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模拟(一模)试题(二)(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模拟(一模)试题(二)(word版含答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吉他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 市区“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
D. 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 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B.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
C. 初中物理课本的重力大约为 D. 让人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3. 如图所示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中,由汽化吸热导致的是
A. 游泳上岸风吹很冷
B. 夏天吃冰棍解热
C. 烧水时易被水蒸气烫伤
D. 食物下面放干冰保鲜
4. 年月日,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观测到了十分罕见的“金边”日环食,这是观测天象、了解和研究太阳的好时机,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一。下列光现象中,与该天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匡衡凿壁偷光
B. 洞庭水月一色
C. 沙漠海市蜃楼
D. 雨后七色彩虹
5. 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海绵容易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有间隔
B.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而没有斥力
C.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6. 关于噪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振动频率过高而发出的声音
B.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对人们正常工作起到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C. 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D. 在耳中塞一小团棉花,是为了降低听到声音的音调
7. 为了增强体质,每天锻炼一小时,同学们积极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下列活动所涉及的力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只受到重力作用
B. 发排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力
C. 投掷出去在空中飞行的实心球仍受推力的作用
D. 篮球撞到篮板后反弹回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两灯正常发光,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一段时间之后,电流表示数变小为,电压表示数不变,则故障可能是
A. 断路 B. 短路 C. 断路 D. 短路
9. 能正确表示铁块和木块的质量、体积、密度关系的图像是
A. B.
C. D.
10.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幅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图实验中动能转化为电能
B. 如图实验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同
C. 如图实验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
D. 如图实验属于电磁感应现象
11. 小明家电能表上个月底的示数为,这个月底的示数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他家本月用电是
B. 本月他家电能表的转盘转了圈
C. 他家电能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D. 他家本月用电
12.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为定值电阻,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将滑片从位置移到位置,根据两表示数作出的图像如图乙中所示,其中点的数据与滑片在位置时对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源电压为
B. 滑片移动过程中,接入电路阻值变大
C. 电阻的图像一定与线段相交
D. 滑片移动过程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8.0分)
13. 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能传递______;“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______产生,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距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即声音的______越高;距离报警器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大,即声音的______越大。
14.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产生“雾气”,该现象属于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居民家中通常会使用酒精、消毒液等等对周围环境消毒,酒精涂到手上,会因为______热而让人感到凉爽。
15. 河水看起来比真实的要浅,这是光的______缘故,所以不要冒然下河游泳。小军眼睛近视了,医生会给他配戴合适的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奶奶上了年纪,需要配戴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用作老花眼镜。
16. 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许多学校要求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参加活动,同学们漫步在花坛边闻到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地面上颀长的身影是由于光______形成的,太阳光透过三棱镜______出多种颜色,最外侧为______、______两种颜色。
17. 用某煤气灶将质量为的水从加热到,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若消耗的煤气质量为,煤气灶烧水时的效率为______。煤气是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8. 年月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质量为的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样品容器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封装的。在回归地球的途中,月球样品的质量保持______;航空器能在高空飞行,原因之一是航空器材常采用强度高、______低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制成的。在月球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9. 除雪劳动中,同学们使用铁锹将路面的积雪铲起,抛到路边。抛出时,锹和雪一起向前运动,手使铁锹突然停住,雪由于______ ,继续向前运动;同时雪受到______ 力作用,落在路边。
20. 如图所示的自制便携式封口机,使用电压为的电源,接通电路发热电阻温度升高,利用电流的______ 实现高温封口。阻值为的发热电阻内产生______ 的热量。封口时总是把塑料袋烫坏,应将发热电阻换成阻值更______ 填“大”或“小”的。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1. 如图,作出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阻力臂及最小动力的示意图。
22. 如图所示,试画出光通过三棱镜时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并画出相应的法线。
23.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在如图所示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电表符号,使得开关闭合后,两灯泡并联且都能发光。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24. 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的位置。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______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的像______。
移去蜡烛,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当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的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25. 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 。
每隔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丙中段物体处于______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比较图丙中的段与段可知:物质在段的比热容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段的比热容。加热过程中可认为被加热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26. 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某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______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
