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讲义07 二次电池专题集训-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精品讲义【电化学专题】

    讲义07 二次电池专题集训-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精品讲义【电化学专题】第1页
    讲义07 二次电池专题集训-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精品讲义【电化学专题】第2页
    讲义07 二次电池专题集训-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精品讲义【电化学专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讲义07 二次电池专题集训-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精品讲义【电化学专题】

    展开

    讲义07 电化学训练题(三)
    1、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 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 =2CO32-+C 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2、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O2
    3、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4、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42—。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42—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 (标准状况)
    5、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 C6(xFe3+ B. 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Fe2+-e-Fe3+
    C. 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r3++e-Cr2+ D. 电池放电时,Cl-从负极室穿过选择性透过膜移向正极室
    23、锂­空气电池能够提供相当于普通锂离子电池10倍的能量,因此它是最有前途的电池技术之一。如图是锂­空气电池放电和充
    电时的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时,b极发生的反应为O2+2H2O+4e-===4OH-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D.充电时,溶液中Li+由b极向a极迁移
    24、随着各地“限牌”政策的推出,电动汽车成为汽车族的“新宠”。某电动汽车使用的是钴酸锂(LiCoO2)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
    所示,且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Li+通过,电池反应式为LixC6+Li1-xCoO2C6+LiCo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正极锂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B.充电时Li+移动方向:右室→左室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xC6-xe-===C6+xLi+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Li1-xCoO2+xLi++xe-===LiCoO2
    25、某充电宝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xLi+Li1-xMn2O4LiMn2O4,某手机镍氢电池总反应为NiOOH+MHM+
    Ni(OH)2(M为储氢金属或合金),有关上述两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
    B.镍氢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NiOOH+H2O+e-===Ni(OH)2+OH-
    C.如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镍氢电池充电
    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LiMn2O4-xe-===Li1-xMn2O4+xLi+
    26、比亚迪双模电动汽车使用的是高铁电池,其总反应为3Zn(OH)2+2Fe(OH)3+4KOH3Zn+2K2FeO4+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若有6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2 mol K2FeO4被氧化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O+4H2O-3e-===Fe(OH)3+5OH-
    C.充电时,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27、目前市场上的手提应急灯,主要是“无液干粉”铅酸蓄电池,其原理是将有腐蚀性的浓硫酸灌注到硅胶凝胶中去,使电解质溶液
    不易发生泄漏,大大改善了电池的性能,所用的原料仍然是铅——二氧化铅——硫酸。下列关于该铅酸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  )
    A. 充电时电源的正极接蓄电池标“+”的一极 B. “无液干粉”铅酸蓄电池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
    C. 放电时在铅酸蓄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 充电时铅酸蓄电池上标有“-”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28、LiSO2电池具有输出功率高且低温性能好的特点,其电解质为LiBr,溶剂是碳酸丙烯酯和乙腈,Li+可在其中移动。电池总反应
    式为2Li+2SO2Li2S2O4。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 B. 该电池溶剂可用水替代
    C. 该电池放电时,1 mol SO2参与反应,转移2 mol e- D. 充电时,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29、甲醇、空气和强碱溶液做电解质的手机燃料电池中所发生的反应为:2CH3OH+3O2+4OH- 2CO32-+6H2O,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CH3OH-6e-+8OH-=CO32-+6H2O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放电时,每通入标况下11.2L 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mol
    30、市场上常用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LiC6+2Li0.35NiO2 2Li0.85NiO2+C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B.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时,电极Li0.85NiO2质量会减小 D.放电时,负极的反应为:LiC6-e-=Li++C6
    31、磷酸铁锂电池应用广泛。该锂电池将锂嵌入碳材料,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电解质中迁移介质是一种有机聚合物,其单体
    之一M结构简式如下图:,电池反应为:LiC6+FePO4LiFePO4+6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体系中的Li+向负极移动
    B.放电时,FePO4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充电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反应为:LiFePO4-e-==Li++FePO4
    D.1 mol有机物M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2 mol NaOH
    32、“嫦娥一号”探测器所用的镍氢蓄电池,其负极板材料M为能吸收氢原子的合金。充电时电极反应分别为:
