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 采摘节——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展开列综合算式计算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列综合算式计算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列综合算式计算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集体教研建议
复习导入,提炼算法。
说出两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4×5 8+9-11
订正时注意引导学生说清运算顺序。
小结:在有加(减)法有乘法的算式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只有加减的算式里,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杨阳一家三口来到采摘园,他们要采摘哪种水果呢?出示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爸爸摘了45千克葡萄。
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
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
一箱可以装5千克葡萄。
根据这些信息,同学们可以提数学问题吗?
(二)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探究有除法,有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善于发现,善于动脑筋,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我们选择其中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解答。
第一个: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你会解答吗?认真思考后,写到本子上。写完之后,四人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如果遇到困难,四人及时交流。开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
师: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解题过程,用表示顺序的几个词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从问题入手分析题意
分步列式:
生1:我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葡萄35÷5=7(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12-7=5(箱)。
生:我写综合算式12-35÷5,用妈妈的12箱减去杨阳的箱数,杨阳的不知道,用杨阳摘的葡萄重量除以每箱装多少千克, 所以就是12-35÷5。先算35÷5=7,12-7=5(箱)。
生答:上节课我们学习有加减法和乘法的综合算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我想有减法和除法,也应该先算除法。
生答:要解决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应该先知道杨阳的葡萄装几箱,所以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师:这两位同学都是从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解决问题,不知道的信息想办法求出来,逐步解决问题,思路很清晰。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出示课件。这个题目要解决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妈妈的已经知道,就需要先求出杨阳的葡萄可以装几箱,需要先算35÷5,再算12-7。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解题思路是相同的,都是先求杨阳的可以装多少箱。
师:同学们交流中,还有问题吗?
从信息入手分析:
生:我这样想,既然知道了杨阳摘的葡萄质量35千克,又知道每箱5千克,35÷5=7(箱)可以算出杨阳的葡萄可以装多少箱。妈妈的12箱减去杨阳的7箱:12-7=5(箱)就是妈妈比杨阳多的箱数。
师:这位同学从信息入手解决问题,也很棒,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120-16÷8 300-54÷9
订正。
2.探究有除法,有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第二个问题: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你会解答吗?认真思考,独立解答。
学生解答。
有加法和除法的综合算式,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练习: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9÷7 100➖ 60÷3
订正。
师: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自己的计算过程。
3.引导归纳,总结算法。
再和上节课内容联系起来: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一)有加减法,有乘除法的练习。
自主练习一
指名讲运算顺序,注意事项。出示错例。重点分析一下最后一题。
(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四、总结收获。
谈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让学生多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
书
设
计
加除、减除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三 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三 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引入新知,乘减问题探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上册六 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上册六 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例题,巩固练习,综合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 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 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