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积累知识,整体感知,深入研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了解本首词中使用的典故的含义。
2.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3.掌握用典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深入理解作者的政治立场。
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绵延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每当我们打开华夏文化篇章的时候我们无可避免的会遇到诗歌。这样一朵炫丽的花朵,这里面有数不清的传世佳作,也有许多伟大的诗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课题)
二、积累知识
1.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
辛弃疾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弘,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2.简介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6岁了。辛弃疾从事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 64岁的辛弃疾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成,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辛弃疾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写下的。
三、整体感知
老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并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诗歌:
1.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文
2.请同学们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找一下文章中有几处用典?各是什么?
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出如下结论:
上阙:孙权、刘裕;
下阙:刘义隆、佛狸祠、廉颇
四、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
1."作者来到北固亭,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请同学们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得出下列结论:
孙权:在京口建立吴国,建都建业(南京),抵抗了来自曹军的入侵,保卫了国家;
刘裕:刘裕出生于京口寻常小巷陌,后建立刘宋政权,建都建康(南京),多次抵抗来自多方的入侵,守卫了国家。
两者均与京口一地有关,都曾勇猛抗敌,保卫家园。
2."作者对两者持怎样的态度?如何看出?"请学生结合导入时的背景资料进行思考。
学生自由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得出下列结论: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尊敬和敬仰,感叹南宋当权者昏庸无能。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不仅尊敬和敬仰,还认可刘裕的作战方略,认为自己若是遇到刘裕这样的明君,正确的政治建议就不会被忽视,自己的政治抱负就能够实现。
3."作者提到刘义隆、佛狸祠,又有何用?"
指名叫学生回答,总结答案如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冒进误国,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表达了作者的谴责态度。
"难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百姓安于异族政权统治,忘了记自己的宋代子民的身份,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积极救国的不满。
4."作者提到廉颇,又有何用?"请同学结合诗人的生平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得出下列结论: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用廉颇自喻,表达了自己空有政治抱负,却没有机会实现,壮志难酬的苦闷。
5.结合全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总结全词主旨,最后教师明确答案如下: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时代英雄,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作词抒发自己内心报国无门的忧愤。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辛弃疾的词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由于课程只有仅仅十分钟,所以时间有点紧。学生们能够迅速的阅读文本找到文章中的典故,并通过文章的典故来总结全文。也通过这节课,发现自己的上课过程中自己没能全部让学生积极性发挥起来,自己讲的多学生讲的少。上课内容的把握也不是特别到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学习过程,上片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简要介绍辛弃疾,学生诵读,分析文本,分析写作手法,全词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