    M + H2O + e-= MH + OH-,Ni(OH)2 + OH-- e-= NiOOH + H2O。下列有关镍氢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正极附近的pH减小 B.放电时,总反应为MH + NiOOH = M + Ni(OH)2
    C.充电时,电极M应与充电电源正极相连 D.充电后,负极板材料M变成了MH,MH中H元素显-1价
    33、TESLA电动汽车的电池采用了松下提供的NCA系列(镍钴铝体系)的18650A型钴酸锂(LiCoO2)锂离子电池。电池正极材
    料为钴酸锂(LiCoO2),负极材料是石墨(C6)。电池反应为:LiCoO2+C6C6Lix+Li1-xCo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离子电池与传统铅蓄电池相比,具有高比能量(比能量指的是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能量)的特点
    B.废旧锂离子电池先进行“放电处理”让Li+进入石墨(C6)中而利于回收
    C.放电时,正极锂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D.充电时电池标有(+)的极上发生的反应为:LiCoO2—x e-=== Li1-x CoO2+xLi+
    34、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V3++ VO2++H2OVO2++2H++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每转移2mol电子时,消耗1mol氧化剂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VO+2+2H++e—=VO2++H2O
    C.放电过程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移向正极,再由正极经电解质溶液移向负极
    D.充电过程中,H+由阴极区移向阳极区迁移
    35、快速充电电池的电解液为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为4LiCl+S+SO24Li+2SO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电解质可为LiCl水溶液
    B.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4Cl-+S+SO2-4e-===2SOCl2
    D.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再从正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负极
    36、某蓄电池反应式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①放电时,Fe为正极,Ni2O3为负极 ②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Fe(OH)2+2e-===Fe+2OH-
    ③充电时,Ni(OH)2为阳极 ④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是浸在某碱性溶液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充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
    B.放电时,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
    C.充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阳极有1 mol Fe(OH)3被还原
    D.充电时,电池的锌电极接电源的正极




    【电化学训练题(三)】答案
    1、D【解析】分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 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ClO4-向负极移动,A正确;B. 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因此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B正确;C. 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3CO2+4e−=2CO32-+C,C正确;D. 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2CO32-+C-4e−=3CO2,D错误。答案选D。电解: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充电与发电关系的理解。本题很好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2、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应该先根据题目叙述和对应的示意图,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的反应要求进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详解:A.题目叙述为: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因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电极为正极,选项A错误。B.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选项B错误。C.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应该相反,放电时,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选项C错误。D.根据图示和上述分析,电池的正极反应应该是O2与Li+得电子转化为Li2O2-X,电池的负极反应应该是单质Li失电子转化为Li+,所以总反应为:2Li + (1-)O2 = Li2O2-X,充电的反应与放电的反应相反,所以为Li2O2-X = 2Li + (1-)O2,选项D正确。点睛:本题是比较典型的可充电电池问题。对于此类问题,还可以直接判断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而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本题明显是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所以通氧气的为正极,单质锂就一定为负极。放电时的电池反应,逆向反应就是充电的电池反应,注意:放电的负极,充电时应该为阴极;放电的正极充电时应该为阳极。
    3、A【参考解析】A.原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移动,则a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xS8+2e-+2Li+=Li2S8,故A错误;B.原电池工作时,转移0.02mol电子时,氧化Li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14g,故B正确;C.石墨能导电,利用石墨烯作电极,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故C正确;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转移电子数越多,生成的Li越多,则生成Li2S2的量越多,故D正确;答案为A。
    4、C【解析】试题分析:A、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故错误;B、放电时总反应为:2Zn+O2+4KOH+2H2O===2K2Zn(OH)4,,则充电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错误;C、放电时,锌在负极失去电子,故正确;D、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对应转移4摩尔电子,故错误。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5、C
    6、B [解析] 电池工作时,阳离子(Li+)向正极迁移,A项错误;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上发生Li+得电子生成Li的还原反应,B项正确;两种电池负极材料不同,故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不相同,C项错误;根据电池总反应知,生成碳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因此碳电极作电池的负极,而锂硫电池中单质锂作电池的负极,给电池充电时,电池负极应接电源负极,即锂硫电池的锂电极应与锂离子电池的碳电极相连,D项错误。
