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教案,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评价体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巴西》课标分析
【课标解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一、课程目标
《课标》指出:
☆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与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 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课标》的解读:
由新课标的要求可见,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尤其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
基于上述目标,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能够运用图文资料,归纳出巴西的位置特点及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自然环境对工农业的影响。
2.通过实例知道区域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总结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3.通过实例的学习,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二、内容标准
《课标》中规定,(一)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二)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三)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
基于上述内容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环节,自主复习,固化知识。通过猜图片、视频激趣导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将注意力快速集中,引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案导航,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与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能力。借此夯实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环节,温故知新 活化知识。利用刚复习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结合地图分析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迁移应用 内化知识。利用亚马逊河的航运价值与莱茵河相比较,学以致用掌握分析河流航运价值的方法;结合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分析巴西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区,以及钢铁工业为什么布局在沿海地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四环节,思维拓展 知识深化。学生深入思考巴西用甘蔗作原料生产乙醇汽油是否可行,并利用微课助学,呼吁学生不要忘记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价值观的德育教育。
第五环节,思维导图 建构联系。利用思维导图和微课的引领,最终让学生发现复习区域地理的思路,并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第六环节,反馈训练 直击中考。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达成情况,使本次教学的效果得以升华。
《巴西》教材分析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人文地理特征非常独特,具有浓郁的南美风情,为了很好的落实关于认识国家的一系列目标要求,由此教材选择了巴西作为地区学习的案例。
巴西是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美的发展过程和状况,巴西是拉美的缩影,对巴西的学习不仅仅是是了解一个国家,实际上也是间接地了解了拉美。
为了落实本节的教学目标,教材选择了巴西的自然环境与当地工农业的关系,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可持续发展等主要教学内容。“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主要介绍了巴西人种的特征,主要包含了巴西的地理位置、巴西文化的多元色彩、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具有非常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是对本地区的总体把握。“发展中的工农业”主要介绍了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要包括巴西的自然地理条件、工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产品的种类与分布,突出了工农业生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分析本地区人地关系的切入点。“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重点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1、 知识结构:
①殖民统治(亚、欧、非)——种族构成的复杂性(①不同种族;②比例)——文化特点的特殊性——民俗文化代表(狂欢节、足球、桑巴舞)
不同种族的比例,尤其是混血种比例之高——可以说明殖民初期种族歧视不突出,更有利于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课本正文、阅读材料和活动的关系。抓住殖民统治这一主线对教师合理的选择、取舍、组织教学内容是十分有帮助的,做到散而不乱,真正驾驭教学内容。
②发展民族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城市病”和雨林危机
提高认识:对于全人类及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破坏程度:每几秒钟就有一个足球场大的森林消失……原因:外国公司的掠夺、本国环境意识淡泊、贫困、雨林区移民激增、耕地少等,联系其他,渗透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意识。
2.内容结构
(1)本节教材以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工业布局和人口分布进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3)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内容整合
(一)横向整合
巴西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巴西的自然环境和巴西的工业布局特点。教学中选择了巴西的自然环境与当地工农业的关系,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可持续发展等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思维空间,沿学生思路,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联系。例如:在讲到巴西的气候特征时,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现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思。
(二)纵向整合
巴西是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巴西是拉美的缩影,对巴西的学习不仅仅是是了解一个国家,实际上也是间接地了解了拉美。前有澳大利亚、美国可比较学习,加强地理事物之间的纵向联系。
4.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了很好的落实关于认识国家的一系列目标要求,由此教材选择了巴西作为地区学习的案例。对巴西的学习不仅仅是是了解一个国家,实际上也是间接地了解了拉美。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六年级下册走近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本节教材上面承接了美国,下面统领了拉美其他国家的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方法。
《巴西》学情分析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处,这里经济发展迅速,流动人口众多,聚集了众多的外来民工子弟,现在我校的外地学生已经超过半数,且流动性较大,加上他们所受的教育水平,他们的学习基础、能力、习惯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而相对本地学生,由于他们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多是主观的、任性的,他们生活的范围是狭小的、单调的,因为以上多方面原因,导致初二学生在地理的区域性综合性等方面认识比较单调,地理知识感觉抽象。
一、从学生角度而言,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了初一这一学年的基础学习,学习已有了地理基础,但是抽象思维还很低下,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首先,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生活空间狭小,平时看到听到的新鲜事不多,见识少,空间概念相对缺乏。初二学生通过前面各章节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区域地图分析的方法和能力,也初步具备了认识、了解和掌握一个国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看图、析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对《巴西》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其自然环境与学生生活环境差异巨大,缺乏亲身体验,可能造成学生对热带雨林合理开发和保护问题的学习困难存在。
