钩码。
(3)当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时,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因为,所以。
12.答案:(1)右;4;逆时针旋转
(2)等臂杠杆
(3)①大于
②小于
解析:(1)杠杆静时,杠杆的左端下沉,说明右端偏高,平衡螺母需向右调节;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即,解得,故B点需挂4个钩码;在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下同时再加挂一个钩码,则左侧,右侧,因为,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降,即杠杆将逆时针旋转。
(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左盘盛放物体,右盘加减砝码,此天平是利用了等臂杠杆的原理制作的。
(3)小明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
①假如支点O因某种原因向右偏移,放砝码一侧的力臂减小,故测量值大于实际值;
②假如砝码因生锈等原因质量增大,读数时仍按砝码上面标的数值来读数,则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压 强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压 强综合训练题,共7页。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浮 力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浮 力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如图所示,两物体静止在水中,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六章 力和运动第三节 重 力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第六章 力和运动第三节 重 力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物体中,重力最接近1N的是,下列物体的重力接近1 N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