    7、C [解析] 根据题给装置图判断,Li金属电极b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则a为电池的正极,A项正确;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1-xMn2O4+xLi+===LiMn2O4,则充电时的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B项正确;放电时a极中是锰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项错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移向电源的正极,D项正确。
    8、C [解析] 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正确;电池正极反应物为NiOOH,所以电解质溶液须为碱性电解质溶液,可为KOH溶液,B项正确;充电时,该电池负极作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项错误;MH中氢密度越大,其化学能密度越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D项正确。
    9、C解析 A项,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确;B项,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Mo3S失去电子生成Mo3S4,正确;C项,充电时Mo3S4是生成物,错误;D项,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Mg失去电子成为Mg2+,正确。
    10、C【解析】试题分析:A、放电时,该电池为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钾离子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B、放电时,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故B错误;C、充电时,镍电极作阳极,阳极上Ni(OH)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Ni(OH)2 + OH――e-= NiO(OH) + H2O,故C正确;D、该电池充电时,碳电极附近物质要恢复原状,则应该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碳电极作阴极,应该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相关知识。
    11、A [A项,固体电解质只有Li+可通过,形成闭合回路,正确;B项,电池反应:4Li+O2+2H2O4LiOH,错误;C项,充电时,水性电解液中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消耗OH-,pH降低,错误;D项,通过0.1 mol电子时,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mol-1=0.56 L,错误。]
    12、C〖解析〗由放电时的反应可以得出铁失去电子作负极,Ni2O3 得到电子作正极,A正确;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过程,即阴极为原来的负极,所以电池充电过程时阴极反应为Fe(OH)2+2e-Fe+2OH-,因此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会升高,B正确、C错;同理分析可知D正确。
    13、A
    14、C 【解析】放电时,石墨电极a为负极,A选项错;放电时,Na+从石墨a向石墨b方向迁移,B选项错;充电时, b极反应为Na2Sx -2e-xS+2Na+,C选项正确;固体电解质不能改成NaCl溶液,因为钠单质会与水反应,D选项错。
    15、A
    16、D【解析】试题分析:A为负极、B为正极,阳离子移向原电池正极,所以Na+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A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a2S2-2e-=== Na2S4+2Na+,故B错误;X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X极附近溶液先变红色,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C错误;当有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说明有0.1mol的电子转移,X电极上析出氢气0.05ml,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7、D 【解析】放电时是原电池,M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Pb+SO42—-2e-PbSO4,A不正确;放电时,正、负极均消耗硫酸,c(H2SO4)减小,B不正确;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2H2OPbO2+SO42—+4H+,C不正确;充电时,若N连电源正极,则该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产物为PbO2,D正确。
    18、B【解析】试题分析:A、充电时a为阳极,错误,不选A;B、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为负极,所以阴离子向b极移动,正确,选B;C、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nA-e-= nC+A-,错误,不选C;D、充电时,电解质中的离子浓度减小,错误,不选D。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9、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为金属锌,所以b为负极,a为正极。A、充电时,左侧为阳极,溴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溴单质,多余的阳离子通过交换膜移向装置右侧,正确,不选A;B、充电时为电解池,左侧的溴化锌浓度减小,右侧锌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锌,浓度不变,所以二者浓度差将变大,错误,选B;C、放电时锌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溴得到电子变成溴离子,总反应为Zn+Br2===ZnBr2,正确,不选C;D、阳离子交换膜只能让阳离子通过,左侧生成的溴单质不能和右侧的锌接触而反应,正确,不选D。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0、C 【解析】K与N相接时是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错误;由于形成原电池时正极消耗氢离子,所以氢离子向正极移动,B项错误;充电时,二氧化铅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的正极,所以b是正极,a是负极,C项正确;阳极生成二氧化铅和氢离子,pH减小,D项错误。
    21、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锂水电池的工作原理,碳极作正极,有氢气产生,其电极反应式:2H++2e-=H2↑,故错误;B、固体电解质阻止有机电解质进入水溶液中,故错误;C、负极电极反应式:Li-e-=Li+,消耗1mol电子,消耗锂7g,故正确;D、充电时,电源的负极跟电池的负极,电源的正极跟电源的正极相连,故错误。考点:考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知识。
    22、C〖解析〗因为放电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三价铁将二价铬氧化成三价铬,所以氧化性:Fe3+>Cr3+,A错;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r2+-e-Cr3+,B错;充电时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r3++e-Cr2+,C正确;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错。
    23、D [根据题给装置图判断,a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A、C项错误;电池充电时,b极发生的反应式为4OH--4e-===O2↑+2H2O,B项错误;充电时,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D项正确。]
    24、D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放电时正极上钴的化合价降低、锂的化合价不变,A、C项正确;充电时左侧为阴极,右侧为阳极,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阳离子由阳极移向阴极,B项正确,D项错误。]