其次,初二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学习巴西时,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举例,多要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二 、从地理环境而言,初二学生虽然也经常外出旅游,但因年龄特点、心理原因,有的只是乐趣,缺乏总结、分析、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可以说出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能初步分析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美国均已经学习过,学生有良好的知识铺垫;另外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已初步建立地理学习的方式:从区域位置入手,纵观全局,步步深入分析该区域的自然、人文特点。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体念合作学习的乐趣。
因为有了网络,学生的知识面大增,远远超出课本范围,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作为老师既要把繁琐的知识点罗列得清晰有条理,又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更难的是要教会学生梳理学习国家地理的思路。
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下)第九章第二节
巴西
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
钱凯
《巴西》教学设计
荣成二十三中 钱凯
【 课标解读】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与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3、 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人文地理特征非常独特,具有浓郁的南美风情,为了很好的落实关于认识国家的一系列目标要求,由此教材选择了巴西作为地区学习的案例。
为了落实本节的教学目标,教材选择了巴西的自然环境与当地工农业的关系,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可持续发展等主要教学内容。“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主要介绍了巴西人种的特征,主要包含了巴西的地理位置、巴西文化的多元色彩、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具有非常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是对本地区的总体把握。“发展中的工农业”主要介绍了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要包括巴西的自然地理条件、工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产品的种类与分布,突出了工农业生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分析本地区人地关系的切入点。“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重点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知道区域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总结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2.通过实例的学习,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看图、析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对《巴西》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图文资料,归纳出巴西的位置特点及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自然环境对工农业的影响。
2.通过实例知道区域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总结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3.通过实例的学习,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评价体系】
1、通过“自主复习、固化知识”环节,完成学习目标1。
2、通过“ 温故知新,活化知识”、“迁移应用,内化知识”、“思维导图,建构联系”等环节,完成学习目标2。
3、通过“思维拓展,知识深化”环节,完成学习目标3。
【学习流程】
激趣导入,目标导向:
【教师活动】
导入语: 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狂欢节、桑巴舞、足球),这几种文化元素凑在一起会让我们想到哪个国家?(巴西)今天我们来共同复习《巴西》,(板书巴西)先来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大家自己读一下。明确了目标,我们就带着目标开始我们的复习之旅。先来看一段小视频,观看之后要思考:根据视频,你都获取了哪些有用的地理信息。(生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方向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由观看视频提问题直接导入,能引起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一、自主复习、固化知识
【教师活动】
过渡语:
学习区域地理首先要知道这个地区的位置,巴西的位置和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主复习,完成导学案的第一环节 屏幕显示:
1.课本91页读图9.20,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主要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纬度位置: 低纬度,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的热带。
海陆位置: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
2.图上填写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大西洋、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3.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A、B气候资料图,指图说出巴西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巴西高原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4.巴西盛产的农矿产品有哪些?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巴西主要的农产品有咖啡,蔗糖,香蕉,剑麻;矿产品有 锰矿、煤矿、铁矿,黄金等,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纺织;汽车;钢铁;化学;钢铁等
5.读图9.25,说出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有哪些?
6.读课本88、89页说出巴西的人种情况并举例说明民族融合形成的多元的文化。
显著的人口特征: 混血种人数量多
语言:葡萄牙语
宗教:基督教
狂欢节原是基督教的节日,后传到巴西,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举行三天
桑巴舞融合和葡萄牙的民歌、游戏,非洲的鼓乐、舞蹈。
【设计意图】
抛出问题,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图文资料自主归纳答案,既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学生充分明确运用图文资料学习的作用,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达成目标1)
二、温故知新,活化知识
1、巴西湿热的气候特征与哪些地理要素密切相关?
位置:低纬度,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的热带。
气候:位于热带气候区,温度高,降水多
2、结合巴西气候、地形、植被特点,分析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枯水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A、气候: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无结冰期,无凌汛现象。
B、地形:北、西、南地势高,流域面积广,支流多,便于汇集水流。
C、河流含沙量小。(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好)
3、归纳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些?
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气候资源、矿产等。
4、巴西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为何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A、地形: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
B、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气候湿热,适宜种热带作物.
C、河流:有亚马逊、巴拉那河等,水源充足
三、迁移应用,内化知识
1、亚马孙河发展航运业有利的自然条件?与莱茵河相比较,其航运价值低的原因是什么?
A 自然原因: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稳定,无结冰期(气候)。流经平原,水量平稳(地形),利于航运。
B 社会原因:人口稀少,航运价值低。
2、伊泰普水电站为什么修建在巴拉那河上而不是亚马孙河上?
