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欧洲复习提纲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欧洲复习提纲第1页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欧洲复习提纲第2页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欧洲复习提纲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欧洲复习提纲

    展开

    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  亚洲第一节   亚洲概述一、为什么亚洲是第一大洲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二、亚洲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3.经纬度位置:(1)纬度范围在 81°N~11°S之间,所跨的纬度约90度,是跨纬度最大的大洲;2)亚洲的经度范围在26°E~170°W之间,跨经度约164度。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但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广的大洲是南极洲)4.易错点:(1)亚洲完全位于北半球。×(2)亚欧大陆完全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是完全位于北半球,但是亚洲只能说是主要(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因为大洲是由陆地和岛屿组成,亚洲是由亚欧大陆(陆地)和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洲也有很多岛屿是位于南半球,因此,亚洲不是全部位于北半球(3)新几内亚岛是属于大洋洲的岛屿,与亚洲隔海相望,不属于亚洲。5.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1)亚洲西部与欧洲(与亚洲陆地接壤的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洲西南部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3)亚洲东部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三、地理集锦: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青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86米,有“世界之巅”之称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约260万平方千米。(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逊平原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千米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岛屿2万多个,面积243万平方千米。“世界雨极”—— 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齐四、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1.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2.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间流向四周的海洋3.流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有“亚洲多瑙河”之称、珠江流入印度洋的河流: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河、伊洛瓦底江、布拉马普拉特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4.亚洲的气候:(1)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面积最大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亚洲气候分布复杂多样的原因纬度位置:跨纬度广,有寒、温、热不同温度带的气候类型;海陆位置:东西距离最长,气候的大陆性、海洋性差异明显;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加剧了气候的复杂程度。(3)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亚洲东部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夏季吹夏季风,冬季吹冬季风(4)季风气候①季风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夏季风 源于风向性质影响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南风温和湿润 高温多雨亚洲南部印度洋西南风冬季风 源于风向性质影响亚洲东部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西北风寒冷干燥低温少雨亚洲南部东北风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上海东亚)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④孟买(南亚)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西南风,气候高温多雨。(5)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原因:亚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上,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具体表现在:气温温差大,年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大。(6)其他特点:亚洲没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五、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六、亚洲人口: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稠密的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2个国家中,亚洲就有7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2.人口众多的利: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弊: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应对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3.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4.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第二节 东南亚一、东南亚的位置: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跨越了南北半球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3.海陆位置: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4.东南亚位置重要性: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二、东南亚的国家1、陆上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2、东南亚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3.既与中国陆上相邻,又是隔海相望的东南亚国家是:越南三、 马六甲海峡:1.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2.重要性: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太平洋西岸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3.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南端,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四、组成: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两大部分(识记课本12页图7.20和13页图7.21)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中南半岛①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②地势特点:北高南低③山脉走向:由北向南延伸,          ④河流流向:自北向南流 ⑤河流特点:上游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⑥湄公河是流经东南亚和亚洲国家最多的河流,被称为“亚洲的多瑙河”,在越南注入南海。⑦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原因: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2.