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海南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图版必修第3册十选修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部分传统民居邮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传统民居中位于南方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图示传统民居中能够反映当地土壤直立性较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樵采 B. 过度开垦 C. 过度放牧 D. 乱砍滥伐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民居为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乙民居为蒙古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丙民居为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丁民居为竹楼,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题详解】
窑洞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是在黄土上开挖修建的,能够反应黄土直立性较好的特征,A正确;蒙古包、四合院、竹楼不能反应土壤直立性较好的特点,BCD错误。所以选A。
【3题详解】
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即内蒙古高原。该地区以草原为主,以畜牧业为主,故当地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C正确;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乱砍滥伐都不是该地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米,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1日5时30分左右,清江上游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滑坡,造成清江上游形成堰塞湖,随时有溃坝形成洪水下泄的危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快速了解该堰塞湖水域面积,需要借助( )
A. RS B. GIS C. GPS D. BDS
5. 该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 )
A. 珠峰高度测量 B. 辽宁作物产量估算 C. 南京城市规划 D. 淘宝货物跟踪查询
【4~5题答案】
【答案】4. A 5. B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借助RS可以快速了解该堰塞湖水域面积,A正确。GIS的作用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B错误。GPS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确定点位,,C错误。BDS一般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珠峰高度测量需要利用GPS,A错误。辽宁作物产量估算需要利用RS,B正确。南京城市规划需要利用GIS,C错误。淘宝货物跟踪查询需要利用GPS、GIS,D错误。故选B。
【点睛】RS就是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可以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农作物长势信息,快速监测和评估农业干旱和病虫害等灾害信息。
三江源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湿地。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生态价值表现有( )
①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资源 ②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③为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④为鸟类等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如果三江源湿地遭到破坏,那么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 我国的草场资源将会大幅度减少 B.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会大幅度降低
C.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将会明显减少 D. 我国很多大河水量将变得更加不稳定
【6~7题答案】
【答案】6. C 7. D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体现了经济价值,不是其生态价值的表现,①②错误;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是三大江的源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③正确;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空间,④正确;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三江源湿地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如果三江源湿地遭到破坏,湿地涵养水源和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从而使得我国很多大河水量将变得更加不稳定,D正确;对我国的草场资源、森林覆盖率、东部地区的降水量影响较小,不会出现大幅度变化,ABC错误;故选D。
【点睛】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等;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鄂尔多斯因“羊煤土气”(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气)而闻名,其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21世纪初,鄂尔多斯经济开始快速崛起。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新城成为“鬼城”。目前,鄂尔多斯正在向“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转变,还建成了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下图为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 位置优越,人口稠密 B. 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C.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D. 科学技术先进,市场广阔
9. 推测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
A. 煤炭资源枯竭 B. 国际原油减产 C. 楼市泡沫破灭 D. 环境质量恶化
10. 鄂尔多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意义有( )
①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威胁②再利用矿区的大量废弃土地
③提高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④保障稳定向国际市场投放畜产品作用巨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10题答案】
【答案】8. B 9. C 10. A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据图可知,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鄂尔多斯位于西北地区,人口少;气候干旱,河湖较少;鄂尔多斯属于资源型城市,科学技术相对薄弱。故B对,ACD错。故选B。
【9题详解】
鄂尔多斯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排除A选项。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若国际原油减产,则对国内煤炭能源的需求会增加,这对于鄂尔多斯是利好消息,排除B选项。环境质量恶化不是导致城市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排除D选项。而房地产的过度扩张,楼市泡沫破灭,新城成为“鬼城”,是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C对。故选C。
【10题详解】
鄂尔多斯地区荒漠化严重,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有利于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威胁;鄂尔多斯矿区有许多废弃的土地可发展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提高农业产值,但随着经济转型,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应该下降;鄂尔多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主要是要保障国内畜产品的需求,而非国际市场。故①②对,③④错。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鄂尔多斯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熟悉并掌握。
