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了解作家作品,初读整体感知,理解诗词内容,品读体会情感,典故的含义,典故的作用,读文本知典故,联想今人今事,用典三刘义隆,用典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2.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3.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1140—1207),字 ,号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 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 的爱国之情,倾诉 的悲愤之情。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读出感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上片,写到了哪两个历史人物?词人想起了两人的哪些事?2.下片写了哪三个人的什么事?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上片运用了哪两个典故?作者借此表达怎样的感情?
南宋统治昏庸,统治者不思收复北方故土
①表达自己对古人的敬仰和赞叹之情,也体现了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②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1.“元嘉草草”写了何人?何事?有何目的? 2.回想“烽火扬州路”、面对“神鸦社鼓”,词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诗人借用廉颇典故,用意是什么?
韩侂胄想要草草出兵北伐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指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
忆 四十三年前 烽火扬州路
看 四十三年后 一片神鸦社鼓
百姓们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
百姓会安于异族统治,将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
南宋统治者应该尽早收复故土
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赵王想要再用他,派人去看他。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明〕杨慎《词品》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1.背诵本首词;2.课后完成练习册P83相应习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24水含内嵌式视频pptx、24水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久远的年代,英雄业绩,精锐部队,不堪哪堪,用刘裕典,上片小结,用廉颇典,借古讽今,本文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面铺垫,反面衬托,亲身经历,前朝遗迹,知识讲解,典故一,孙刘联盟,三国鼎立,典故二,率军北伐气势猛如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