巴西高原与拉普拉塔平原分界处,落差大,又有世界第五大河 巴拉那河,水量大。
3、读图分析巴西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地形平坦,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适宜人类居住;地处沿海, 交通便利,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4、巴西钢铁工业为何布局在沿海地区?
A、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原料。
B、人口:沿海人口稠密城市集中,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及广阔的市场
C、交通: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设计意图】
运用已学方法概括总结,交流展示,无疑是训练分析总结区域地理的有效做法,促进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落实目标2)
四、思维拓展、深化知识
1、巴西石油资源不足,有人建议在巴西用甘蔗做原料生产乙醇汽油,弥补石油短缺的问题,你认为可行不?陈述理由。
A巴西盛产甘蔗,原材料丰富 B石油资源贫乏
2、巴西的气候条件利于热带作物的种植,能不能大面积的开垦亚马孙平原为耕地呢?
不能,亚马逊平原分布着热带雨林,一旦遭受破坏就会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消失、海平面上升淹没城市等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生态环境的保护。
【设计意图】
利用微课助学,通过实例,帮助学生了解热带雨林所遭受的严重破坏以及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渗透生态环保教育,提升学生价值观。(落实目标3)
五、思维导图,构建联系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巴西的自然特点和工农业特点(板书写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下面共同整理复习区域地理的思路:我们主要学习这个地区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自然环境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人文环境主要包括人口、经济、环境等。自然环境各个要素可以相互影响,位置可以影响气候。地形可以影响气候,也可以影响河流,气候也可以影响河流。河流又可以塑造地形;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河流可以影响农业生产,人口、经济可以影响农业生产;位置、资源、河流可以影响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也受到人口、经济的影响。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文环境。
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可以从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方面来考虑)水能丰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落差,一是要有水量。
【设计意图】
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梳理思路,掌握复习的有效方法,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落实目标2)
六、反馈训练,直击中考
⑴甲、乙两国都有一条重要的纬线——南回归线 穿过。两国的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⑵甲国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该国属于发达国家,巴西是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类型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 南北合作
⑶乙国的首都是巴西利亚。该国由于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出现诸多问题,如城市化问题(写一点即可)。
七、课后延伸
土著居民:粮食不足,要开辟耕地……
开发商:我们要赚钱,我们要卖木材……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热带雨林,让它既能发挥经济效益,又不破坏环境?请同学们收集资料,做出一份行之有效的计划来。
板书设计:
位置
地形 巴西 人口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经济
气候 环境
河流
【设计意图】
板书是对课堂内容的概括与提炼,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重点一目了然。
《巴西》导学案
【复习目标】
1.能够运用图文资料,归纳出巴西的位置特点及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自然环境对工农业的影响。
2.通过实例知道区域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总结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3.通过实例的学习,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学习流程】
一、自主复习、固化知识
1.课本91页读图9.20,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2.图上填写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大西洋、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3.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A、B气候资料图,指图说出巴西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气候特征。
4.巴西盛产的农矿产品有哪些?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5.读图9.25,说出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有哪些?
6.读课本88、89页说出巴西的人种情况并举例说明民族融合形成的多元的文化。
二、温故知新,活化知识
1、巴西湿热的气候特征与哪些地理要素密切相关?
2、结合巴西气候、地形、植被特点,分析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
3、归纳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些?
4、巴西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为何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三、迁移应用,内化知识
1、亚马孙河发展航运业有利的自然条件?与莱茵河相比较,其航运价值低的原因是什么?
2、伊泰普水电站为什么修建在巴拉那河上而不是亚马孙河上?
3、读图分析巴西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区。
4、巴西钢铁工业为何布局在沿海地区?
四、思维拓展,深化知识
1、巴西石油资源不足,有人建议在巴西用甘蔗做原料生产乙醇汽油,弥补石油短缺的问题,你认为可行不?陈述理由。
2、巴西的气候条件利于热带作物的种植,能不能大面积的开垦亚马孙平原为耕地呢?
五、思维导图,构建联系
六、反馈训练,直击中考
⑴甲、乙两国都有一条重要的纬线( ) 穿过。两国的城市都集中分布在( )沿海。
⑵甲国是世界上出口( )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该国属于( )国家,巴西是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类型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 ( )。
⑶乙国的首都是( )。该国由于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出现诸多问题,如( )(写一点即可)。
七、课后延伸
土著居民:粮食不足,要开辟耕地……
开发商:我们要赚钱,我们要卖木材……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热带雨林,让它既能发挥经济效益,又不破坏环境?请同学们收集资料,做出一份行之有效的计划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