马来群岛①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印度尼西亚也有“千岛之国“之称;②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地势崎岖,大部分地形是山地和丘陵,平原少;③马来群岛的河流特点:河流短小湍急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六、物产泰国——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越南、缅甸——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南亚主要的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锡矿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七、华人、华侨最大的聚居地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中国的广东省和福建省,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人所占国家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 (如新加坡人口总数550万,华人占了总人口的76%);印度尼西亚是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八、人种:东南亚以黄种人为主九、宗教:缅甸和泰国把佛教作为国教,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及柬埔寨的吴哥窟均为世界著名的佛教建筑;印尼和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十、特色建筑跟风土人情:缅甸仰光----大金塔;越南 ---下龙湾;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泰国曼谷---水上市场;柬埔寨---吴哥窟;新加坡---鱼尾狮公园;马来西亚--双子塔第三节 南亚一、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的亚洲部分理单元二、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亚洲南部,跨越了热带和亚热带海陆位置(背山面海):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濒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面是印度洋三、地形特点南亚地形:平原高原面积大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从事林业生产)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种植粮食作物)南部-德干高原(种植棉花)四、气候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2、受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西南季风给印度带来了大量降水,但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容易造成水灾,影响印度的农业生产.3、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雨季(6至9月)播种;旱季(10月至次年5月)收获五、河流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流经中国和巴基斯坦,向南注入阿拉伯海;注意:印度河不流经印度,而恒河才是流经印度的河流。    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 印度河和恒河流水量对比:恒河流水量要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中国部分为雅鲁藏布江六、印度的农作物分布水稻:印度半岛东北部和沿海平原地区;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   茶: 东北部山地、丘陵七、印度的工业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城市)班加罗尔是软件工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新兴工业中心、“印度硅谷”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关系:工业中心接近原料产地八、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软件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九、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祥地。恒河被印度教视为“圣河”三大宗教主要流传的国家佛教: 斯里兰卡、不丹                印度教:印度 、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九、印度的人种:白种人          印度的语言:印地语、英语第四节  西亚一、、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一运:苏伊士运河;    一湾:波斯湾两洋: 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三洲: 联系【亚、非、欧】三大洲四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五海:濒临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二、交通枢纽: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 土耳其海峡---地中海黑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阿拉伯海,霍尔木兹海峡是出波斯湾的唯一海上通道,被称为“世界油阀”“西方国家海上生命线”三、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狭小四、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五、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来平原是主要灌溉农业区五、世界石油宝库1、石油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2、石油地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被称为“石油宝库”。【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储油最丰富的国家。3、西亚石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是重要的产油国。4、西亚产石油主要输往西欧、北美、日本、中国等地区和国家5、输出路线:A: 运向日本、东南亚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日本、东南亚B:运向西欧、美国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C:运向西欧、美国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6、西亚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原因:石油之争 民族矛盾 宗教纠纷 水源之争 领土争端六、西亚地区以阿拉伯人为主,白种人,语言是阿拉伯语,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城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为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第五节  日本一、位置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亚洲东部(东亚),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2、经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属于北半球,北温带经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东经125°--145°之间,属于东半球3、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西隔日本海,北部濒临鄂霍次克海,西南临东海。4、主要邻国: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5、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日本的首都--东京也是位于本州岛,纬度最高的是北海道岛,纬度最低的是九州岛。(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28页图7.50找到位置并记住)6、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二、地形1、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平原只分布在沿海地区2、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最高峰为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被日本人视为“圣山”,这里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 三、河流1、特点:短小湍急2、有利影响:由于地势河流从中间山地流向四周平原,地势落差大,日本的水力资源丰富。四、气候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周临海,受海洋影响,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这也是区别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季风气候的一大特点。五、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和科技的国家,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受西方欧美文化和科技的影响。六、多火山、地震1、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很不稳定。也有“火山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地震之邦”之称。