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一年级上册二 妈妈小帮手——分类与比较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科目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单元
二(1)
单元主题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课题
信息窗1《分类》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点
能按指定的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能按指定的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备注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坐的位置来分。”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左边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左边的同学,坐着的是右边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 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
(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 自主练习第二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 自主练习第三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注重联系生活经验,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再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自己的衣服都是怎么放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多种分类的标准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类,通过对比,进一步发现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板
书
设
计
分类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教
学
反
思
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体会分类的标准如何制定,多数学生只能想到按照上衣与下装或者是衣服的主人的标准分类,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家很少做这种家务活,因此老师适当提示可以按照颜色、季节等,学生的思维开始变得活跃起来。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只要引导得当,就会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二 妈妈小帮手——分类与比较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二 妈妈小帮手——分类与比较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数学一年级上册一 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一 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青岛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二 体检中的百分数——百分数(一)公开课第4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二 体检中的百分数——百分数(一)公开课第4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巩固练习,补充练习,全课总结,升华提升,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