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设计》
环境特征(动物的古老性)及经济发展特点(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等);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地关系作为贯穿本节的主线,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能力。
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与其它国家最大的区别;而在了解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及人口城市分布时,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又可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非常感兴趣。关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关系,由于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设计】
一、课标呈现: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二、课标分解
经过对上述课标描述各语句的中心词和行为动词进行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情,对课程标准进行如下分解:
三、依据以上分析,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下:
(1)认真观察“澳大利亚位置图”, 通过绘制简图展示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通过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观察地形图、气候图以及矿产资源分布图,能准确总结出各地理要素特点,并分析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3)通过探讨气候、交通等因素对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初步学会分析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古老动物的产生原因与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是难点。
五、教学资源的运用
主要运用多媒体和教材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作为平台呈现多幅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景观及动物资料,首先给学生的视觉感官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在教师引导下探究现象背后的成因。选取的几段录像提供了大量动态、详实的资料,帮助学生直观、高效的提取有用信息,了解相关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设计意图 |
课前导入 | 自制视频:澳大利亚的历史、动植物及特殊的自然景观、城市建筑等内容。 | 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
追溯古老生物之源 (认识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 展示今年寒假期间的济南市学生赴澳大利亚的修学交流活动的照片。 《珍稀动物讲述无字历史》展现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动物。 FLASH演示地球大陆从2.25亿年前至今的演化过程,定格在现在澳大利亚孤立于南半球的大洋上,澳大利亚的板图最后变成一个“囧”字。
完成“地图笔记” 认识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 (指导学生完成“地图笔记”) 合作探究:追溯古老生物之源 分析总结出其动物的古老性独特性与其地理位置的关系。 |
通过视频认识动物的古老性要比老师枯燥的讲授要生动有趣得多。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绘图过程,更准确的认识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从而分析出其位置对生物古老性的影响。教学生使用地图做笔记,学会用地理语言记录地理问题。 |
整容前后(过渡) | 承转:澳大利亚除了刚才那些古老动物外还有这两种动物你认识吗?呈现出两图片羊(剪毛前后的照片) 整容前后(正在剪毛的羊)----引出羊在这个国家数量最多的地位。 | 通过整容前后两张照片的强烈对比,引入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起到承转的作用。 |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图文资料:学生参观澳大利亚牧场剪羊毛的照片。 | 在学习自然内容时注重学生已有知识体系,采用学案导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地势特征和气候特征;在学习气候类型图时注
意它类似半环型的分布以及与农牧业的关系,为下一步的因地制宜铺垫。 |
自主学习: (1)察“颜”观“色”看地形(提醒学生注重看不同地形区的颜色不同) (2)明眸慧眼找气候(完成学案内容) (3)矛盾意见的产生:在选牧羊场地时发生矛盾两同学看着地形图和降水量图产生了不同观点:“中部的大平原一定适合放牧。”“可这里的降水量太少了。”同时呈现地形图和降水量图。(由矛盾观点引出了在中部平原的大自流井视频)
| ||
合作学习:“做个精明的牧场主” 如果你是位澳大利亚牧场主,从地形、气候角度考虑,你会把牧场建在何处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认识。 分析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 采用情境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层层深入地探究,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从而理解何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 |
播放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成因。
学生探究分析: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归纳最适合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在学案上用彩色图例绘制你选择的牧场)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flash非常直观的展示自流盆地的现象和成因,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多方面问题的共同作用结果。 | |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 澳大利亚做为南半球的发达国家,如果经济只靠农牧业可能吗? | 承转过渡。 |
学生查找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的证据。 新闻链线《澳大利亚开征矿产税》 引导学生读矿产图和主要矿产储量在世界的排位,归纳矿产丰富的结论。 | 这一部分因为难度不大,所以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读图得出结论来即可。 | |
服务主占主导 | 总结农牧业工矿业虽然发达,但都不是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数字地理:数字图表说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图片说明) | 引起学生注意力,加深印象。 |
找寻理想境界的家园 | 与山东省对比人口-------澳大利亚地广人稀 探究活动:这有限的人口会选择到哪里定居? (提供气候类型图、铁路交通图,让学生绘图选址) 城市介绍。 | 通过情境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理解人口和城市分布与环境、经济的关系。 |
课堂小结 | 用地图笔记中完成课堂小结。 最后本课在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着美丽的风光中结束。(视频《澳大利亚,尽是不同》) | 通过与本地区对比,借鉴有利经验,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全球环境和发展观观念。 |
【课外作业】拓展空间:结合桓台当地情况,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建议。(详见学生导学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