径流式水电站是指对天然径流无调节能力的水电站。这种水电站对天然径流的过程基本不做改变,发电量仅依天然来水决定,主要适用于径流季节变化小的地区。下图为径流式水电站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比较适合建设径流式水电站的气候区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区 B.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 热带沙漠气候区 D.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12. 与常规水电站相比,径流式水电站( )
①工程投资更大 ②适用范围更小 ③发电量更大 ④水资源利用程度更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1~12题答案】
【答案】11. D 12.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热带草原气候分为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不符合题目所说径流式水电站适用于径流季节变化小的地区,A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符合题目所说径流式水电站适用于径流季节变化小的地区,B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基本无地表径流,不适合建水电站,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符合题目所说径流式水电站适用于径流季节变化小的地区,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与常规水电站相比,径流式水电站基本不改变天然径流,故工程量比传统水电站小,①错误;径流式水电站仅适用于径流季节变化小的地区,故适用范围小,②正确;径流式水电站发电量仅由天然水决定,故发电量小,③错误;径流式水电站适用于径流季节变化小的地区,故水资源利用程度低,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径流式水电站的水库不具备相应的调节库容,因此不具有调节径流的能力。径流式水电站年内各月电量变化大,枯水期电量明显少于汛期;径流式水电站的弃水多(当来水流量大于电站水轮机过水能力时,水电站满出力运行,多余的水量不通过机组发电,直接经泄水道泄向下游,称为弃水),径流式水电站的水量利用系数一般较低。
下图为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圈中阴影)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影响①②两地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植被类型
14. 东北地区农作物品质优良,与其关联性最小的是( )
A. 年温差大 B. 冬季低温
C. 夏季白昼长 D. 黑土养分丰富
15.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②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
③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④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15题答案】
【答案】13. C 14. A 15.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②两地纬度相当,但①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②地位于大兴安岭的西侧,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聚积,所以①地积温要高于②地;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植被类型主要受水热条件影响,而不是两地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C。
【14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能冻死害虫,故病虫害少;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再加上黑土养分丰富,农作物质量好;年温差的大小对农作物生长影响不大。故选A。
【15题详解】
由于长期的“重利用,少养护”,导致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湿地面积不断缩小。这是日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故选D。
【点睛】等值线判读要根据等值线凸出方向判断数值较周边地区大小,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广西发展桑蚕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 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B. 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C. 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D. 降水丰富,地表水资源多
17. 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 )
①桑下种薯,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
③薯、丝加工,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菌基回田,提高土壤肥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17题答案】
【答案】16. A 17. B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季风区,降水充沛,适宜种植桑树,发展桑蚕业,A正确。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合种植区域大。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不高,B错误。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属于社会经济条件,C错误。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源不多,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桑下种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①对;桑枝育菇,实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利于发展多种经营,②对;薯加工成淀粉、粉丝,丝加工成丝绸,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注意不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③不对;菌基回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④对, B①②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经验等。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苏州GDP是19236亿元。下面图一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组成图,图二为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最可能开始于( )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19. 苏州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 对外开放一外资企业建立
B. 小商品经营一个体私营企业
C. 矿产资源开发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D. 大城市扩散一乡镇企业发展
【18~19题答案】
【答案】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读图二信息可知,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故选C。
【19题详解】
苏州位于苏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属于苏南模式,为大城市扩散一乡镇企业发展一工业化一城市化,D正确;对外开放一外资企业建立属于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小商品经营一个体私营企业属于浙江温州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矿产资源开发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属于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故选D。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对于我国几种典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需要加强记忆。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读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成功后,将( )
A. 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B. 加强我国能源渠道的多元化和安全性
C. 加大途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 D. 促进沿线地区油气资源开发
21.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所遭遇的最主要困难是( )
A. 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 B. 沿线人口与建筑物稠密,拆迁费用高