    25、D [A项,锂离子电池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Li+向正极迁移,故A正确;B项,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方程式为NiOOH+e-+H2O===Ni(OH)2+OH-,故B正确;C项,题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为放电过程,而镍氢电池为充电过程,故负极Li接M极发生M+H++e-===MH,故C正确;D项,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故D错误。]
    26、C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放电时,K2FeO4被还原,A项错误;放电时正极得电子,电极反应为FeO+4H2O+3e-===Fe(OH)3+5OH-,B项错误;充电时,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C项正确;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pH变大,D项错误。]
    27、A 【解析】放电过程是原电池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中的正极连接电源正极作电解池阳极,充电过程是电解池,原电池中的负极铅连接电源负极作电解池阴极,A正确;“无液干粉”铅酸蓄电池和原来的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是一样的,B错;放电时铅酸蓄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错;充电时铅酸蓄电池上标有“-”的电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是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D错。
    28、A 【解析】在原电池内部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正确;Li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水作溶剂,B错误;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可知,该电池放电时,1 mol SO2参与反应转移1 mol e-,C错误;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错误。
    29、BC【解析】试题分析:A.放电时,CH3OH被氧化变为CO32-,因此其反应的电极为负极,错误;B.放电时,通入CH3OH的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为:CH3OH-6e-+8OH-=CO32-+6H2O,正确;C.充电时,由于会产生OH-,溶液中c(OH-)增大,因此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正确; D.放电时,每通入标况下11.2L 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4=2mol,错误。考点:考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知识。
    30、B【解析】试题分析:A.该锂离子电池中使用金属Li会与水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正确;B.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在放电时,Li+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移动,错误;C.充电时,电极Li0.85NiO2会变为Li0.35NiO2,因此质量会减小,正确;D.放电时,LiC6是负极,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LiC6-e-=Li++C6,正确。
    考点:考查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31、C【解析】试题分析:A、放电时是原电池,LiC6是负极,FePO4是正极,FePO4反应后生成LiFePO4,体系中的Li+向正极移动,A错误;B、放电时是原电池,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C、充电时是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D、1 mol有机物M中3mol酯基,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能消耗3 mol NaOH,D错误。考点:考查了电化学和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32、B【解析】试题分析:充电时阴极反应分别为:M + H2O + e-= MH + OH-,阳极反应为Ni(OH)2 + OH-- e-= NiOOH + H2O,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H + OH-- e-= M + H2O;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 + H2O+ e-= Ni(OH)2 + OH-,故A错误;放电时,总反应为MH + NiOOH = M + Ni(OH)2,故B正确;充电时,电极M应与充电电源负极相连,故C错误;M为能吸收氢原子的合金,所以充电后,负极板材料M变成了MH,MH中H元素显0价,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化学电源。
    33、B【解析】试题分析:A、锂元素的摩尔质量较小,所以锂单位质量输出电能多,则其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高,故A正确;B、在原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的阳离子锂离子向正极钴酸锂(LiCoO2)移动,故B错误;C、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oO2+Li++e-=LiCoO2,正极锂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故C正确;D、充电时电池正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LiCoO2-x e-═Li1-xCoO2+xLi+,故D正确。考点:考查了电化学、蓄电池的相关知识。
    34、B【解析】试题分析: A、放电时氧化剂为VO2+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后生成VO2+离子,每转移2mol电子时,消耗2mol氧化剂,A错误;B、原电池放电时,VO2+离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是电源的正极反应,生成VO2+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VO2++2H++e-=VO2++H2O,B正确; C、原电池放电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移向正极,内电路由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C错误; D、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D错误。答案选B。考点:电解池,原电池
    35、C

    36、D 由放电时的反应可知,Fe发生氧化反应,Ni2O3发生还原反应,即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①错误;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过程,即阴极为原来的负极,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充电过程中阴极反应为Fe(OH)2+2e-===Fe+2OH-,②正确;充电是放电的逆过程,即阴极为原来的负极,阳极为原来的正极,因此充电时,Ni(OH)2为阳极,③正确;Fe(OH)2、2Ni(OH)2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在酸性条件下与H+反应,④正确。
    37、A解析 A项,根据总方程式可知,在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6e-+6OH-===3Zn(OH)2,正确;B项,放电时,正极区不断消耗水,产生OH-,所以溶液的pH增大,错误;C项,充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阳极有1 mol Fe(OH)3被氧化,错误;D项,充电时,电池的锌电极接电源的负极,错误。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