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项训练11: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项训练11: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第1页
    专项训练11: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第2页
    专项训练11: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项训练11: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专项训练11: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共19页。
    专项训练11 文言文阅读
    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水芙蓉之于夏,木芙蓉之于秋,可谓二季功臣矣。然水芙蓉必须池沼,“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者,不可数得。茂叔之好,徒有其心而已。木则随地可植。况二花之艳,相距不远。虽居岸上,如在水中,谓之秋莲可,谓之夏莲亦可,即自认为三春之花,东皇未去也亦可。凡有篱落之家,此种必不可少。如或傍水而居,隔岸不见此花者,非至俗之人,即薄福不能消受之人也。
    (李渔《闲情偶寄》)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C.水芙蓉之于夏 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D.然水芙蓉必须池沼 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
    2.翻译句子。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茂叔之好,徒有其心而已。
    3.如何理解(甲)文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
    4.(甲)文描写“莲”和(乙)文描写“木芙蓉”在写法上有何共同特点?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卿言多务熟/若孤?
    C.睨之久/而不去。
    D.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告辞)
    B.而安敢轻吾射。(轻视)
    C.卿今者才略。(才干)
    D.以我酌油知之。(斟酌)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短文叙事简洁。甲文主要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乙文主要写了卖油翁观看射箭和演示倒油绝活的故事。
    B.两则短文均采用对话描写。甲文孙权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意味;乙文陈尧咨说话先质问后怒斥,而卖油翁回答则淡然沉稳。
    C.两则短文的人物形象鲜明。甲文塑造了吕蒙由不爱学习变为才略惊人的“非复吴下阿蒙”的形象,乙文塑造了卖油翁身手不凡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形象。
    D.两则短文意蕴颇丰。甲文告诉我们只要学习就会有长进的道理,乙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 )
    A.亭亭净植(种植)B.宜乎众矣(应当)
    C.少时,雨过天晴(一会儿)D.余以为妙绝(极点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忽有大雨倾盆而至
    C.荷花为雨所洗 余以为妙绝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实为花中仙子也
    10.用“/”划分文中画线句子的节奏。(划两处)
    一 日 偕 数 友 观 荷 于 湖 边 亭 中
    11.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1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①_________”,(乙)段赞荷为“②________”。(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③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动人表达作者④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轮扁斫轮
    (战国)庄子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13.选文中,“______________”表现了卖油翁技术的娴熟,“______________”表现了轮扁手艺的高超。(用原文句子填空)
    14.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15.根据示例,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示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分析:“乎”表示反问的语气,表现了康肃对自己射箭本领的得意,对卖油翁的轻视,刻画了康肃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性格。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分析:
    16.教材选入《卖油翁》时删去了原文的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里说的“解牛斫轮”指的就是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你认为《轮扁斫轮》与《庖丁解牛》所说的道理果真如欧阳修所说的没有差异吗?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
    (3)贞以立志(__________)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20.(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二、课内阅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23.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中的“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要求押韵。
    B.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龙就灵验了,这是作者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芬芳馥郁。
    C.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突出了主人身居陋室,却有安贫乐道的情趣,超尘绝俗的胸襟。
    D.文章最后两句,连举诸葛亮、杨雄、孔子三位古人,运用类比的手法,来证明自己的陋室不陋,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 (2)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
    (3)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 (4)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
    2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6.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气质风度方面,表现出莲的通达正直,美名远扬。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
    D.文章将菊、牡丹、莲拟人化,又从映衬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7.周敦颐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请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各自蕴含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阅十余岁(_______)
    ②竟不可得(_______)
    ③如其言(_______)
    29.翻译下面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0.《河中石兽》语言简洁,情节内容层层铺垫,人物生动形象,在这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
    1.B
    2.(1)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周敦颐喜欢莲花,也徒有爱莲之心而已。
    3.这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暗中批判了当时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态;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能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和品行高洁的人太少,耐人寻味。
    4.共同点: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甲】文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突出莲花的高洁品格,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乙】文用莲花来衬托木芙蓉易种植,艳丽、花期长,广受欢迎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木芙蓉的喜爱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1.A.之: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而: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C.于:对,对于,介词/在,介词;
    D. 然:然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这样,指示代词;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⑴予:我。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妖:妖艳。
    ⑵茂叔:指周敦颐,字茂叔。好:喜欢,喜爱。徒:只。而已:罢了。