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表:
接触面材料
小车受摩擦力情况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毛巾
大
棉布
较大
木板
小
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______;进一步推理出的结论是: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______。早在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本实验所运用的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还可用于研究______填写实验名称即可。
上述实验除用到实验推理的方法外,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______法。
实验中若再添加一小木块,就可用图丙装置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具体的操作是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______由静止自由滑下,去撞击置于木板表面相同位置的木块并进行比较。
27.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浮力的人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如图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______选填序号
为了研究猜想和猜想,运用了体积相同的、、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和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序号的实验中物所受的浮力为______。
比较序号______,______,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进一步分析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变的浮力越______;
比较序号、、的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______关。
为了研究猜想,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珍认为这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______。
28. 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电源为节干电池,小灯泡标有“”字样。
按图甲方式连接好电路,小敏刚要闭合开关时,同组同学提醒他的操作有一个不妥之处,请你帮他指出:______ 。
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小敏发现小灯泡始终不发光,电压表示数接近于保持不变,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则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 。
排除故障后,小敏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 。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考忠到电压表中也有电流通过,该电路所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29. 如图为某型号电动机的铭牌,求:
牌电动机
型号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线圈电阻
制造商:
此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此电动机正常工作所消耗的电能和由此转化为的机械能。
30. 小飞家新买了一辆吉利星越汽车,如表是汽车的铭牌,其中耗油量是指汽车正常行驶消耗汽油的体积,为测试汽车的性能,小飞驾驶汽车以的恒定功率启动做直线运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不变,通过专用仪器测量得到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已知汽油的密度是,热值是。
型号
款
整车质量
油箱容积
耗油量
求:
在测试汽车性能时,在时间内汽车发动机所做功;
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小飞驾驶该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若汽车发动机输出功率恒为,该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3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表示。可知:
若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开始运动的速度,经过后它的速度变为,则这个物体在内的加速度大小______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时通过的路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到,运动时间为时通过的路程。用、、写出的表达式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解:、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A正确;
B、拉二胡时手指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吉他同一根弦,弦的振动幅度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
C、市区“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蝙蝠飞行过程中能够发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这是回声定位,科学家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制成了声呐,故D正确。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接收处;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以及噪声的防治,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2.【答案】
【解析】
解:、人步行的速度约为,故A不符合实际;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故B不符合实际;
C、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其重力大约为,故C符合实际;
D、让人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3.【答案】
【解析】
解:、夏天,人从水中游泳上岸后,身上有水,水汽化吸热,所以感觉冷,故A正确;
B、在夏天吃冰棍可以解热,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错误;
C、烧水时被水蒸气烫伤先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C错误;
D、食物下面放干冰可以保鲜,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答案】
【解析】
解:日环食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匡衡凿壁偷光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符合题意;
B、洞庭水月一色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本题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5.【答案】
【解析】
解:、海绵容易被压缩表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A错误;
B、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同时也有斥力,只是引力大于斥力,故B错误;
C、尘土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深入理解分子动理论内容,可解答此题。
6.【答案】
【解析】
解:、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故A错误;
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B正确;
C、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故C错误;
D、在耳朵塞上一小团棉花,是为了降低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
从物理角度,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而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7.【答案】
【解析】
解:、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重力和支持力,故A错误;
B、发排球时手对排球的力与排球对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B错误;
C、投掷出去在空中飞行的实心球不再受推力作用,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篮球撞到篮板,篮板对篮球的力使篮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没有直接接触;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相互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8.【答案】
【解析】
解:根据电路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的电流;
一段时间之后,电压表有示数,这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之间是接通的,所以所在的支路是正常的;电流表示数变小为,这说明电流表所在的支路发生了断路现象不可能是短路,若短路,则电源会被短路,所以故障是断路。
故选:。
由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的电流;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
此题考查电压表在电路故障中的作用判断,要结合电路图和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
