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1 社戏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童年的我,有时坐在屋顶上远眺高山,凝望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山顶边缘,对它们心怀向往,渴望能够攀登到山顶,探索山的深处,知道那里到底有些什么。可当站在山顶的时候,看到的依旧是这种深不可测的神秘。自然给予的威慑,它的寓意从无穷尽。是啊,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童年的依依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理解文章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领悟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了解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淳朴的品质和聪敏的才智,分析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社戏》创作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鲁迅长期生活在军阀混战、封建割据下的黑暗、落后、冷酷、污浊的社会里。他时刻忧国忧民,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因其外祖母家在农村,他从小就与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他们被压迫的遭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他看到了农民身上的闪光点,受到启发和教育,并从中汲取力量,对农民进行热情的赞颂。
社,指旧时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在绍兴一带,社是一种区域名称。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一种奉祀社神风俗的戏艺活动,有着酬神祈福、文化娱乐或商业相关的意义。代表地区有绍兴社戏、黄冈社戏、安顺地戏等。
归省 行辈 惮 絮 叨 凫水 潺潺 桕树 蕴藻 家眷 皎洁 纠葛 踱 喝水 喝令
1.大抵:2.消夏:3.归省:4.絮叨:5.宽慰:
大概,大都。过夏天。回家探望父母。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宽解安慰。
6.凫水:7.潺潺:8.悠扬:9.自失:10.弥散:
游水。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文中的意思是,完全为笛声所陶醉,仿佛自身都不存在了。扩散,布满。
11.屹立:12.踊跃:13.纠葛:14. 棹: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葛蔓纠结,难于分解,比喻纠缠不清的事情。 划船。
理解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导思1.看社戏的前后,我最忘怀的是哪件事情?
导思2:请说明你最喜欢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导思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导思3.文中有哪些优美的景色,请进行赏析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自习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写作风格。
1.划分文章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寻找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标注。3.分析关键语句用波浪线。4.找到自己的问题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仔细。
第二部分(4—30):
写“我”随母归省回乡后,在平桥村的日常生活。
详写在赵庄看社戏的所有过程。
第三部分(31—40):
写看社戏后的事件以及“我”对社戏的怀念。
1.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乐土”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深厚情感。“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我”平桥村是客人,能够得到优待;②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③可以钓虾、放牛等开心的事情,体验自由欢乐的农村生活。
2. 赏析好句: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表现了平桥村淳朴善良和热情好客的民风风俗。特别是小朋友之间没有等级制度的平等相待,进一步表现了民风淳朴。
3.第⑤段中写“我”看社戏前,遇到了哪些波折?
我叫不到船;母亲不允许“我”和别人一同去,害怕外祖母担心。
4.在看戏之前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首先解决了乘船的问题,说出了三个理由:一是船太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用来让外祖母放心,能够去看社戏。这样的叙述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机智的品德,同时使得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找出文章第⑩段中描写少年们开船动作的词语,并进行分析
此处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拔”“点”“磕”“架”等词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的技术熟练,进一步写出了他们的利索能干,与上文他们是“好手”相呼应。
6.在课文第11节中,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 (歌吹);想象 (戏台、渔火)。作用:(1)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明丽的优美图景。(2)侧面写出了了小朋友行船速度之快。(3)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 和迫切的心情。(4)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农村的热爱。
7.“我”在乘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会?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会:一是把“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二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这样写作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跌宕,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想要去看到演戏的急迫心情。
8.“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请说明理由?
不好看。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却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是很久都没有看到。③ 最怕看“老旦”,但却不停地唱着。直接从正面写戏不好看。
9.请分析从哪些地方看出戏不好看?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鲁迅把《社戏》描写的重点放在了去看戏的经历和偷“罗汉豆”的场景上,用散文化的语言把河两岸的景色描绘的优美明丽。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作者过去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的深刻记忆,同时也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童年的美好回忆怀念,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10.文章用怎样的方式写出老农民六一公公纯朴、爽朗的性格?
文章通过写六一公公的对话来进一步表现他纯朴、爽朗的性格,笔锋简洁淳朴,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形象。
11.《社戏》按题目所示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写了戏外的天地,是不是离题了呢?
用大量篇幅写了作者对平桥村的热爱和因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偷”豆、剥豆、烧豆、吃豆和事后谈豆等趣事。使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非但没有离题,反而是紧扣主题的。 因为《社戏》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天真和友谊深厚,从而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智。
【答案】作者用大量详细生动的笔墨写行船、看戏、归航,是因为要表达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自由自在、充满情趣;略写钓虾放牛,为下文写看社戏作铺垫 。
【手法探究】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本篇文章的重要手法。
平桥村是“乐土” (略) 赵庄看社戏 (详) 戏后余波 (略)
得到优待免念古书钓虾放牛可看社戏
想看社戏(波折)去看社戏(景美)看到社戏(满足)看罢社戏(偷豆)
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写了“我”童年时在平桥村的一段有趣生活经历。通过写“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乘船、船头看戏、月下归家等情节的详细描写,表现了农村人民淳朴、善良、友爱、热情的美好品德,展现了一幅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鲁迅的名言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4.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5.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6.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7.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8.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9.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29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社戏一等奖ppt课件</a>,文件包含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课件pptx、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doc、鲁迅故居视频素材1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1 社戏/鲁迅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1 社戏/鲁迅评优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社戏知识简介,作者简介,文体简介,字词积累,整体感知,细节探究,分析言行品析人物,拓展延伸探究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背景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课时,戏前波折,微课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