    3.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句子的意思是: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这是个反问句,意思是和我一样的人少之又少,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和他一样品行高洁的人太少;照应上文“予独爱莲”,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批判了当时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态。
    4.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
    甲文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的形象作正面衬托;用“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的形象来作反面衬托,衬托“莲,花之君子者也”的形象,突出其高洁傲岸的特点,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用“水芙蓉必须池沼”来衬托“木则随地可植”“凡有篱落之家,此种必不可少”突出“二花之艳,相距不远”,从而表达出作者对木芙蓉的喜爱之情。
    因此二文都使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
    【点睛】
    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乙:水芙蓉对于夏天,木芙蓉对于秋天,可称得上是两个季节的功臣了。但是水芙蓉只能生长在池沼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让人可望不可即。周敦颐喜欢莲花,也徒有爱莲之心而已。木芙蓉则可以种在任何地方。何况这两种花的艳丽相差不远。木芙蓉虽然种在岸上,却像长在水中,可以说它是秋莲,也可以说它是夏莲,即使自认它是春天的花,只要在春神还没有离开的时候开放的也可以。凡是有篱笆院落的人家,一定要种植木芙蓉。如果居住在岸边,隔岸见不到这种花,那么这家的主人不是一个极俗的人,就是一个福浅不能享受的人。
    5.A
    6.B
    7.C
    【分析】
    5.本题考查断句。
    B.有误。意思为: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修改为:卿言多务/熟若孤?
    C. 有误。意思为: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修改为:睨之/久而不去。
    D. 有误。意思为: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修改为: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故选A
    6.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有误。意思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辞,推托;
    B. 正确。意思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C. 有误。意思为: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D. 有误。意思为: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酌:舀取,这里是倒入。
    故选B。
    7.
    C.“乙文塑造了卖油翁身手不凡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形象”有误。改为:乙文塑造了陈尧咨身手不凡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形象。卖油翁是一个不卑不亢、谦虚、虽然技高一筹却不为自满的人。故选C。
    【点睛】
    参考例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康肃公陈尧咨擅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8.A
    9.D
    10.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1.(1)(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
    (2)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12. ①花之君子 ②花中仙子 ③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④对荷花的喜爱、赞美
    【分析】
    8.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亭亭净植(竖立)。故选A。
    9.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B.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C.介词,被/动词,认为;
    D.助词,都表示判断;
    故选D。
    10.
    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故停顿是: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1.
    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注意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2)至:到。临:靠近。欣然:高兴的样子。食:吃饭。
    12.
    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莲,花之君子者也”看出,甲文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之君子”,从“实为花中仙子也”看出,乙文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中仙子”。甲文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乙文从“余以为妙绝”可以看出,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点睛】
    甲文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乙文译文:
    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13.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14.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15.“已夫”是罢了的语气,表示强调的语气。强调了齐桓公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这一论断,表现了强烈的自信。
    16.有差异。“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表现了欧阳修一种反向的思考,他认为熟能生巧固然是一件好事,但生命也需要创新,并且如果万事都能生巧,那便磨灭了人们最初行事的初衷。《轮扁斫轮》蕴含的道理是实践才能出真知,古人思想上的精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庖丁解牛》蕴含的道理是熟能生巧。
    【分析】
    13.
    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空:应填“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葫芦口本已极小,又盖了一枚铜钱,就更小了,油能从钱孔入,钱却不湿,可见卖油翁技术的娴熟。
    第二空:应填“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轮扁斫轮能做到不快不慢,不宽不紧,从手中做出的活儿,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规律。表现了轮扁手艺的高超。
    14.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故断句为: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15.
    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已夫”的意思是罢了。句意为: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在句末起到强调的作用。强调了桓公读的书确实是古人的糟粕。从末段轮扁的语言可以看出他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结合了自己斫轮的经历,并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有着丰富的生活基础,所以才敢于向桓公进言。“已夫”表现了他强烈的自信。
    16.
    考查比较阅读。“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是对陈康肃的嘲笑,你与杀牛的疱丁,斫轮的轮扁有什么区别呢?都只是熟练罢了。这可以理解为欧阳修对于熟能生巧的一种否定,熟能生巧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千百次的重复,并没有任何的创新,如果做什么都可以熟能生巧,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还需要什么探索呢?《轮扁斫轮》中,轮扁用自己的经历提醒桓公,古人留下的东西并不是他思想的精髓,一些精华的地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多实践,多锻炼,才能融会贯通,实践才能出真知。《庖丁解牛》中庖丁因为解牛的本领受到梁惠王的赞赏。他这种本领来自于无数次的解牛。这两个故事都不同程度地从正面肯定了熟能生巧。所以《轮扁斫轮》与《庖丁解牛》所说的道理和欧阳修所说的是有差异的。
    【点睛】
    译文:
    卖油翁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轮扁斫轮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呀?”
    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
    又问:“圣人还在吗?”
    桓公说:“已经死去了。”
    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
    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从手中做出的活儿,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规律。这种火候嘴里说不出来,但是有个规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17. 多 少 坚定,坚贞,有节操 种植,栽培
    18.D