9.【答案】
【解析】
解:、密度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是一个恒量,铁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故AB错误;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线性关系,且图像过原点,说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在体积相同时,木块的质量小于铁块的质量,由图可以判断木块的密度小于铁块的密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质量是物质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除气体外一般不随质量和体积改变。
本题属于图像信息题,考查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以及对数学函数图像的把握,理解物理量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
解:、导体棒与电源相连,当通以电流时由于受磁场力的作用,导体棒会发生运动,故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导体与灵敏电流计相连,闭合电路时,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灵敏电流计发生偏转,这是电磁感应现象,利用该原理制成了发电机,故B正确;
C、该装置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故C错误;
D、导线通电后,放在其周围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D错误。
故选:。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电动机;
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故演示的为电磁感应,利用该原理制成了发电机;
电磁铁磁性的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的大小有关;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证实,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此题考查了电和磁中的实验装置图,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并且要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进行区分。
11.【答案】
【解析】
解:
A.由图可知,小明家本月消耗的电能,故A错误;
B.表示每消耗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转,
本月消耗的电能为,则本月他家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圈,故B正确;
C.由电能表参数可知,是电能表正常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不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故C错误;
D.他家本月用电,故D错误。
故选:。
电能表显示数字的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为,两次电能表示数之差即为小明家本月消耗的电能;
表示每消耗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转,据此求出本月他家电能表的转盘转过的圈数转数;
由电能表参数可知正常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根据即可求出用电量的焦耳数。
本题考查了电能表的作用和消耗电能、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电能表参数含义的理解与掌握。
12.【答案】
【解析】
解:、由图甲可知,与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电压,由公式,以及串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可得:
当滑片在处时,
当滑片在处时,
由得:,,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从到位置,电流逐渐变大,在电源电压一定时,由公式可知,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故B错误;
C、当时,,,
所以电阻的图像与线段将相交于点,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从到位置,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在电源电压不变时,由公式可知,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故D错误。
故选:。
由图甲可知,与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结合图乙图像可知电源电压、定值电阻的大小,根据公式可知电路电功率的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动态电路的能力,以及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难度较大。
13.【答案】
信息 振动 空气 音调 响度
【解析】
解: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导盲杖距离障碍物越近,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提示音越尖锐;距离报警器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大,即声音的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信息;振动;空气;音调;响度。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
此题考查了声音与信息、声音的传播,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
14.【答案】
内 液化 吸
【解析】
解:医务人员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护目镜变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小水珠出现在护目镜的内侧。
酒精涂到手上,会因为汽化成气态,汽化吸热,让人感到凉爽。
故答案为:内;液化;吸。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本题考查了汽化和液化现象,体现了生活处处解物理,要留心观察生活,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理问题。
15.【答案】
折射 凹 凸
【解析】
解:
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水变浅了;
小军的眼睛近视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他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奶奶是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矫正远视眼需要使光线会聚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他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折射;凹;凸。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河水看起来比真实的要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前后径太长,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远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办法是配戴凸透镜。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以及透镜的应用,难度不大。
16.【答案】
扩散 是 沿直线传播 折射 红光 紫光
【解析】
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发生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现象,在空气中闻到花香便是这种扩散现象,是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身影的形成是因为不透明的身体挡住了太阳射向地面的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最外侧为红光和紫光两种颜色。
故答案为:扩散;是;沿直线传播;折射;红光;紫光。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发生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本题主要考查了扩散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相关生活现象,以及光的色散,较为基础,是常见问题。
17.【答案】
不可再生
【解析】
解:
水吸收的热量:
;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煤气灶烧水的效率:
;
煤气属于化石能源,一旦消耗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
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知道煤气的质量和煤气的热值,利用计算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煤气灶烧水的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例: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
本题考查了吸热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效率公式的应用,以及能源分类,属于基础题目。
18.【答案】
不变 密度 能
【解析】
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在回归地球的途中,月球样品的质量保持不变;
航空器材需要质量小的元件,要想使航空器材质量减小,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密度,一般都选择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玻璃钢等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器材,故航空器能在高空飞行,原因之一是航空器材常采用强度高,密度低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制成的;