C.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穿越河流数量多 D. 生态环境脆弱,环保投入大
22. 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结束了滇、黔、桂地区没有天然气管道的历史。中缅天然气管道贯通对滇、黔、桂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 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B. 促进能源资源的开发
C. 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D. 减轻地震灾害的危害
【20~22题答案】
【答案】20. B 21. C 22. C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中国进口石油主要采取海上集中运输,原油运输约4/5通过马六甲海峡,形成了制约中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我国为了破解“马六甲困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采取了多项举措,使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的建成可以加强我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和安全性,B正确;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但并不能完全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A错误;中缅油气通过管道运输,对途经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较小,C错误;本身是油气运输工程,缓解了沿线地区的能源紧张,不会促进沿线地区油气资源开发,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经过东南亚中南半岛,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高谷深、河流众多成为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C正确;途经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明显的雨旱两季,并不是终年高温多雨,A错误;中缅油气通过管道运输,不需要对沿线建筑进行拆迁,B错误;中缅油气通过管道运输,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环保投入相对较少,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很小,A错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主要是运输缅甸地区的油气,不能促进我国西南地区能源的开发,B错误;油气资源的输入会改善我国西南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减轻大气环境污染,C正确;油气管道工程不能减轻地震灾害的危害,D错误;故选C。
【点睛】能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缓解输入区的能源紧张状况,输出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输出区的收入,促进两区域的协调发展;②缓解环境的压力;③增加就业;④完善基础设施 ⑤扩大内需。
塔霍河调水工程是西班牙将塔霍河的水调往塞古拉河流域的一项调水工程。塔霍河水量丰富,源头约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古拉河流域。塞古拉河是西班牙东南部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塞古拉河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4. 下列有关图示调水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全程自流输水,提水耗能小 B. 水源污染轻,水质优良
C. 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量较小 D. 水源地冰川融水丰富,水量大
25. 该调水工程建成输水后,对塞古拉河流域的影响是( )
A. 土壤次生盐碱化减轻 B. 水土流失减轻
C. 大气污染减轻 D. M市地面沉降程度减轻
【23~25题答案】
【答案】23. B 24. B 25. D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塞古拉河是西班牙东南部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热量条件好,农业需水量大,水资源最短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结合图示水系形态,塔霍河调水工程,要穿过多座分水岭,不能全程自流输水,需要开凿隧道,工程量较大,AC错误;西班牙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塔霍河流域人口较少,生产活动少,水源污染轻,水质优良,B正确;水源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可调水量大,没有冰川融水,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该调水工程建成输水后,缓解了塞古拉河流域缺水状况,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同时增加了下渗,使M市地面沉降程度减轻,D正确;塞古拉河流域水量增加,农业灌溉面积增加,会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A错误;不会减轻水土流失,B错误;流域水量变化与大气污染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后,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促进调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不利影响:①淹没土地。②大量移民。③因来水减少引起下游河水的水质变差;河口地区咸水渗入;河岸动力失衡,海岸遭受侵蚀;下游沿岸环境质量下降。④可能因调水引发疾病,如疟疾、脑炎、血吸虫病等,影响人的健康。⑤因用水过多或用水不当,可能造成受水地区耕地盐碱化。⑥浮游生物入海量减少,使河口地区捕鱼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荒漠化脆弱性指数(GDVI)可在同一指标体系下将全球荒漠化脆弱性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研究发现,全球荒漠化脆弱性指数极高数值一般出现在荒漠周边地区。下图为全球荒漠(图中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
(1)说明全球荒漠分布地区的共同自然地理特征。
(2)简述全球荒漠化脆弱性指数极高数值一般出现在荒漠周边地区的原因。
(3)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试说明我国遏制荒漠化而采取的措施。
【26~28题答案】
【答案】(1)位于陆地内部,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以荒漠为主,河流少,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2)自然原因:荒漠周边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多大风,风力作用显著;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沉积物。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不当,对水土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3)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或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亦可)
【解析】
【分析】本题以荒漠化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荒漠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出现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读图提取信息以及结合所学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小问1详解】
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位置、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植被角度回答。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不难看出全球荒漠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两种气候多分布于陆地内部,气候比较干旱,植被稀少,以荒漠景观为主,河流少,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小问2详解】
全球荒漠化脆弱性指数极高数值出现在荒漠周边地区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结合图文可知荒漠周边地区靠近荒漠,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多大风,风力作用显著;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而荒漠周边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发展耗水量大的农业、工业类型或者过度放牧等对水土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均使得该地区极易发展为荒漠化地区。
【小问3详解】