    19.(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20. 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分析】
    17.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句意: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
    (3)句意:坚定是为了立志。贞:坚定,坚贞,有节操。
    (4)句意:所以,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树:种植,栽培。
    18.
    A. 助词,的;
    B.助词,无实义;
    C. 助词,的;
    D. 代词,它,指竹子;
    故选D。
    19.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以下重点词语意思:
    (1)之:宾语前置标志,“莲之爱”即“爱莲”;同予;和我一样。
    (2)见:看见;其性:它的秉性;中立:正直无私;不倚:不偏不倚。
    20.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从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知,表现的是莲的外形;从“香远益清”知,表现的莲的香气。从乙文“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知,表现的是竹的性直;从“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表现是竹的“心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所以,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21. 出名,有名 这 博学的人
    22.(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3.B
    【分析】
    2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①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斯:这。
    ③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鸿儒:博学的人。
    22.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上阶:长在阶上;绿:碧绿;入帘:映入竹帘。
    (2)云:说;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23.
    B.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龙就灵验了,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
    【点睛】
    参考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24. 多 亲近而不庄重 竖立 应当
    25.(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6.B
    27.观点:荀子的话:环境可以改变人。周敦颐的话: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看法:示例一:赞成荀子的观点。环境可以改变人,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好的环境中,人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不好的环境中,人会沾染恶习,受到不良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示例二:赞成周敦顾的观点。人只要意志坚定,洁身自好,就可以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如果能积极面对,战胜困难,还能从逆境中脱颖而出。
    【分析】
    24.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可爱的有很多。蕃:多;
    (2)句意: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
    (3)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
    (4)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25.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同(像)”“何(什么)” 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外形角度描写的,表现了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是从气质风度方面描写的,表现出莲的美名远扬。故选B。
    27.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比喻义是:人生活在好人中,也能成为好人,比喻良好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则说的是环境对人不好的影响。整句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的重要性。环境能够造就人,也能够毁灭人,一个好的环境能够使人上进,一个恶劣的环境同样也能够毁灭人。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主要讲人可以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同理,一个人受不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关键还在于自己,只要意志坚定,洁身自好,就可以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反之则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点睛】
    参考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28. 经过 最终,终于 按照
    29.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很多,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30.①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如写石兽落水后,寺僧打捞石兽的情景,“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这里的三个短句,写明了事件的经过,其中“棹”“曳”“寻”三个动词用得相当准确、精当。然后仅以“无迹”两字交代了事件的结果,简洁之至。
    ②文章采用层层铺垫的写法。作者先写寺僧打捞石兽的结果,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又引出了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找到石兽的结果,巧妙的表现了老河兵的经验丰富,自信满满。文章采用这种写法,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平而不板,耐人寻味。
    ③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如分别写了讲学家的“笑”,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讲学家自恃博学,自以为是的心态;老河兵的“笑”也运用神态描写,则是更多的对讲学家自恃博学的一种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胸有成竹和经验丰富。
    【分析】
    28.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阅”是“经历”;“如”是古今异义词,“按照”的意思。
    29.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然(既然这样)、但(只)、臆断(主观地判断)、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0.
    考查对文章的写作技巧的理解分析。根据题目要求,从“语言简洁、情节内容层层铺垫、人物生动形象”这三个角度,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1)语言简洁:如文章中的“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句,通过“棹”“曳”“寻”几个动词,就把寺僧寻找打捞石兽的情景描绘出来,语言简洁而准确。
    (2)情节内容层层铺垫: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作者先写寺僧打捞石兽“寻十余里,无迹”的结果;这为引出下文讲学家的看法做了铺垫;众人认为讲学家的观点为“确论”,这又为引出了老河兵的观点和看法做铺垫。最终以老河兵的方法寻找到了石兽。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这样文章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3)人物生动形象:文章叙写了多个人物,运用多种的描写手段,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实。如:文章分别叙写了分别写了讲学家的“笑”和老河兵的“笑”,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讲学家自恃博学,自以为是的心态和老河兵的胸有成竹和经验丰富的形象。
    【点睛】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荒唐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相关试卷

    专项训练03:名著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

    这是一份专项训练03:名著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共20页。

    专项训练01:字音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

    这是一份专项训练01:字音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共12页。

    专项训练13:写作练习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

    这是一份专项训练13:写作练习 期末专项复习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2年),共24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