因为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当天平两边物体重力相等时,天平平衡,由砝码质量可知物体质量,在月球上,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故答案为:不变;密度;能。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航空器材需要质量小的元件,要想使航空器材质量减小,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密度,一般都选择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新型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器材。
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当天平两边物体重力相等时,天平平衡,从而测出物体质量。
本题考查密度和质量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9.【答案】
惯性 重
【解析】
解:抛出时,锹和雪一起向前运动,手使铁锹突然停住,但由于雪具有惯性,所以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同时雪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雪落在路边。
故答案为:惯性;重。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0.【答案】
热效应 大
【解析】
解:电流通过电阻,因为电流的热效应,电阻发热产生热量,温度升高,实现高温封口;
电阻产生的热量;
由公式可知,电压不变,要减小电阻产生的热量,因增大的阻值。
故答案为:热效应;;大。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纯电阻电路产生的热量;若电压不变,则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少。
本题考查了电流的热效应及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考查,难度不大。
21.【答案】
解: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从支点作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阻力臂,如下图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在阻力、阻力臂一定时,为动力臂时最长、最省力,从点垂直向上画出最小动力,如图所示:
。
【解析】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
杠杆中的最小动力,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确定杠杆中的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位置;
连接支点与动力作用点,得到最长的线段;
经过动力作用点做出与该线段垂直的直线;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确定出使杠杆平衡的动力方向。
22.【答案】
解:首先做出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光线要远离法线。如图所示:
【解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相反,光从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分别考查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与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的画法,一定要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3.【答案】
解:由电路图可知,右上边圆圈与并联,应为电压表;左下边圆圈与并联,应为电流表;两灯泡首首相连、尾尾相连,两灯泡、并联,如下图所示:
【解析】
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在电路中可以看作开路;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电路元件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因此根据仪表的连接方式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解答本题。
本题主要考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式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并会设计串并联电路。
24.【答案】
像;未点燃;完全重合;不能;不变;不变
【解析】
解: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观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
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移去蜡烛,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当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玻璃板向右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和蜡烛的像还关于玻璃板对称,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故答案为:像;未点燃;完全重合;不能;不变;不变。
实验中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实验中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来研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玻璃板左右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和蜡烛的像还关于玻璃板对称,像的位置没有变化。
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常是中考出题的热点,关键是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针对性的分析问题。
25.【答案】
晶体 固液共存 不变 小于
【解析】
解:由图乙可知,零刻度在上方,是零下温度,每个小格代表,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
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
由图象可知,段时,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属于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由图丙可知,段是固体的升温过程段是液体的升温过程,段升高的温度与段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段吸收热量小于段吸收的热量,根据,由图象可知,物质在段的比热容小于在的比热容。
故答案为:。
晶体。
固液共存;不变。
小于。
温度计的读数:首先找出零刻度确定零上还是零下,再读数。
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过程的存在状态。
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熔化前处于固态。
根据吸热公式,在质量一定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分析比热容的大小即可。
本题考查“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考查物质的类型、熔点、所处的状态、学生对图象的分析能力等,会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
26.【答案】
同一 速度 远 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 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 转换 不同高度
【解析】
解: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表:
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进一步推理出的结论是: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永远运动下去;早在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本实验所运用的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还可用于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上述实验中,除用到实验推理的方法外,因通过小车通过的距离长短表示阻力的大小,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验中若再添加一小木块,就可用图丙装置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具体的操作是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不同,去撞击置于木板表面相同位置的木块并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同一;速度;远;永远运动下去;伽利略;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转换;不同高度。
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同一小车在粗糙程度越小的材料表面运动时受到的力越小,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结论;
据此得出推理出的结论;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在实验的基础下推理想象得出结论,研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也用到这种方法;
通过小车通过的距离长短表示阻力的大小,还用到了转换法;
根据转换法,小车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推动木块运动的距离大小来表示的,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小球对外做功越多,动能越大;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控制质量相同,只改变速度大小从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
