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0.4 平移(26)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9401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0.4 平移(26) 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9401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4 平移教案设计
展开10.4 平 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生活中具体物体的平移,经历平移图形的操作,理解平移的性质。
2、 会用平移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
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教学重点及 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平移的性质,能按要求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平移特征的探索与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思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1、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有竹排水中游、大厦里的观光梯、生活中的交通工具的移动、家里的移门、冉冉升起的五星旗等,
问这些物体的运动给人什么感觉?
2、引入课题:将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二、新课讲授
1、深入思考,通过画图得出平移的概念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演示图像平移的过程得出平移的定义:由学生总结概括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图形的变换叫做平移。
原图形上的一点A平移后成为点A’,这样的两点叫做对应点,线段AB和线段A’B’叫做对应线段,∠A和∠A’叫做对应角。
2、深入探索得出平移的性质(用白板动手操作演示)
老师和学生共同作出图形体会作图的过程
连接对应顶点AA’,BB’,CC’,DD’ 连接对应顶点的线段的位置、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让学生先猜想:
(1)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2)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验证性质
对应点连接的线段平行可以通过几何证明:证明依据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于是通过白板验证证明得出平移的性质:
(1)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2)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通过探索平移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及协作能力。
3、体会点、线、面、体的平移
多媒体演示学生体会
三.典例剖析 深化巩固
结合平移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前后所学知识得到融会贯通。
1.图中的变换属于平移的有哪些?
注:(1)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移动过程中图形自身方向不变,只有位置发生变化。
2、荡秋千是平移吗?(多媒体演示)
学生探讨
3、求下列两个图形的周长?(多媒体演示)
依据线段的平移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大小和形状
4、如图,将△ABC的顶点A移动到点D处,作出平移后的△DEF.
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探索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巩固平移的概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方法(1)依据平移的性质得到
(2)线段的平移得到
(3)面的平移得到
让学生用白板演示做题过程体现多媒体解题画图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平移的性质绘制美丽的图案
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么绘制的?
2.图片欣赏并说出这些图片是怎样形成的
五、总结分享收获
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知识内化。
六、作业布置
习题10.4中第1、2、3题;
完成课后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使用计算机来完成。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4 平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4 平移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质,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4 平移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4 平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4 平移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4 平移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思考,引入新课,总结分享收获,自我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