针对我国的荒漠化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应因地制宜,针对我国出现荒漠化地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制定措施。如:针对荒漠化地区水资源短缺,我们应该采取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针对荒漠化地区多大风,风力作用显著,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沉积物,我们应该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针对人口激增导致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我们应该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点睛】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香菇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属好气性菌类,忌强光。好的香菇,需要优质木屑、水源、空气等自然资源。
材料二河南省卢氏县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跨越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当地产出的卢氏香菇具有朵大肉厚、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等特色,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近些年来,卢氏县采取多种途径,积极提高香菇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出口欧美、日韩等地区。下图为卢氏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述卢氏香菇品质高的自然原因。
(2)指出卢氏香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原因。
(3)说明卢氏县为提高卢氏香菇产量而采取的合理措施。
【27~29题答案】
【答案】(1)空气质量好,昼夜温差大,树木资源多,水质优良等。
(2)品质高;产量小;知名度高等。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当扩大种植规模;改进生产方式,增加香菇产量;加大技术投入,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当地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河南卢氏县香菇为材料,涉及农业区域因素以及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一可知,本题可以从树木、水源、空气等角度分析,结合当地地图可知,当地山地较多,树木资源较多;该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全国重点生态保护区,空气质量较好。有利于形成高品质的香菇。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商品供不应求的原因,可从供和求两方面入手分析,从供的角度分析:卢氏香菇品质高,产量小;从求的角度分析:知名度高,市场广大。
【小问3详解】
提高香菇产量的措施,可以从农业生产结构、技术以及政府扶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农业结构层面分析: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香菇种植规模的方法提高产量。从技术层面分析:也可以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来提高产量;可以通过改进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从政府扶持的角度分析: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支持,提高当地居民种植香菇的积极性等。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湘南承接产业示范区范围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三市,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目前,广汽菲亚特、吉利汽车、比亚迪、中航集团、富士康、戴尔等一批叫得响的大项目已陆续在该区“安营扎寨”。下图为湘南承接产业示范区示意图。
(1)众多东部沿海企业进驻湘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为推动区域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发展,湘南地区需要对产业的转人设置必要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8题答案】
【答案】(1)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
(2)地处四省之边界,与珠三角地区山水相连,地理位置优越;有多条主干公路、铁路穿过,交通便捷;有色金属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众多且廉价等。
(3)迁入企业环境污染较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产业迁入;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
【解析】
【分析】本题考察产业转移的原因和意义。
【详解】(1)东部地区地价上涨、劳动力紧缺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为了寻求更优质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开拓中西部地区市场的考虑,选择进驻湘南。
(2)该地区位于湘黔粤桂四省交界处,临近珠三角经济区,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多条公路、铁路干线穿过,对外联系方便,有色金属、煤、水电等能源资源丰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等都是本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承接的产业最好是一些有科技含量的,这样能够缩短地区产业升级的时间,利于本地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工业化进程,尽量避免引入污染大的企业,不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点睛】产业转移的益处: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产业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产业转移弊端:1、落后产业转移,不能优化产业结构;2、产业转移缺乏创新,难以促进产业发展;3、产业转移忽略城镇化进程,难以吸纳就业。4、产业转移缺乏本地人才。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岩溶洞穴是最具魅力的地质景观之一。“十一五”期间,江西省旅游产品开始转型升级,逐渐从观光旅游占绝对主体地位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协调发展,这对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下图为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分布示意图。
指出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并为其旅游开发提出建议。
【29题答案】
【答案】江西省岩溶洞穴分布广而不均,北部和西部多于南部和东部,主要沿岩溶洞穴密集区分布。
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感;完善交通运输线路,提高交通便利程度;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拓宽红色旅游资源的底蕴和意义;保护好生态环境,使旅游区全面全新发展。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为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读图可知,岩溶洞穴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密集程度不同,因此分布广而不均,总体来看,北部和西部多于南部和东部,岩溶洞穴旅游资源主要沿岩溶洞穴密集区分布。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拓宽传统教育的途径,可以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拓宽红色旅游资源的底蕴和意义,促进江西老区的全面发展,进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完善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有一个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游客来旅游,使游客有一个好的旅游体验;完善当地的交通网络,使游客出行便利,增强旅游体验;发展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保护好生态环境,增加新型创意,使旅游区全面全新发展。
【点睛】
2023-2024学年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共和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共和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客观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青铜峡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青铜峡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