富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2、频繁的地壳运动也造就了日本星罗棋布的温泉,日本也有“温泉王国”之称。3、日本对于地震的应对措施:①提高建筑防震性能;②开展全民防震教育;③使用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④配备防震应急包。七、资源小国1、日本资源较为丰富的是渔业资源(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地热资源、森林资源(“森林王国”)日本为了保护自身的森林覆盖率,仍然从外国进口木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2、日本需从外国进口的原料:石油从西亚、东南亚、非洲各国、俄罗斯进口;铁矿石从澳大利亚、拉美进口;煤炭从中国、北美、拉美、东南亚进口;木材从东南亚、美国、俄罗斯进口;日本的棉花全部依赖进口,主要从美国、中国进口。二、日本概况: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1、人口:1.27亿2、面积:37.7万平方千米3、民族:大和民族为主4、人口分布:多分布于城市,人口密度很高5、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6、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且多山,为了扩大工业用地面积,日本实施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三、经济大国1、经济水平:发达国家2、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或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廉价进口原料和燃料,高价出口工业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有中国、美国、欧洲3、经济特点:对外依赖严重(两个依赖)       ①原料和燃料依赖进口(煤和石油需要全部进口);②出口产品需依赖国际市场4、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雄厚的资金;②先进的科学技术,③充足的劳动力,④多优良港湾5、扬长避短利:多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              弊: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地震多发、国内市场狭小6、工业区的分布1、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被称为“临海型”工业布局。 原因:为便于运进原料和输出产品,减少运费。2、五大工业区: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海、北九洲四、日本的三大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动漫产业五、高新技术产业1、决定高新技术产业是否发达的因素是人才资源2、九州岛被称为“硅岛”;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新城位于北九洲工业区3、工业布局的变化:出现北九洲等微电子工业基地和以筑波、仙台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产业新区。筑波有“日本硅谷”之称。 六、交通:日本有50%以上的铁路实现了电气化,“新干线”高速铁路系统连接了日本各主要城市。连接北海道和本州的青函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濑户大桥连接本州和四国两个大岛。七、农业1、日本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但是由于日本耕地面积狭小,采用的是小型农业机械2、日本的三大农业生产部门是水稻、蔬菜和水果。棉花全部依赖进口。3、精耕细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第八章 欧洲第一节 欧洲概述一、亚欧大陆的半岛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2.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欧洲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3.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中纬度地区、北极圈穿过欧洲北部(挪威、瑞典、芬兰),少部分位于北寒带,没有热带地区(制作咖啡的咖啡豆需从热带国家进口)4、欧洲分区:由北欧、西欧、中欧、东欧、南欧五部分组成。欧洲有44个国家,这里有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5、欧洲的海港分布:欧洲沿海多港口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荷兰鹿特丹,被誉为“欧洲门户”地中海沿岸港口城市--意大利那不勒斯二、、平原广阔的大洲1、地形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其中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占60%。2、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主要平原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欧洲最大的平原)3、地形特点:南(阿尔卑斯山)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多山脉,中部平原广大,冰川地貌广布4、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部低5、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最高峰主峰是勃朗峰6、挪威西海岸广布着巨大冰川侵蚀形成的冰川槽三、地理集锦世界之最:欧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欧洲是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人口最稠密的大洲);欧洲之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  东欧平原是欧洲面积最大的平原,  阿尔卑斯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 四、气候1、气候的分布规律(1)自南向北分布: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自南向北气候存在差异自西向东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越远,气候的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表现为:年温差越来越大,降水越来越少,当地建筑墙体越来越厚)2、欧洲最典型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分布于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     形成原因:位于西风带,地势低平,有利于大西洋水汽深入内陆3、欧洲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分布最广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分布于欧洲内陆地区6、气候对生活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欧洲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五、河流河流特点:河网稠密,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河流之间有运河相通(1)伏尔加河:发源于俄罗斯、注入里海(流入湖泊或者沙漠的河流是内流河,故伏尔加河是内流河,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向:自北向南欧洲最长的河流,俄罗斯的“母亲河”(2)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从荷兰的鹿特丹港口附近注入北海,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被称为欧洲的“黄金水道”;也是德国的“黄金水道”;流向:自南向北(3)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山地,注入黑海;流经国家(9个):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欧洲第二长河;(世界)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第二节 欧洲西部一、位置和范围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北寒带,有北极圈穿过(挪威、瑞典、芬兰)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西岸,西临大西洋(即大西洋东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与非洲隔海相望4、范围:欧洲西部指【东欧平原】以西的欧洲部分,占欧洲面积的一半欧洲西部分为西欧、中欧、南欧、北欧、东欧,西欧不是我们所说的欧洲西部,只是欧洲西部的一部分二、国家和居民1、国家:数量多(37个)面积小,大多数是发达国家面积最大的是法国;面积最小的是梵蒂冈人口: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最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人种:以白种人为主宗教:大多数信仰基督教三、经济特点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绝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1、工业(1)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工业部门齐全,综合实力雄厚(2)工业产品:德国西门子电器,德国汽车;瑞典的机器人;西班牙的造船工业;瑞士本国缺少工业原料,主要生产消耗原材料少而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精密仪器和钟表,所以瑞士有“钟表王国”之称2、现代化的畜牧业(1)西欧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劳动力缺乏,所以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2)欧洲西部(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气候因素: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因素: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牧场广大欧洲西部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3、发达的交通4、服务业是经济支柱5、欧洲联盟(1)简称欧盟(EU),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共同体。