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7 《爬天都峰》说课稿
展开17 《爬天都峰》说课稿
一、说教材。
《爬天都峰》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而第五单元“把事情写清楚”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学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阅读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爬天都峰》一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爬山前、爬山时和爬山后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语言平易朴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后爸爸的话有着教育意义,寓意深长。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目标,我把这一课分成了2课时完成,并确定《爬天都峰》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相”这个生字,会写“级、链”等8个生字,理解掌握“假日、云彩、石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其中,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难点是: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着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教学中我通过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词析句法,角色转化等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能力,力求达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2.学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双线构建课堂:一是围绕“把事情写清楚”从课文中习得方法;二是围绕“心情变化”,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学习课文一课一得,既获得情感体验,又习得写作方法,完成由读向写的转换。
三、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导入新课,疏通字词: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中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不过也有同学说,想要领略黄山的美丽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去爬了一趟,可累坏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同学一起爬一趟,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么难。首先,大家快速的默读一遍课文,写上自然段序号,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把字音都读准。
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级:左右结构,偏旁是“纟”,注意区别形近字“及、极”等;
颤:左右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一笔一画写清楚,间架要均匀;
攀:可用顺口溜“木对木,×对×,大字底下用手拉”帮助记忆;
辫:左中右结构,中间是“纟”,不要写成“辨、辩、瓣”等。
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问题: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②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精读重点段落,逐段分析、朗读。
(1)齐读第一部分,作者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2)作者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而陡的?“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的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回答。
(2)学习第二部分,了解爬山的过程。①“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老爷爷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两人的话中都带有“也”字?②这一老一小决定一起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的呢?说说你可以从哪些词语中体会他们爬山的艰辛?(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等词,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学习第三部分,了解寓意。①老爷爷对“我”说些了什么呢?作者是怎么回答的?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互相感谢对方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②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居然”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样说?用自己的话说说说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③为什么小同学会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爬呢?④爸爸听到后,是怎么说的?“汲取”是什么意思?他们互相汲取的力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爸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后战胜困难,爬上天都峰)
4.交流总结,习得写作方法。这一个单元是习作单元,课文对我们的写作极具借鉴意义。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爬天都峰的过程的?(时间顺序: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山高而陡时不自信→见到老爷爷后有了勇气→终于爬上了峰顶)要爬上天都峰,对老爷爷和小朋友来说,都不容易,但是,他们最后战胜困难爬上了峰顶,请谈谈你的体会。(一个人要战胜困难,一方面要靠个人的努力奋斗,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四、说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表述中,突出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据此,我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快乐、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拥有更多地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还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课改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