本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推理法的运用和数据分析,同时也考查了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实验。
27.【答案】
;;;;大;无;没有控制变量唯一
【解析】
解: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手就会感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越往下按,浮力越大,手会感到越吃力,;空饮料罐向下按入的过程中,水面会升高,空饮料罐排开水的体积比较大;由此得出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即这个事实可以支持猜想。
物体的重力为,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同一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图中、、三图符合要求;
图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图物体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
图中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所以同一物体在盐水浮力最大、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又因为盐水的密度最大,酒精的密度最小,
所以可以得出: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变的浮力越大;
序号为、、的三次实验中,物体的体积和浸没的液体都相同,不同因素是物体的重力;
由图可知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而三个圆柱形物体、、的重分别为、和,根据称重法,则所受浮力分别为、、,可见浮力相等,于是可得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根据控制变量法知:要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必须保证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不变,小明实验中改变了形状,但没有控制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故小珍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可靠,不可靠主要原因为没有控制变量唯一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故答案为:;;;;大;无;没有控制变量唯一。
浮力是竖直向上的,根据手的感觉来感知浮力的变化;通过水面的变化来判断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从而提出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猜想;
根据称量法算出浮力;
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同一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找出符合要求的图即可,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比较序号为、、的三次实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变化和变化的因素,得出浮力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小明同学的方案,即可判断不可靠的原因。
本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和称重法的应用,如果一个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作用时,一定采用控制变量法,一定要注意保证其它因素是相同的。
28.【答案】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置于阻值最大位置 灯泡处断路 偏大
【解析】
解: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位置,而图甲中,闭合开关前滑片没有置于阻值最大位置;
闭合开关,灯泡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是灯泡处断路;
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示数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由图知,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所测电压较准确,而电流表测通过小灯泡和电压表的电流,所测电流偏大,由可知所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与真实值相比偏大。
故答案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置于阻值最大位置;灯泡处断路;;偏大。
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位置;
电流表示数为零,电路断路;灯泡不亮,灯泡断路或灯泡短路或灯泡以外的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正负极连接,电压表并联电路以外电路没有断路;综上分析知故障是灯泡处断路;
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再利用求出功率;
判断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和电流的测量误差,得出电功率的测量误差。
本题测定小灯泡功率,考查注意事项、电路故障分析、额定功率的计算、对实验结果的评估能力,难度有点大,要熟记。
29.【答案】
解:由可得,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
此电动机正常工作所消耗的电能:
,
这台电动机内产生的热量:
;
转化的机械能:
;
答:此电动机的额定电流是。
此电动机正常工作所消耗的电能是;由此转化为的机械能为。
【解析】
根据求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已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工作时间,根据公式可求电动机内消耗的电能;已知线圈的电阻和通过的电流以及通电时间,根据公式可求这台电动机内产生的热量;内消耗的总电能减去产生的热量可得转化的机械能。
本题考查电功率、产生热量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才完全转化成内能。
30.【答案】
解:轿车的功率,
由可知,在时间内,汽车发动机做功:;
由图示知轿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
由得,轿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
消耗的汽油质量:,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有用功为:,
该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为:。
答:在测试汽车性能时,在时间内汽车发动机所做功为;
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
小飞驾驶该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若汽车发动机输出功率恒为,该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为。
【解析】
知道轿车以的恒定功率做直线运动,利用的变形式可求轿车发动机做功;
利用求汽车牵引力,而汽车匀速直线行驶、受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利用求出汽油的质量,利用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求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已知汽车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计算所用时间,根据的变形式求出此时汽车牵引力所做的有用功,利用该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
本题以吉利星越汽车为载体,考查了功率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速度公式、密度公式、效率公式及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和应用,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属于难题,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1.【答案】
【解析】
解:物体在内的速度变化量;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
故答案为:;。
末速度与初速度之差就是速度的变化量;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出即可;
根据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用、、表示出即可。
本题是一道涉及高中知识的物理题,但这道题我们是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结合我们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物理知识完成解答的。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分析能力,是一道好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二模(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三),文件包含扬州市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三docx、扬州市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三pdf、答案3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二),文件包含扬州市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二docx、扬州市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题二pdf、答案2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