加入欧盟的好处①交通便利:长达3万多千米的公路网连通欧盟各国;②宽松的政策:可以自由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居住;③统一的货币: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6、农业比重小,但生产水平高,(畜牧业发达,但是欧洲人口稀疏,劳动力短缺,生产的整个过程都采用了现代化操作,生产效率高)四、文化特点: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五、欧洲西部已成为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1、旅游资源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凡尔赛宫、巴黎时装英国—泰晤士风光、伦敦塔桥、大本钟、巨石阵、伦敦眼意大利---比萨斜塔、水城威尼斯、古罗马斗兽场荷兰---风车、郁金香挪威---峡湾风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午夜太阳(极昼现象)、极光丹麦---小美人鱼铜像,“童话王国”西班牙--斗牛、海滨风光瑞士---钟表王国、阿尔卑斯滑雪德国—古堡、新天鹅堡希腊--- 帕特农神庙、古奥林匹克遗址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之都”地中海沿岸(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的阳光沙滩,三大旅游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芬兰---“千湖之国”(冰川作用形成)2、欧洲西部旅游业为什么这么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欧洲西部居民收入高,休闲时间多;交通发达,设施完善;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跨国旅游过境方便。六、自然环境1、地形:欧洲西部的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主要地形区:以莱茵河为界,以西为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平原2、气候: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河流:莱茵河、多瑙河,由于地表支离破碎,流程较短,无长河第三节  俄罗斯一、位置1、半球位置:跨东、西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北临北冰洋 西临波罗的海, 东临太平洋3、 纬度位置: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北寒带,中、高纬度地区二、国土辽阔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领土面积约1700万平方千米,东西距离9000多千米,南北宽度4000多千米,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第二是加拿大,第三是中国)三、自然环境1、地形地形区及其分界线   地形类型:地形多样,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和高原山地的分界线:叶尼塞河地势:地势起伏大,南高北低,东高西低2、主要的河流和湖泊河流分布由西到东--伏尔加河,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亚洲部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河流特点:河流众多,有丰富的水资源。俄罗斯除伏尔加河以外,航运价值都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而严寒,河流结冰期长。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湖。3.气候(1)俄罗斯内陆大部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2)气候分布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影响,较为温和湿润西伯利亚地区(内陆),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寒冷漫长,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温带季风气候寒冷的气候对俄罗斯人生活的影响①喝伏特加驱寒;②彪悍的民族--冬泳“战斗民族”;③冻土广布,不利于农业生产。寒冷的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适合居住的地点:欧洲部分南部(受纬度、地形因素的影响)                  亚洲部分南部(受纬度因素影响)4.资源(1)资源特点: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储量大; 为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资源分布:乌拉尔以东地区(亚洲部分)(2)矿产资源:石油(原油产量仅次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天然气(世界第一)、煤(世界第四)、铁矿石、发电量居世界第五石油----俄罗斯最大的油田秋明油田(西西伯利亚平原);天然气---西西伯利亚油气田、    伏尔加—马拉尔油气田(西西伯利亚平原);铁矿石—库尔斯克铁矿(东欧平原);    煤矿---库兹巴斯煤矿(西西伯利亚平原)矿产中心由西向东依次是: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库兹巴斯煤矿(3)森林资源: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一半,有世界最大的亚热带针叶林四、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1)工业区由西向东依次是: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俄罗斯食品、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工业区):石化、造船、电子、航天航空莫斯科工业区(俄罗斯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区):钢铁、汽车、飞机、电子乌拉尔工业区:石油、钢铁、机械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完全位于亚洲的工业区):煤炭、机械、钢铁(2)四大工业区建立的基础: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特点:靠近原料产地)(3)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俄罗斯重视军事和航天工业的发展,轻工业产品仍需进口。五、 发达的交通运输1、交通部门齐全,以铁路运输为主,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网络分布,分布不均匀: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2、横跨亚欧的铁路称为“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第一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陆桥):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西和北欧各国;经过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鹿特丹(我国境内的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铁路干线为陇海---兰新线)第三亚欧大陆桥: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港六、城市和海港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有著名的红场。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最大的海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摩尔曼斯克---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影响,终年不冻港,北冰洋沿岸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名海参崴,临日本海七、为什么俄罗斯地跨亚欧两个大洲却说它是传统的欧洲国家呢?因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大部分城市都集中在其欧洲部分。  文化:莫斯科红场;芭蕾舞(俄罗斯的舞蹈奇葩);滴血大教堂八、俄罗斯的农业:不发达,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欧洲部分,东欧平原,因为这的气候比较温和;而西伯利亚地区冬季寒冷,所以较少人居住。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